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稳定工作宣传 聚焦群众需求创新
封面新闻记者 柴枫桔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开展安全宣传,必须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不断创新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今年以来,四川应急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安全宣传服务民生,以创新形式内容为抓手,统筹各地各部门策划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宣传活动,2000余万人次参与,着力构建各渠道齐抓共管、基层广泛参与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建立全方位、全流程的“大宣传”工作体制体系,最大限度吸引群众、宣传群众,全方位增强群众安全感、撑起安全伞,不断筑牢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群众在哪里
安全宣传就到哪里
“中奖了,中奖了,得了一个应急医疗包!”近日,正在居家的成都市民廖先生看到朋友分享的朋友圈,好奇地打开了答题链接,通过参与知识问答,抽中了二等奖。“哎呀,抽这个应急医疗包不容易啊,我做了十几次,每次题都不一样,这下是认认真真把新安全生产法学习了一遍。”
当下,新修改安全生产法实施一周年有奖知识竞赛正在全省各地火热进行。趣味答题还能赢取奖品,可以让广大群众自愿学习安全生产法知识,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影响家人,做到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
安全宣传工作对象是人,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放在哪儿。现在群众都到网上去了,我们的宣传就应该跟到网上、覆盖到网上、深入到网上,在网上部署“精锐部队”“尖端武器”。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统筹组织“四川应急”官方微信、微博号,先后上线“最美森林草原守护员网络投票”“2022森林草原防灭火答题挑战赛”“森林草原防火新媒体作品展播网络评选”“安全生产宣传新媒体作品展播网络评选”“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法有奖问答知识竞赛等十余个线上宣传活动,通过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搭建好理论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在“润物细无声”中浸润每一个群众。
“请将画面切换到攀枝花,看看现场答题情况。”“阿坝、阿坝,为什么没有看到学生答题的电脑?”在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全省21市州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的画面实时显示着。每个市州的画面里能看见4名学生和一些工作人员,学生们正对着电脑屏幕认真答题。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充分利用互联网互动、可视化优势,组织全省师生、群众开展防灾减灾知识交流互动活动。第14个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四川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共同组织开展“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有奖问答知识竞答活动。全省中小学生通过参与防灾减灾知识竞赛,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提高广大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防御自救能力。
有网友评论:“防灾减灾意识要从娃娃抓起,孩子们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既能将知识熟记熟背进而运用,也可以起到小手牵大手的作用,带动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一起学习参与。”
应急宣传工作服务对象是人民,依靠力量是人民,只有真正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才能激发出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引领力。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积极协调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团省委、省总工会、省教育厅、司法厅等部门联合开展多次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吸引2000多万人次、60余万中小学生参与。
云上云下创新宣传形式
打通“最后一公里”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森林草原火灾频发的时候。
“我承诺,不在野外燃放烟花爆竹;不在野外吸烟、野炊……”
好的宣传离不开好的讲述方式、呈现形式和传播手段。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联系四川省各级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主持人联盟一起参与的森林草原防火倡议活动,在四川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的带领下,全省21市(州)、183个区县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主持人们纷纷化身森林草原守护员,通过新闻播报、网络短视频等形式,倡议、承诺做好森林草原防火。
现在,宣传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人们的阅读习惯、接受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需求更加多元多样,安全宣传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贴近群众、引发共鸣。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认真研究群众需求,利用新媒体优势突破空间时间限制,定向供给可视化程度高、沉浸感强的特色宣传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努力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更好地把安全知识送到群众心中。四川各地学生、交警、公交司机、医护人员、环卫工人……巴蜀上下,城乡基层,无论性别年龄,职业如何;不管是手机上签署承诺书,还是录制视频,几乎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呼吁守护这青山草甸。一批现象级森林草原防火融媒体产品产生“刷屏”效应。
