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宫侍卫(管理内官二十四衙门)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明代皇宫侍卫(管理内官二十四衙门)(1)

南京皇城

1421年,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在南京留下了一套朝廷机构,甚至连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内官二十四衙门也保留了下来。按道理说,太监专为皇室服务,现在南京都没皇室了,这些太监还有什么用处?所以,南京二十四衙门同南京六部一样,长期被人们认为是不得志太监的养老地。但实际并非如此,南京地位在有明一代一直在诸省之上,南京内官二十四衙门并非简单的养老地,明朝后来在南京增设了内守备一职。内守备管理南京皇城,统管南京二十四衙门和南京军队,在没有皇帝的南京紫禁城,内守备俨然土皇帝。

一、南京内守备的设立

南京内守备,也叫南京守备太监、南京守备内官,起初有正、副太监各一员,后来人数稍增,员数不定。正太监握有“守备关防”大印一枚。内守备职责是:(1)护卫留都,“为天子三千里外亲臣”。(2)管辖南京皇城、二十四衙门、明孝陵。(3)向北京天子进贡南京特产。

明代皇宫侍卫(管理内官二十四衙门)(2)

现如今的明孝陵景区

一般认为南京内守备出现于明仁宗时期。明仁宗曾想迁都回南京,所以临时任命太监王贵通率军南下镇守南京,准备回銮之事。仁宗给王贵通的权限极大,到南京后,对宫内之事,南京太监需和王贵通商议;对宫外之事,南京官僚也需要和王贵通商议。任何决议只有在王贵通点头才能实行。到了宣宗时期,宣宗又将内守备的名号赐给郑和,让郑和与守备南京的武将同掌兵权,这是南京内守备掌兵权的开始。

明代皇宫侍卫(管理内官二十四衙门)(3)

罗嘉良版郑和

二、南京的土皇帝

不要以为南京在明朝只是个留都,没有任何权力,但实际上南京地位极重。东南钱粮税收是明朝赋税的主要收入,南方几省的钱粮都要先交付南京再转运北京,可以说南京控制了明朝的财政命脉。没有皇帝的南京,真正的主人并非南京诸位官僚,而是南京内守备!他们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手段把持南京:

1.掌握军权。军权是一切权力的支撑。明朝迁都后,南京还留有十七卫天子亲军,包括南京锦衣卫和被传的神乎其神的孝陵卫。其中锦衣卫负责特务工作,孝陵卫负责守护皇陵,江淮卫、济川卫为巡守河道的水军。其余十三卫共6179人,分两班防御南京诸城门,这些卫军由南京中军都督府管辖。但南京内守备的职责之一是守备留都,同南京武将勋臣一起掌握南京军权,又因皇帝担心武将勋臣势力坐大,割据地方,所以十七卫实际由南京内守备掌握,武将勋臣出身的中军都督仅挂名而已。凭借掌握南京军权,南京内守备在南京很有发言权。

明代皇宫侍卫(管理内官二十四衙门)(4)

锦衣卫

2.挂靠南京司礼监。南京内官二十四衙门同北京二十四衙门完全一样,都是十二监、四司、八局。每衙门正官一人,正四品,称太监;副官有二人,从四品,称左、右少监。单纯从官职来看,内官二十四衙门各有职责,互不隶属,司礼监太监和其他二十三衙门也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级,他们的上司只有皇帝。但实际上,其他二十三衙门都顺从司礼监。这并非制度上的安排,而是因为司礼监太监掌握批红权,能分皇权,从而使得自己权威大涨。

明代皇宫侍卫(管理内官二十四衙门)(5)

《大明王朝1566》里的太监杨金水

正常来说,南京没有皇帝,南京司礼监在南京二十四衙门中的地位必然赶不上北京司礼监。可因为内守备的设立,南京司礼监太监依然是南京二十四衙门的顶点。内守备本是内官的派出机构,是一种临时权限,本身无品级,所以凡为南京内守备必挂南京司礼监太监的衔,以便从法理上维持内守备的权力。因此可以说,南京司礼监的权威依靠内守备的实权得以提高,而内守备又依靠司礼监的职称获取法理。所以南京内守备凌驾二十四衙门之上,总揽全局,俨然南京土皇帝。

3.财权。因为南京没皇帝,所以南京二十四衙门的两项重要任务就是负责维护南京宫殿和向北京进贡特产。

明朝维护皇庭的工匠分职业工匠(坐住匠)、临时工(卫所军)、助手(平民徭役)三种,这些人统称为内府匠役。按照洪武旧制,这些匠役上工可免赋税,其中平民徭役还要政府发薪水。南京太监就采取虚报工匠数量和夸大南京房屋维修难度的办法,如此一来,他们一方面可以吃空饷,一方面可以偷税漏税,一方面还能拿到北京下发的维修银。到了嘉靖时期,这些为皇家服务的工匠又被偷转成为太监服务的私人工匠。当时的南京兵科给事中就向嘉靖报告说“太监占役成风”,南京户部也上奏“南京内府各监局军匠之虚实,马牛之多寡,钱粮靡费,支销漫无稽考”。可见太监贪污到了何种程度。

明代皇宫侍卫(管理内官二十四衙门)(6)

嘉靖:朕的钱

另外,南京太监还负责采买土特产向北京进贡,但采买本身就有极大的操作空间,而南京进贡的数量又特别巨大,丝绸、茶叶、地方土产等皆以船计。在采买过程中,这些太监不仅多方需索,同时还吃回扣,所以人称“最为民害者,率由中官”。

南京内府的办事流程是“内批径行南京守备,委内官监等衙门转行取办”,内守备作为南京诸太监的头领,任何事情都需要他批准,所以不论南京诸位太监怎么贪污,赃银必然要分给内守备一份,南京内守备真可谓是财源滚滚。

可以这样认为,南京内守备实际是坐在南京紫禁城里的土皇帝。

文史君说:

南京内守备在明朝是一个特殊职位,因为太监是皇帝的家奴,最受皇帝信任,所在在机构齐全的南京,为了防止出现割据政权,就必须由皇帝亲信前来坐镇。从某种方面讲,内守备之所以会成为南京土皇帝,也是北京真皇帝纵容的结果。明朝曾有多次裁撤太监的风波,最著名的就是嘉靖初年罢免天下镇守太监,但南京内守备巍然不动,足见南京内守备一职的重要性。

正因为南京内守备权限极大,也容易危害地方,南京诸位太监只知贪腐,并没有起到巩固留都、加强戒备的作用。留都实际控制者的腐败也是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在晚明,北京沦陷,弘光帝朱由崧定都南京。作为外来皇帝,弘光帝对南京的控制实际都是通过这些太监进行的,但当时的南京已经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致使长江失守,清人引以为戒,“洪熙以后,始变祖制,以内臣共守备,明政之不纲即此可见矣”。

参考文献

1、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2、刘若愚:《酌中志》,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

3、王慧明:《明留都南京宫廷内府管理制度初探》,《故宫学刊》2016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