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青少年 别人家的优秀少年都是怎么来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你想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朝什么方向使劲夸他。

最终,他会成为你口中的那个样子,至少他会和你所期望的形象十分接近。

前提是你得是他十分重要的人,父母或是爱人,他重视你的期待值。

然而,大多数人把这条家庭基础教育的真理,应用到了恋爱婚姻领域。

爱人之间会把赏识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我见过闷骚男被改造成暖男的,见过外表一般的姑娘化妆水准火速提高的。

这背后其实充斥着无数个和“你真体贴”、“你真美”句型差不多的夸赞和欣赏。

但是你那么聪明,那么精明,把老公或者媳妇夸的团团转,按照你期望的样子越变越好,那你怎么能忘了把这一嘴甜蜜的汁挥洒向你的下一代呢。

相信我,成效一定会更好,更让你感到惊喜的。

因为赏识教育永远是最有用、最具可操作性、最能预料效果的家庭基础教育。

身边太多好面子的父母了,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一闹腾,就忙不迭地自谦损娃,“哎呀,他就这样没礼貌。XX,你就不能安静一会儿。”

还有些“要好”了一辈子的爷爷奶奶,德高望重了一辈子,哪能容许家里有个不懂事的小孩子。

每当孙辈表现的有一丝欠妥当,就会不好意思的说“哎,就随他爸,从小捣蛋。”或者孙辈见生人害羞,爷爷辈忙不迭地解释说:“家里没人时可大方了,一来人就蔫了,真没大处。”

你瞧,不仅不会赏识自己的娃,到娃都有了娃,依旧不重视赏识教育。

结果是什么,这些娃,这些孙子,这些年幼尚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在自己亲爸亲妈亲爷爷亲奶奶亲姥爷亲姥姥的念叨下,捣蛋的更加捣蛋,窝囊的更加窝囊……

而身后的大人们还在无休止的批评着……教育着……孩子从0岁到18岁的成长中,思想里不停的被最亲的人给灌输了“你不好,你不行”的观念,多么可怕的恶性循坏……

虽然,孩子还有后天一部分自我学习、自我取经的机会去改变这些境况,然而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怕是很难完全摒弃了。

所以你知道了,面对同一个难题时,为什么有些孩子自信满满,而有些孩子不停嘟囔“我能做好么”“我能成功么”“XX肯定比我厉害”,不好意思,你家孩子,输掉的不仅仅是起跑线,还有气势!

一个在竞争无比激烈的社会里,如果连父母都吝啬自己的欣赏与赞美,你让孩子从哪里去寻找免费的自然的鼓励。

我读研时曾替导师带过二级学院学生的课,在哪里认识很多活泼开朗的学弟学妹,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外表美丽内心却十分自我怀疑的小M。

你从她身上会发现:所有的自卑、内向、自我怀疑都有深刻的家庭的根源。

小M面容姣好、身材高挑,十分想参加学院的业余国旗护卫队和模特队,然而却都失败了,好多人都觉得好惋惜。

但是真的没办法,因为她虽高却驼背严重,双肩前扣,并且眼神里没有自信,甚至一般不正视前方。

据说,她小时候常被赌徒父亲骂的抬不起头,后来骂多了都不好意思抬头了,十几岁发育的时候一直低头行走,失去了“亭亭玉立”的最佳养成机会。

小M不相信爱情,有男孩子献殷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她经常会患得患失,觉得凭自己不配得到什么厚爱与尊重。

可当真的谈一次恋爱了,内心敏感脆弱到男朋友不能有一句高音或是不满,她都会歇斯底里的反抗,男朋友觉得她极端的不可理由,时而觉得自己不配爱又时而觉得自己不能被伤害,像块玻璃。

最后,男朋友无奈离开了。

小M说她自己也奇怪,不吵架她觉得不正常,吵架了她会恨,为什么所有人都会嫌弃她,就像父亲那样。

问她父亲都曾骂过她啥,她苦苦一笑,都忘了,都是是无关痛痒的小事。

可正是大人们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你怎么遇见邻居都不叫人”、“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事儿都不会做”、“你怎么没一点优点”这样的话,在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理生了根发了芽,生生的在心头结上了一个“复读机”,时不时自动播放一句“你不好、你不行。”

长大后,我们都被困难荆棘所逼迫,穿上了一层层的战衣和铠甲,变得坚强、也许无坚不摧,我们对于别人的恶意根本就不在乎。

可是,小时候,这一颗颗稚嫩的树苗真的无从忽视家长、家庭带给我们的言语伤害,而不值当的是,这些伤害竟然是无意的,是本可以避免的。

所有的家长都在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故意的施加了语言冷暴力呢,他们只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尤其是,小孩子觉得自己自尊受挫、在那里冷眼看待父母或是大人那些带着点“向外人解释”的话语,大人们却觉得是在谦虚……潜台词是:那怎么能当着外人夸奖自己的孩子,夸也得夸别人的孩子。

真是醉了有没有,自家的娃,尿尿都是甜的,拉屎都是香的,麻烦下次和外人聊起来,就不要谦虚了,就往好里夸。

只有好好的、用心的去赏识你家里这个宝贝,他才可能健康快乐的沿着你期待的方向欢快的成长。

在家里基础教育里,唯有赏识教育会给你最大的胜算。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青少年 别人家的优秀少年都是怎么来的(1)

也有人说“最好的家庭教育是言传身教”,做父母的言必行行必果,孩子才会成熟稳重、雷厉风行。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所谓的言传身教,再教传也只能教出一个和你自己本身差不多的孩子。

你自己都只会蹲马步,还能教出降龙十八掌?

算了吧,你的这种教,只能“青出于蓝而略微胜于蓝”,顶多教出一位“深蓝”。

就是这样子的,你脾气好,那么孩子也不凶,你是知识分子,那么孩子也能考个大学,你为官圆滑,那么孩子也颇会来事儿。

除了这个,请你务必要学会夸,夸你的孩子他一定能学会“降龙十八掌”,那么爱你的孩子会有他的途径去学习和获得,你只是他的指引而不是他一切学识和见解的来源。

并且赏识,是无条件的信任,而不是纵容,是期待,而不是强迫,是自豪,而不是骄傲。

面对孩子,永远都不要吝啬夸赞和表扬,因为只有赏识教育才能能培养出一个远超自己水平、直逼自己期待的令人惊喜的人才。

前年我曾经读过一本叫做《正能量》,有一句印象特别深刻,“如果你想具备某项品质,那么就表现的像具备了某项品质一样。”

这说的是完善自我的一种最立竿见影最具可操作性的方法。

这种方式放到我们不具备完全正确的品格判断能力,需由父母或者大人来帮我们塑造形象的小时候,说的就是赏识教育。

文章读到了这里,希望你认可了我的逻辑,赏识你的娃。

或者,让父母读这篇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