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1)

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办法便是

走进当地的博物馆

只有了解了博物馆

才敢对一座城市进行评价

而今天,我们将带您走进韩城博物馆

探秘不为人知的历史名城

—— 古城三庙景区(AAAA)

嘉庆御撰林则徐书忠烈强克捷碑文刻石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2)

嘉庆御撰林则徐书忠烈强克捷碑文刻石:林则徐的书法学柳公权,颜真卿。颜体壮实刚正,柳体秀劲挺拔。他融会颜柳,又自辟蹊径,另树一帜。笔力犀利,刚劲之中带秀气,结体端庄平正,给人以刚毅正直之感。

汉釉庄园陶望楼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3)

汉釉庄园陶望楼:这件汉釉陶望楼呈方形,通高155厘米,横宽43厘米,通体施绿釉。楼为仿木结构,座落于四方形院中心。院墙四角均建有角楼。正面开歇山顶坊式大门。整栋楼由五节套装组成重檐歇山式大板瓦屋顶四层楼房。楼底层正面开门,顶用二挑斗拱支托二层四周之回廊。二层顶用二挑斗拱支托第三层四周之回廊。三、四层四面开门设窗,最上层四面皆窗。楼四周墙壁和回廊栏杆,雕米字、卧棂等几何纹饰。这件汉釉陶庄园望楼,楼架结构精确、逼真,给人以美观大方和坚固之感,是汉代建筑实物之缩影,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工艺。

这件难得的陶器是1985年出土于太史大街与人民路十字东北原财税局基建工地。反映了墓主人生前较高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对于研究我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闭的庄园生活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对于研究我国东汉时期高超的制陶工艺和手工业发展水平也具有很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

“梁奕西襟”城门额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4)

“梁奕西襟”城门额:青石质,长方形,阴刻“梁奕西襟”四个大字,这块石刻城门额原是镶嵌在韩城县城西城门上,明崇祯十三年刻,意思是韩城西北是南北横亘的梁山,宛若天然的屏障。而它的传奇之处在于它的上款。明末农民起义时,李自成率部经韩城东渡黄河北上推翻了明王朝,后受挫失败返回陕西途径韩城时,将石门额上款“明崇祯岁次”凿掉,刻上他自己的年号“大顺永昌元年孟冬吉旦”,就是这样一个朝名年号,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有它的拓片,大顺王朝存续的时间仅仅15个月。

龙门山全图刻石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5)

龙门山全图刻石:山川、庙宇、亭台楼阁,皆细腻流畅,以其广博精深的文字说明和气势磅礴的图形画面,表示了龙门山多达16处的景点,这在国内颇为罕见,为古图中一最。光绪年间刻制,该被记录了旧时龙门胜景,为今后再造龙门胜景提供了依据。

石 墩 浮 雕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6)

清大学士曹振镛赋送韩城太傅相国王杰荣归故里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7)

清大学士曹振镛赋送韩城太傅相国王杰荣归故里贴金墨书折扇:扇主骨乌木镶嵌纹饰,扇面纸质,双面贴金,一面墨书五言长诗。主骨长28厘米,扇心宽16厘米,共18根,外侧两根上面用银丝镶嵌文字,细如发丝,属宫廷篆体,楷书33行,共68句,340言。轴端嵌以如意形花纹。扇文落款为“嘉庆癸亥闰月赋送 韩城太傅相国太老夫子大人予告荣归恭请 门下晚生曹振镛”,并附“俪笙”印戳一枚,当是曹之字号。此扇乃大学士曹振镛在王杰荣归故里时(嘉庆八年(1803年)三月),赠送的一件礼物,距今已二百年之久。

扇面上的五言诗是曹振镛为恩师王杰所作,亲切热情的赞颂了王杰尽忠职守、为官清廉、洁身自爱的高尚品质,同时也抒发了书者与王杰的友谊和离别之情。曹振镛是安徽人,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历任编修、学政、大学士、军机大臣。学识渊博、谨慎清正,是王杰选拔的进士。