西昌市第十二小学,全体师生共同宣读《凉山州人民政府森林草原禁火令》。乐山市井研县举行的“开学第一课·森林防灭火”专题教育活动中,同学们集体表演了《森林防火》诗歌朗诵,学生代表宣读了《森林草原防灭火倡议书》,学校为“森林小卫士”授牌并向学生代表们赠送了森林草原防灭火教育读本和挂图,与师生和家长委员会代表们共同参与了“森林草原防灭火”签名活动。
正能量会不断传递,齐心参与的热潮在涌动。如火如荼的校园安全宣传活动,正是全省安全宣传工作开展的一个缩影。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设计制作的“熊熊快跑”小游戏、H5互动社交分享等场景,创造出虚拟式、仿真式、互动式等活动体验,让群众在活动中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让自救互救技能飞入千家万户。
高手在民间,群众讲来群众听,道理入耳更入心。应急管理厅征集到200多名飞手志愿者随各地森林消防指战员一起,用无人机从空中劝阻违规用火行为、宣传防灭火知识,让防火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凉山州宁南县组建傈僳族摩托宣讲队,每天用摩托车载着小喇叭上山下田,开展常态化宣传;泸州市探索快板、说唱,用当地方言唱起特色宣传歌曲,“土言土语”方能“入脑入心”;阿坝州用藏语、羌语等进行宣传,让群众易于接受、理解。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做好安全宣传需要各条战线力量,广泛发动群众,调动各种资源,用好各类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交响乐效果。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与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联合开展寻找“四川最美应急人”主题宣传活动;会同司法厅、省妇联举行新安法集中宣传月和安全宣传“进家庭”主题活动;会同省总工会、团省委开展“安康杯”竞赛和“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让安全宣传覆盖最小工作单元,立体多样的安全宣传矩阵已形成。
安全宣传工作贵在平时、要在经常、重在融入。一个个“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就是老百姓身边的“安全学堂”,一个个“最美应急人”成为群众看齐的“榜样”,各部门各单位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努力打通应急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凝聚群众广泛参与
共创共享形成合力
应急宣传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讲道理又办实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的安全需求,只有积极面对、正面回应,安全宣传才会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只有面对面、心贴心,才能把安全知识说到群众心坎上、心窝里。
向负有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单位、个人,广大人民群众推广普及对他们真正有用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森林防火等法律法规、应急科普知识是应急宣传工作的宗旨。无论是开展线上活动还是线下活动,宣传的宗旨始终如一。
6月2日上午,由四川省安全生产委员会主办,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委宣传部、司法厅、应急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消防救援总队和资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四川省2022年“安全生产月”暨“安全生产天府行”活动启动仪式在资阳市举行,为整个安全生产月拉开序幕。活动现场,20余名企业代表“第一责任人”围绕“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的主题进行集体宣誓。应急、消防、公安、交通等50余个单位在现场设置咨询台或设备展示区,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与群众、工人围坐在一起就生产生活中的安全知识进行交流。
在四川省2022年“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现场,市民们在应急救援体验区,学习消防设备使用、火灾逃生方法,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应急技能,学完后还在不停地自主重复练习来加深记忆。
“小手拉大手、争做安全小使者”主题绘画、现场安全警句书法展示、有奖竞答等丰富的活动让前来参与的群众收获满满。“通过互动答题,才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安全知识还很多。”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坦言,活动现场,他除了亲身参与心肺复苏操作体验外,还向相关单位“取经”关于安全生产法知识。
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
6月16日下午,四川省2022年安全宣传“进家庭”主题活动在自贡举行,参加活动的15名盐都安全小卫士带领现场全体同学一起宣誓,孩子们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整个演艺厅。参加完活动后张子萱同学说:“我要把安全知识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让大家都学习起来。”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安全生产月期间,各地将安全宣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作公益广告,运用传统文化加以展现,并在新闻媒体、市井街头、基层田间广泛传播成为安全宣传月的一道靓丽风景。
“应急人是与老百姓贴得最近的群体,一个个安全生产知识、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传播往大了说是在救人的命。”8月18日,四川省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推进会在眉山召开,要求全省应急管理系统持续、扎实、深入开展宣传工作,通过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强化应急管理宣教活动,加强事故警示教育,组织开展公民应急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提升全民应急安全意识。在省安办的示范引领下,各地精心打造安全宣传“五进”示范点2000多个,进企业6万多场,进社区、进农村宣传1.5万余场,“馆馆巴士”宣传大篷车已走进80多个县开展安全宣传,成为巴蜀大地流动的安全科普馆。
天府大地上守护生命的豪情,点击在闪烁的屏幕里、涌动在网络的留言中、融入在日常的交谈间。安全知识像源源不断的能量注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振全社会的安全意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