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低自己的姿态放宽自己的格局(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强大)

老子在《道德经》第22章中说:“洼则盈。”

“洼”,是指低洼的地方;“盈”,充盈。这句话的意思是,低洼的地方最容易被充盈。因为水往低处流,哪个地方低洼,水就朝哪个地方流。

低洼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低,二是空。老子用这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谦卑,要虚怀若谷,遇到人生低谷的时候不气馁,就会变得强大。

01 处下才能获得

越是善于处下,越能够接纳,才能获得。

放低自己的姿态放宽自己的格局(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强大)(1)

老子在《道德经》第66章中说:“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江海之所以能成为许多河流所汇往的地方,就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位,能够汇集水流,所以能成为许多河流所汇往的地方。

处于低下的地方,才能有条件接纳水流,才能汇集更多的水流,使低洼变得丰盈起来。

做人要尽量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就像水永远朝着地势低洼的地方流,谦卑才能有收获。

当我们把自己放低的时候,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知道自己与别人相比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从别人身上汲取优点和长处,不断进步,就像江海善于接纳一切细流。

昂着头的都干瘪的麦穗,丰满的麦穗都是沉甸甸地低着头的。

肤浅的人往往很张扬,而有涵养的人往往深藏不露,在人前表现得很不起眼,善于向别人学习,让自己更加充盈。

放低自己的姿态放宽自己的格局(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强大)(2)

江海处下而不择细流,无论多小的水流你都会接纳,才能成为大江大海。一个人只有保持谦虚的姿态,向人学习,才可以获得不断的进步,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孔子每到太庙,对于祭祀宗庙的每件事都要问主持祭祀的人,有人就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表示怀疑。孔子却说,他这样做,就是礼。

孔子不是不懂周礼,他已经是周礼方面的专家了,但是,他认为学无止境,虚心向人请教,表现出谦逊好学的态度。

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思想家,与他谦虚好学是分不开的。他向老子问过礼,跟师襄学音乐,学习古代经典文献,创立的儒家学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果孔子稍有一点成绩就骄傲自大,以专家学者自居,觉得老子天下第一,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就不可能成为文化集大成者。

放低自己的姿态放宽自己的格局(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强大)(3)

02 虚空才能容纳更多

想要容纳,就先要清空,有容纳的空间。

正因为低洼之处有空间,越是低洼的地方,汇聚的水就越多。地势不是低洼的,水就流不过去了,怎么充盈?

“洼”就如同一只空杯,“盈”就如盛满水的杯子,只有空杯子才能容纳更多的水。如果一个杯子装满了水,不可能再装进去水,如果再装,水就会流出来。

老子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如果房子是实的,既不能住人,也不能储物。

老子在《道德经》第4章中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就是说道看起来好像是虚空的,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

放低自己的姿态放宽自己的格局(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强大)(4)

做人也是如此,只有虚心,才能接受新事物。

爱因斯坦说,如果把我们现有的知识比作一个圆圈,圆圈外面就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所知越多就越会感到自己的无知。

爱因斯坦的话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封闭的圆圈限定了我们知道的范围,圆圈越小知道的就越少,圆圈越大知道的就越多。但是,圆圈再大还是有限的。

每个人的器量应该是一个可开合的容器,如果打破圆圈的封闭的状态,把它变成开放的状态,就会有越来越多东西源源不断地进来,就会变得更加充盈。

人的气量犹如器之容水,器量大则容水多,器量小则容水少。如果把自己的心局限在一个很小的框框里,就会变得狭小,容不下任何的事物,处事也斤斤计较,格局就会越来越小。

放低自己的姿态放宽自己的格局(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强大)(5)

一个人胸怀宽阔,就能包容许多,容得、忍得、受得所有引起不快的人和不愉快的事,不必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这样的人,境界是阔大的,人生的前景也一定是广阔的。

大胸怀成就人生的大规模,“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胸怀宽广,能容别人不能容之人之事,才能取得很高的社会地位。

03 低谷也是机会

人生总会遇到一些挫折,都会有人生处于低谷的时候,面对人生低谷,如何对待十分重要。

如果你把低洼看作是卑下,各种条件都不如人,把不断注入的水流看作是水患,是雪上加霜,就会陷入自艾自怨的境界,就会坠入更深的谷底。

放低自己的姿态放宽自己的格局(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强大)(6)

如果你把注入的水流看作是自己拥有的资源,从困境中看到机遇,将其转化为人生中前进的动力,在低谷往上走,就能走出低谷。

“洼则盈”,告诉人们,处于“洼”时虽然不是好的地方,但是这其中又暗藏着玄机,抓住了机会,也会有较大的收获。

只有经过低谷这种不堪的状态,才能去努力拼搏改变困境,让人生焕发出光彩。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