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诗经(书写诗经孔武有力)

#2020生机大会#

殷商诗经(书写诗经孔武有力)(1)

······

羔裘豹饰,

孔武有力。

彼其之子,

邦之司直。

······

诗经国风《郑风·羔裘》第二章,大意是:穿着豹饰羔皮袄,高大有力为人豪。就是这样一个人,国家司直当得好。

《毛诗序》:“《羔裘》,刺朝也。言古之君子,以风其朝焉。”意思是赞古喻今,以赞美古代君子来讽喻当时的官员。

《笺》:“言,犹道也,郑自庄公而贤者凌迟,朝无中正之臣,故刺之。”

《左传·昭十六年》:“郑六卿饯韩宣子于郊,子产赋郑之《羔裘》,宣子曰:‘起不堪也。’”“此诗言古君子立朝之义,故启辞不堪。”

朱熹《诗集传》认为是郑人“美其大夫之辞”,即赞扬郑国名臣子皮、子产的。对于这两种意见,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说法。

汉语成语“孔武有力”就出自这里。

说孔武有力,就不得不说说另一个汉语成语:崇文尚武。

记得那一年,北京市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将崇文区、宣武区分别改成东城区和西城区的时候,心理面还讶异了半日,怎么会这样改法?

《魏书·高祖纪下》:“国家虽崇文以怀九服,修武以宁八荒···”意思是一个国家以文化育天下,以武安宁四方。

唐代李暠《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诗:“偃武尧风接,崇文汉道恢。”

尚武一说在诗经中也多有描述,《谷风·鼓钟》“以雅以南”,汉《笺》:“雅,万舞也。周乐尚武,故谓万舞为雅。”

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此邦今尚武,何处且依仁。”

史料中,关于崇文尚武的记载还有很多,乱世之中尚武、治世之中崇文也是不二法则,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矛盾、对立和统一中演绎着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历史大戏。我们今天不说崇文,只说尚武。

殷商诗经(书写诗经孔武有力)(2)

在冷兵器时代,武力侠义的阳刚人格几乎是每一个雄性个体的心底玫瑰和梦中幻影,鲜活、伟岸、激奋、雄强,手追身模,心向往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力能扛鼎”的壮士,一次次地冲击着我们的感官,个个都是“孔武有力”、气吞山河,民间更是神话和美化这样的形象,以寄托人们对于力量、征服、占有和逞强的各种情思和想象。

通过《垓下歌》我们知道了“力能扛鼎”、“王不过项”,这是对西楚霸王的首肯。在兵败垓下后,项羽率800人突围,一路杀到乌江,但凭他力拔山兮气盖世,怎奈何“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记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项羽身高185厘米,力大无穷,能把鼎举过头顶。这里“扛鼎”的“扛”,是双手举起之意。因为能举鼎,人们都很畏惧他,《史记》中记述项羽死前,仅自己就杀掉数百名追击的汉军。可见战斗值惊人,如有神力佐助。

历史上“力能扛鼎”的人不只是项羽一个。

《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

秦武王赢荡是历史上唯一举过九鼎的帝王,也是因为“举鼎,绝膑”而亡。这里提到的任鄙、乌获、孟说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力士。因为力气大,就留在身边当了官。史书中为数不多的举鼎的人,秦武王赫然在列,并面向天下招纳力士,可想而知他的力气不会小。现存最大、最重铜鼎为司母戊鼎,重达875公斤,秦始皇陵出土最重铜鼎为212公斤,照这个区间,无论如何都秒杀今天的世界记录。

其中提到的孟说,又名孟贲,本是齐国人,以力气大闻名,被秦武王纳为勇士。曾在野外看见两牛相斗,孟贲冲上去,用手把它们分开。一头牛低头趴下臣服,另一头还不断冲撞相斗。孟贲大怒,两手按着牛头,“以右手拔其角,角出牛死”。秦武王打下韩国宜阳,进入洛阳周王室太庙见到九鼎,想举起代表秦国的雍州鼎即龙文赤鼎。结果就结果了,想必与武王同行举鼎的孟贲如何善终就不甚了了。

