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胶胡丽娟发疯(双面胶十年后才懂)
#你如何评价电视剧《双面胶》#
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倾诉哦
让我做你最好的倾听者,聆听你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作者:花语迟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原著与电视剧有出入
成年后才懂:
胡丽鹃与亚平妈之间的撕扯争夺,究竟有多扭曲。
因为,从本质上来讲,这并不是一种婆媳之间的普通纠葛,而是一种三角关系上的纠缠。
婆媳关系,从来不是两者关系的普通纠葛,而是一个母亲跟妻子争夺拥有儿子和丈夫双重身份家中男性的“三角关系。”
劣性根
自始至终,李亚平的劣根性都深埋入骨,没有一丝改变。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
李亚平在亚平妈到来后,便彻底撕开了自己的面具,对被伺候的感觉习以为常,即便是在胡丽鹃面前,他都不屑于再伪装自己的劣性根。
而李亚平的这种劣性根,几乎可以说是跟亚平妈的这种溺爱离不开关系。
因为,在亚平妈的眼中,李亚平既是她的心肝宝贝儿子,是同她有血缘关系血脉相依的人,却也几乎可以相当于她的“私有物品。”
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式家庭多少都有一些“排外”的通病。
因为:
传统上,媳妇的角色是最不重要的,她是大家庭的“外来者”,一开始必然难以融进大家庭的体系。
而等到真正融入进去,能够在这个家庭中一席之地的时候,媳妇转化成母亲这个角色时,儿子也就几乎变相成为了她的私有物品。
当然,这种爱是一种几乎扭曲的,真正的爱,是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的同时,也让自己自由。
但是,现在的家庭中,媳妇和儿子差不多是同等重要,她一样要承担经济压力,一样要去外面奔波,而且一样拥有很多的资源,她必然认为,这是她的家,而不是婆婆的家。如果婆婆认为,这是自己的家,并忍不住要在这个家中做主,就势必会起冲突。假若儿子上了“婆媳关系”这个词语得当,而不积极调解,那么这个家庭很容易支离破碎。
于是,在这样势同水火的关系之下,中国式家庭的独特争夺现象便产生了:
妻子想抓丈夫,丈夫想逃,这还不够,更要命的是,婆婆也想抓儿子,而对于妈妈,儿子意识上还不能逃离。
争夺背后,是害怕失去自我价值
事实上,亚平妈与胡丽鹃这场争夺战的背后,看似是婆婆与媳妇之间的,实则还藏着隐形的担忧:
害怕失去自我价值。
一个下个月忙碌的人,无论是在老了之后,还是在突然“空”下来之后,都会产生极度的恐慌,害怕被失去,害怕失去被旁人肯定的价值。
而亚平妈则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
原著里,蔡姐的一句话,彻底撕开了中国式家庭婚姻背后婆媳关系的隐性弥痕:
老婆那是外姓人,要想融入一个已经成立了几十年的家庭,除了忍还是忍。要么,放弃这个男人,要么就忍。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你可以不忍他们,除非你已经不在意这个男人,有没有他无所谓。这个男人如果是你珍视的,你就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那潭池水。他们的模式已经形成了, 是你打破了这种平衡。你只有以礼相待,表现出你进入这个家庭的诚意,才能在以后有机会改变。
她说:
你想啊!亚平的妈一把屎一把尿把亚平拉扯大,在没有你以前,她 是亚平最亲的人,自从有了你,一个莫名其妙的入侵者,她的儿子就属于你了,她能平衡吗?这个男人的唯唯诺诺,两面讨好,像双面胶一样两面贴近,试图将两种不同的物质依靠他自己的力量团在一起,在我看来简直可笑!我永远不可能成为我婆婆那样的女人,也永远不可能把那个女人当自己的妈!
而放在胡丽鹃这里也是一样的。
无论是吃红烧肉事件,还是洗内裤事件,胡丽鹃都在无形中感受到自己的自尊和隐私受到了侵犯,这才是她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她能够忍受婆婆的闲言碎语,也可以忍受她的生活习惯不同,但她唯一不能忍受的,便是她这种隐形的改造。
因为,同意这样的改造便意味着妥协,更意味着要和亚平妈一样劳碌到死,她早已通过母亲的言语和亚平妈如今改造的生活,看透了十几年后自己的命运,而这,并不是她所期待的。
婆媳竞争的核心是三角关系
于是由此便导致一个独特中国现象:
儿子必须和妈妈黏得紧一些,不能逃离;儿子和妻子疏远,却成了可以接受的现象,唯独妻子不能接受,但只能独自品味。
结果,婆媳关系就成了中国家庭的主要战争,目的是争夺被动的儿子,至于公公,已成了这个家庭中可有可无的一个注脚,没有人争夺他。除非他生命宽广而精彩,否则他在家庭中就是一个零。
而这样扭曲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亚平妈的扭曲,在于自苦,而丽鹃的痛苦,则在于被迫压榨。
首先,她在家的表演完全没有观众,家里除了老头就是亚平,无论她做什么,都是应该的,无可抱怨的,甚至不舍得表现出一丝劳累。其次,所有的活儿干了 丽鹃也看不见,因为没时间看。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她干了活儿没达到教育的目的,感觉是对着空气打拳,没有任何反弹。她干了,丽鹃表现出愧疚,表现出惴惴不 安,甚至表现出愤怒,她都觉得力有所值。现在是,她干了,完全没有任何反应,没人看见!