这把折扇是韩城市金城区张家巷张喜宾先生1999年捐赠的。据捐赠人讲,他在五十年前逛集市时发现并购买了这把扇子,已经珍藏了半个多世纪。这是王杰非常珍爱的遗物,是研究王杰的重要实物史料。扇面金碧辉煌,书法工笔正楷,端庄恭谨,堪称珍品。

清《朱子家训》插屏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8)

清《朱子家训》插屏:通高208.5cm,屏心长160cm,宽130cm,座高98cm,宽143cm,1985年征集于韩城清水村。屏框阳刻万字拐,正面屏心木板阳刻道光年间韩城著名书法家郭均楷书《朱夫子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字面贴金,背面以金漆绘凤凰戏牡丹,屏座镶三方蝙蝠纹透雕绦环板,绦环下方披水牙浮雕花草纹,底座两侧为云头形立柱,前后以云龙纹透雕站牙抵夹。《朱子家训》是明末清初理学家朱柏庐所作,其内容以修身、齐家为宗旨,劝导世人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等,极富教育意义,用作屏心装饰更彰显中华民族注重礼教的优良传统。整个插屏制作精良、金碧辉煌,是集书法、绘画、木雕艺术于一体之佳作。

“赞元锡嘏”匾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9)

“赞元锡嘏”匾:据《葆淳阁集•王文端公年谱》:“乾隆五十九年甲寅,七十岁,十月公寿辰,恩赐御书’赞元锡嘏’匾额,‘胪名芸馆魁多士,耆福台阶引大年’对联,梵锡无量寿佛,镶玉如意,珊瑚朝珠,御用红绒结顶冠,皮裹褂蟒袍,镶宝石黄文带,大小荷包,小刀,饭菜果酒十六件。”

匾木质,长269厘米、高135厘米,四周为突起的镂雕华带,饰以二龙戏珠,浮云点缀,衬托龙腾云间之势,内周饰以书卷、宝剑、如意,寓文武安邦,万事如意。匾面大字如斗,阴抱阳镌刻,上下款字如拳,阳纹镌刻,蓝字金黄色底。

匾上款:“乾隆四十九年十月”;下款:“赐大学士臣王杰”。字如拳大,阳纹镌刻。“赞元锡嘏”四字如斗大,阴抱阳镌刻。其上方之中是篆刻的“八徵耄念之宝”御玺。

“福绥燕喜”匾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10)

“福绥燕喜”匾:《葆淳阁集•王文端公年谱》:“嘉庆九年甲子,八十岁,公与程夫人八袠齐眉,上命巡抚方公维甸亲赍御制诗章‘辉腾紫极耀韩城,海屋筹添鹤算赢。地近西池增福禄,星明南斗灿晶莹;两朝调鼎文思被,八袠齐眉寿域宏。德业久敷俾戬谷,期颐双庆衍长庚。’御笔‘福绥燕喜’匾额,并梵铜无量寿佛,镶玉如意,蜜蜡朝珠,珊瑚顶冠,皮内绣蟒袍,补褂绸缎,以为公寿”。 “福绥燕喜”合起来意思是祝王杰夫妇二人幸福平安。

御制诗章匾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11)

御制诗章匾:匾木质,长257厘米、高135厘米,四周华带呈凹形,以和玺彩画之法,上饰二龙戏珠,下饰海水朝阳。内周浮雕象征富贵不断头的卐字拐二方连续图案。匾面字如拳大,阳纹镌刻,字面贴金,蓝底金字,庄重严肃。

其诗章:辉腾紫极耀韩城,海屋筹添鹤算赢。

地近西池增福禄,星明南斗灿晶莹;

两朝调鼎文思被,八袠齐眉寿域宏。

德业久敷俾戬谷,期颐双庆衍长庚。

落款为:予告大学士王杰八旬双寿诗以赐之。甲子秋日御笔。 加盖御玺两枚,一为“嘉庆御笔之宝”,一为“夙闻诗礼凛心传”。

根 雕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12)

