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第三章感想(在一个记录时间都困难的时间里)
☀️暖和妈妈☀️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日子——九月三十日。为何说它神秘,是因为鲁滨逊所遭遇的不同灾难都在这个日期上形成了奇怪的巧合:这一天,他为了航海逃离父母;这一天,他被萨利的强盗俘获,沦为奴隶;还是在这一天,从失事的船上死里逃生,流落荒岛。
为什么所有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一天?是巧合还是天意?我由好奇心驱使,百度了“九月三十日”在历史上是否真显特殊,百度的结果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罢了。作者为何要设置在同一天?是为了让故事更具传奇色彩和神秘感吗?还是为了彰显某种不可预知的隐秘的力量?总之,它成了一个影响鲁滨逊一生命运的极具传奇的日子。
不光是小说里会有这样神秘的安排,在一些历史事件里也有这样的巧合。比如,中国历史上有四个齐名的太平盛世:周朝的“成康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以及明朝的“仁宣之治”。而令人称奇的是,几次太平盛世的时间间隔都约是800年。
有个词叫“天道轮回”,对于很多无神论的人来说,这个词有些故弄玄虚的感觉。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种带点神秘的玄乎的情节设置,确实很容易抓住我们猎奇的阅读心态。生活中的某些巧合,也会让我们衍生出许多唯心的推测。正如鲁滨逊自己所说:如果我会迷信日期会给人带来福祸,我会饶有兴趣地推崇这种信仰。
除了“九月三十日”,其它时间也在书中屡次提到。我们在书中常看到这样的表述 :我度过了八年持续不断、荒唐的海上生涯;我在惶惑不安的心情中过了两年;二十五年来;这是在岛上最愉快的一年;我在此地已被囚禁二十七个年头。你们在读到这些字眼时,是否感觉到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过往,还有更复杂的感受,比如:太了不起了,又过了这么长一段日子;这么久,终于慢慢安定下来了;或是这时间过得比我翻书还快。
在一个记录时间都困难的时间里,“时间”反而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这话好像有点绕,但细细分解,确实如此。鲁滨逊在荒岛上连记录时间都是个难题:缺乏书、笔和墨水,他只能在树干上刻痕留下日历,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记算着时间。
时间对鲁滨逊意味着什么?为何要十年如一日地记录时间?我想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在时间记录中掌握岛上的气候规律。根据观察经验,雨季则提早应对,精心准备所需粮食,安排好适合这个季节的工作;旱季呢,他就打木桩、编藤器、造船、周游海岛。
二是时间让鲁滨逊维系着一种社会性。什么是社会性,就是我们做为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所必要的生产、生活和交往。他虽然孑然一身在孤岛,但依然遵循四时交替、昼伏夜出的作息,有劳作,有想法,有改善生活的愿望,这些都让保持了他与社会的某种联系,哪怕隔绝二十多年,也依然是一个健康完整的人。
三是用时间表达一份生命的期待。永远记录时间,永远心怀期待。“两年来,我总让自己倒霉的脑瓜子充满离开此岛的打算和计划”,类似这样的句子时常能读到,每一段时间后面,都跟着新的进展与憧憬。
鲁滨逊,一个曾被时光遗忘的人,却紧紧地抓着时间的衣角,成为一个被命运眷顾的人。哪怕时间快要忘了他,他也依然要把光阴刻在刀痕里。
比起那些我们背得滚瓜烂熟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鲁滨逊更为生动地给我们上了一课——何谓时光。
那么今天的问题也由此产生了:
1. 在印度曾发现“狼孩”,他们从小与狼一同生活,后来虽经过人类文明的教导,但依然没有活下来。而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二十八年,最后成功回归。为什么两者会有不同的结局?
2.时间连起来是一条线,停下来是一个点。在你的时间里,有没有哪个时间点留下特别难忘的记忆?就像鲁滨逊记得流落的日子,记得驯养第一头山羊的日子一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