亚平妈扭曲的表演,任凭谁都明白这是一种怎样的改造,可任谁都不敢说出来。
亚平爸和李亚平作为既得利益者,自然清楚妻子和母亲的这种任劳任怨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形态,偏偏他们早已在习惯中享受这种扭曲的伺候,于是便默契地不提,成为这个家中隐形人,就这样在一旁看着亚平妈的扭曲而固执的改造,胡丽鹃无法言喻的受苦。
可说到底,问题不到自己身上,且自己还是受益者,谁又愿意去明晃晃地插手呢?
亚平妈已经预见到未来她在这个家的地位,当丽鹃的肚子大起来,当丽鹃的身上背负起这个家族香火延续的重任的时候,即使自己心不甘情不愿,很留恋历史的舞台,也不得不在暗淡的灯光下仓促退场,并从此失去了发话的权利。丽鹃的肚子,将成为主角转换的关键。因此,亚平的妈必须在丽鹃的肚子宣布主权地鼓起来 以前,将整个家庭推上自己的轨道,按自己规划的家庭生活道路前进,要将媳妇变成李家第N代的接班人。因为,亚平妈在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被婆婆胁迫着,使着内力定型的。
事实证明:
婆媳关系中,谁都赢不了,妈妈毕竟不能得到儿子的情欲,妻子也得不到,于是,这样激烈得近乎扭曲的三角关系便开始了。
婆媳关系,从形式上听起来像是一个二元关系,实则婆媳关系背后的本质,是婆婆,媳妇和儿子的三角关系。
这样三角关系的核心,其实是儿子,而不是婆婆和媳妇。
这个三角关系,看上去是中国传统的大家庭观念导致的结果。因为大家庭观念,我们习惯上在结婚后,把男方的老人接来一起生活。这样一来,媳妇和儿子的这个新家庭,就和原来的大家庭搅在一起,从而很容易出问题。
不过,问题的实质还不是大家庭,而是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反过来说是恋子情结。俄狄浦斯情结是奥地利弗洛伊德提出的,中国人的俄狄浦斯情结更严重。
即便是再愚笨,我们也清楚一件事,每个人的心底多多少少是有一定俄狄浦斯情结的。
因为,传统中国家庭是失衡的,亲子关系是核心,夫妻关系是配。
而在这种模式下,母子关系几乎必然重于夫妻关系。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妈妈而言,儿子是她最重要的情感寄托,丈夫最多排在第二位。
这样一来,儿子一旦结婚,就意味着做妈妈的将失去自己最重要的情感寄托,这种巨大的丧失恐怕没谁愿接受。不甘之下,婆婆免不了展开一场和儿媳的争夺战。
婆媳关系是一个谎言,三角关系才是真相,而作为三角关系核心的儿子,是调解婆媳关系的最佳人选,假若他不想自己的家庭四分五裂,他当付起责任来,积极地去调节母亲和妻子的关系,而不是逃避。
胡丽鹃希望用婚姻来缔结自己的安全感,可安全感并不是构成婚姻的首要因素。
因为,有一些东西,永远不能代替爱。
胡丽鹃其实并不缺少爱,她选择李亚平,不光只是因为单纯地追求不同,更多的,还是渴望能够独立成长,有一个真正的家,能够经营起来,可很多时候:
现实与理想往往是相去甚远的。
胡丽鹃低估了丈夫与亚平妈的固执,而李亚平和亚平妈也低估了胡丽鹃的固执。
双方都不肯低头,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有一方是失衡的。
换言之,即便胡丽鹃并没有嫁给李亚平,换了旁人,最终得到的,也终究会是胡丽鹃一样的下场。
结局里,胡丽鹃并没有如剧中一般幸运地活下来,而李亚平也并没有幡然醒悟,而是以悲剧收尾。
丽鹃死了,而李亚平也自然逃不过牢狱之灾。
只是在生活中呢?这样扭曲而又现实的案例屡见不鲜,她们的扭曲,她们的痛苦仍在继续,而面对这样的困境,她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她们的前路在哪里,我们不得而知,也无从知晓。
作者:花语迟,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专注女性成长与情感方面的写作,励志做一个努力写作,热爱阅读的女汉子。
热爱文字之美,卖字为生,相信有一天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目前文笔浅薄,尚在磨砺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