殷商诗经(书写诗经孔武有力)(3)

在这之前,商代的也出了一个大力士,名叫恶来。看看这名字,是不是就很霸道。恶来是商纣王的主要将领,说他“力角犀兕,勇搏熊虎”,是“勇力之人”,可以同野牛、猛虎、黑熊相斗,是勇敢的大力士。一些史书上还说,恶来可“手裂兕虎”,“裂”有撕裂之意,“兕”指雌犀牛。武王伐纣时,恶来为效忠纣王战死。只是儒家向来崇周,纣王又是暴君代表,因此史料对恶来的记述都不详细明了。

在《三国演义》中却找到恶来的踪迹。三国时期的曹操,身边猛将云集,武士扎堆,不得不说曹孟德不仅“孔武有力”,还谋略有心。典韦便是其中之一,典韦是曹操的贴身保镖,更是出了名的猛将。他也是个“力拔山兮”之人,平时手拿两个四十斤的铁戟。有一次,曹操军中的军旗被一阵怪风吹倒,一群兵士上去想把军旗扶起来,可是怎么扶都扶不动,典韦上去后,一个人在大风中把军旗扛了起来。《三国演义》中曹操曾称赞典韦:“真吾之恶来”。

隋唐时期,记载“孔武有力”的大力士就更多了。

李元霸,随着《隋唐演义》家喻户晓。相传李元霸为唐高祖李渊第四子,《说唐》、《兴唐传》称他是“天下第一条好汉”,其“骨瘦如柴,力大无穷”,武器却是两柄铁锤,重800斤,坐骑“万里云”,说他骨瘦如柴怎么就力大无穷,这也是奇闻,只当是演绎云耳,一手拿一个四百斤的大铁锤,并且还抡起来跟玩儿似的。就是这么一个恐怖的人,力量大得可怕惊人,曾单马双锤面对185万大军,杀得对方还有65万人,自己杀掉120万人……

还说李元霸与宇文成都曾经比赛举金狮子,宇文成都“一手托腰,一手抵住狮子脚举起来”,走到殿上来,又举回了原处。而李元霸则左手、右手各提一个,举到殿上,放下举起反复十多遍,又举着回了原处。

怎么想也想不通,这是一个骨瘦如柴的人干的事情!

殷商诗经(书写诗经孔武有力)(4)

再往以后,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水浒传》的鲁智深了。这个大力士在大相国寺与一群徒弟聊天练武,可是突然树上有乌鸦叫得讨厌,于是鲁智深乘着酒兴把碗口粗细的柳树给拔了出来,从此“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典故。

当然,最为著名的中国大力士,当属神话故事中的盘古。

昏睡了长达数亿年的盘古从梦中惊醒,眼见一切,混沌不堪,心生厌嫌,于是随手抓起身边的一把利斧,把天地给分开了,正是由于盘古开辟了天地,才有了后来的人类。这盘古老祖就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力士了。

以上这些“孔武有力”的形象,几乎每一个孩童都能略说一二。

如今,这样的个体形象已经很难找寻了,但是尚武的传统并没有结束。“孔武有力”在科技、贸易、金融、军事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以不同的面貌显现出来,表现更加隐蔽也更加突兀、更加收敛也更加激越,因为征服没有结束,逞强凌弱也没有结束,强权和侵略没有结束,人类中心主义的征途和趋势也没有结束。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阅兵式”,就是一个国家在军事上的“孔武有力”,警察和类军事管控的扩容也能找到组织和数据的痕迹,更多我们看不到的“孔武有力”在科技、贸易、金融,尤其是文化领域慢慢渗透,在边界之间、区域之间、种族之间、群体之间湜湜蔓延。

到了今天,人类的尚武之路换装踏上新的征程,不知道将驰向何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