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

去成都锦官城外必先看杜甫草堂,再游武侯祠。何故?盖因杜甫一首《蜀相》诗为武侯祠代言。据说为纪念诸葛亮,全国共建有9处武侯祠,却以成都最为有名。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1)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在已故老作家汪曾祺看来,他到过的城市里,成都是最安静,最干净的。在宽平的街上走走,使人觉得很轻松,很自由。成都人的举止言谈都透着悠闲。这种悠闲似乎脱离了时代。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2)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宽窄巷子如此生气勃勃,商贾云集,文化气氛浓烈。高档会所、公馆餐饮与下里巴人的“三大炮”“酸辣粉”小吃接踵比肩。西式酒吧、川菜餐馆,迎接一波又一波外国名流与本土食客,成为此地的文化名片。川剧折子、盖碗香茶、变脸、书法、会所小聚·····,几乎所有的成都商业文化和市井消费,在此拼接、混搭,上演一出成都的民俗大聚焦。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3)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当然,成都又是一座历史厚重的温柔之城。是什么东西彻底改变了杜甫对成都的看法,并且从生命本质层面上拨动了杜甫那股敏感的诗歌神经呢?草堂!是的,有了草堂之后,杜甫渐渐爱上了这座城,这片土地,这方人民。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4)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有了草堂之后,杜甫就打算不走了,杜甫应该是成都历史上第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异乡名人。在浣花溪畔的草堂岁月,是杜甫一生中最静好、最悠游不迫的岁月。为了长住久安下来,杜甫开始精心营造着自己的草堂。杜甫在很多地方都曾产生过安居的幻觉,但都没有实际行动,即使行动了,也没有用心过,因为杜甫知道那不过是一个风雨飘摇的临时住所,自己永远是一个过客。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5)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但是对于成都的草堂,杜甫的认识和行为迥然不同:这儿将是他的家,永远的家。杜甫的草堂绝不是一处随意的暂避风雨的简陋之所,而是颇具匠心的诗意栖居。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6)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我们要看武侯祠,须先温习一下杜甫的《七律 蜀相》,那是流传千年的不朽之作。“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股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7)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武侯祠最大的特点:就是走近武侯祠才发现门楼之上高悬的竟然是“汉昭烈庙”的金字匾额。“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汉昭烈庙也就是刘备庙,按照中国的三纲五常论述,君臣,父子的逻辑,当以“汉昭烈庙”名扬天下方为正统。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8)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可惜千百年来,老百姓统称以“武侯祠”一语概之,无不透露出诸葛亮声名显赫,具有忠贞冠世的高风亮节和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且功高盖主,受万人景仰。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9)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叶凋湘燕雨,树折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唐.李商隐《武侯祠古柏》是写武侯祠的另一佳作。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10)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惠陵(刘备墓)和汉昭烈庙始建于公元223年,而诸葛亮在病死于五丈原之后,起初并无祠堂,碍于礼制朝廷无意为其建庙。然而百姓太崇拜诸葛亮了,索性私下祭祀,王朝无可奈何于蜀汉景耀6年(公元263年)建成首座诸葛亮庙,一千多年来屡经损毁,明朝重建时与昭烈庙合并,成为罕见的君臣合祭庙。诸葛亮身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故纪念他的祠堂叫做“武侯祠”。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11)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诸葛先生死后五百多年,当时杜甫参观的武侯祠还建在少城之内,非此时武侯祠。不过近代在武侯祠博物馆合并了原来南郊公园之后,反倒再现了当年柏树森森之感。南郊公园原来为国民党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的墓园,依次建有浮雕式石牌坊大门,旌忠门,碑亭等景点,森林覆盖率达90%,青石板路两边参天大树遮天蔽日,大有曲径通幽之感。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12)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进入汉昭烈庙,满眼皆是与诸葛亮有关的诗词,楹联,反倒是先主刘备成了个陪衬人物,如果此庙不供奉诸葛亮,先主庙是否有人光顾还真是个问题。试想一个贫穷积弱的小蜀国如果没有诸葛丞相的文攻武卫,鼎力擘画,刘备能否占据三分天下就难说了。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13)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诸葛亮不仅才高八斗,更重要的是丞相奉行“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愚忠,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七擒孟获。武侯祠里头最精彩的一幅楹联为清人赵藩所写: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幅楹联高挂诸葛亮殿正中,被推举为武侯祠诸联之冠,为历代学者推崇。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14)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诸葛亮平南的影响是长久的,至今仍为南方少数民族所怀念,成为民族友好的典范,古代的政治家有几个能出其右?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15)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诸葛亮还是忠贞不二的伟人。刘咸荣有幅对子: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诸葛亮的儿子及其孙子能力上不能比肩丞相自己,但是为了蜀国的千秋大业,秉承了乃父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作风,古今中外能找出几例?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16)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诸葛亮又是个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人物,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随后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打败曹军于赤壁,攻占荆州。协助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主持朝政,事必亲躬,五次北伐,积劳成疾。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17)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在武侯祠里有不少楹联都或多或少提到这个问题,“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与?”诸葛亮面对昏庸软弱的阿斗,明知无法战胜强大的魏国,依然坚定北伐,“与其坐而待毙,不如主动伐之”,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以尽托孤。虽然没能取得成功,但是这种壮举和人格魅力实为可歌可泣,难怪杜甫写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18)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也许这就是庙门高挂汉昭烈庙,百姓却统称“武侯祠”的原因所在了。故后人诗云: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烈,丞相功高百代思。

门额高悬昭烈庙(门额大书昭烈庙)(19)

”刘备庙“乎,“武侯祠”乎?洛钊文图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武侯祠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还提到了...

一进武侯祠大门,浓荫丛中耸立着6座石碑,其中最大的一座为唐代蜀汉丞相诸葛亮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因其由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写碑文,书法家柳公权书丹,名将鲁建刻字,均很精湛,因此被学界称为“三绝碑”,不可错过。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洛钊 更新:2019.03.0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