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被斩梁启超去了哪(走向共和中梁启超篡改谭嗣同)
《走向共和》关于谭嗣同《狱中题壁》的解读,来自于哪位学者?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呢?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慈禧残忍杀害(审都没审),血洒街头。谭嗣同在狱中墙壁上写下那首举世闻名的《狱中题壁》:“望门投宿邻张俭,忍死须臾待树根。吾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首诗最早见于梁启超的《谭嗣同传》,后在其《饮冰室诗话》中再度提及。1969年,台湾学者黄彰健对此首次提出质疑,认为这首诗并非谭嗣同原作,而是遭到了梁启超的篡改。他的证据来自于一本名叫《绣像康梁演义》(1908年出版)的小说,小说中描绘了六君子之一的林旭曾经吟诵了一首内容相近的诗,即“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而诗中“公罪”恰恰指向维新派“围园杀后”这件惊天大案,显示出谭嗣同的光明磊落,遂将此诗认定为谭嗣同原诗。
电视剧《走向共和》,正是采用了黄先生的这一观点。
不过,仅凭一本小说中的一条史料就断定此案,显然违背了历史考证学中“孤证不立”的原则。所以,这一结论历来遭到不少学者反驳。
1994年,历史研究者发现了当年刑部主事唐烜的日记《留庵日钞》,其中就记录了谭嗣同在狱中所作的诗,“诗云:望门投宿邻张俭,忍死须臾待树根。吾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显然与梁启超在《谭嗣同传》中引用的诗是一致的。至于梁启超为何能得到谭嗣同的原诗,则是因为当时谭嗣同将诗写在监狱墙壁之上,狱卒感佩其大义凛然,刻诗遂不胫而走。同时,唐烜说,自己所录谭嗣同的诗,乃来自于刑部署内的传抄本。至此,梁启超篡改说显然不能成立。
这一新证据出现后,黄彰健也不得不承认:“由唐烜《留庵日钞》所记,可以证明‘去留肝胆两昆仑’确系谭诗原文,未经梁启超改易,可以修正拙说。”但他坚持认为那首“手掷殴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也出自谭嗣同之手,乃入狱后所作,而“吾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则为入狱前所作。这种说法虽没法证明其错,但也略显牵强。
故此,学界通常认为:“望门投宿邻张俭,忍死须臾待树根。吾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即为谭嗣同《狱中题壁》原文,并未遭到梁启超篡改。
《走向共和》中的场景,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