它通高有1.8米,宽1.76米,重量达300余公斤,是民间艺人用的一个完整的核桃木树根雕刻而成的。上面有山川河流、亭台楼阁,飞禽走兽以及神态各异的人物造型。有趣的是作者以树根的自然形状为依托,独具心的雕刻出了十八里相送、老翁钓鱼、锄禾、牧童遥指杏花村、渔夫激流勇进等等故事意境,将动与静、远与近、粗犷与细微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人回味无穷。1985年曾在北京展览近半年之久,观众叹为观止,被誉为“根雕之王”、“稀世瑰宝”。

唐人物故事铜镜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13)

唐人物故事铜镜:又称“三乐镜”或者“孔子问答镜”。镜背面装饰题材出现于晚唐时期,镜纽两侧各立一人,一位右手执杖,左手前指,另一位左手持琴,右臂扬起,显得飘逸而类似舞姿。镜纽上方竖格中有铭文“孔夫子问曰答荣启奇”,镜面构图简洁,清新。其题材取自《列子•天瑞》中关于孔子游泰山的趣话:一日孔子游泰山,遇见荣启奇,见其着鹿裘带鼓琴而歌,孔子问:“先生为什么这么快乐呢?”荣启奇回答:“使我快乐的事有很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我为人,此为一乐:男女之间,男尊女卑,我得以为男,此为又一乐:人生在世,有人没有看到日、月,没能度过襁褓之时就已夭折,而我已九十,此为三乐。”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警钟执杖者为孔子,持琴者为荣启奇。此主题弥漫着浓厚的乐于天乐、顺应自然的道家思想。当时人们取用这一题材为镜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生心态。

周兽面纹父乙尊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14)

周兽面纹父乙尊:觚形尊,西周,青铜质地,通高25厘米,口径21.1厘米。底径13.9厘米。圆形,侈口,鼓腹,圈足。造型简单大方,既褪去了商晚期器的厚重,又区别于西周中期的矮胖,故显清新秀丽。在该器颈部下方及圈足上部各环饰了两条凸环纹,将器身上下分割开来,使之清秀之外平添几分平衡、稳重。腹部主饰饕餮纹,间以两两相对的长冠鸟纹,纹饰细密,线条清晰,刻工娴熟,规整而不失之于呆板,流畅而不是之于紊乱。本器不仅造型优美,纹饰瑰丽,且在内底部中央刻有“合作父乙□宝尊□”八字铭文。铭文记载的是合为父亲乙作这件尊的事情。不管是形制还是纹饰,本器都不同程度地为商周青铜器断代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故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宋沉泥虢砚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15)

宋沉泥虢砚:宋代澄泥砚,长16.2厘米,宽9.4-9.8厘米,高3.1厘米,整体呈长方形,池面椭圆,一头低呈坡状,四周直沿,底呈凹形,中有“沉泥虢砚”四字铭文。据铭文显示,该砚应为虢州澄泥砚。澄泥砚乃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故质地细腻,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由于原料来源不同、烧制时间不同,澄泥砚还会呈现出鳝鱼黄、蟹壳青、绿豆砂、玫瑰紫等不同颜色。澄泥砚一般注重图案,讲究造型,器物线条凝练,状物摹态,形象毕肖,灵通活脱,逗人情思。而虢州澄泥砚是历史上的四大名砚之一,据《陕州志》记载:"虢州澄泥砚,唐宋皆贡,泽若美玉,击若钟磬,坚而不燥,抚之如童肤,贮墨不耗,积墨不腐。特殊的窑变工艺,使澄泥砚五彩缤纷"。清乾隆帝也赞其"抚如石,呵生津",视为国宝。该砚造型简单大方,实为文房四宝之珍品。

大唐故白府君墓志铭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16)

大唐故白府君墓志铭:1986年4月出土于苏东乡西金盆村西北唐墓。现收藏于韩城市博物馆。墓志砂石质,盖呈覆斗形。顶部阴文篆刻“大唐故白府君墓志铭”三行九字,四坡面线刻兽首人身十二生肖图,每面三个,四周竖面线刻二方连续图案,底为方形,边长42厘米,四周竖面线刻形象生动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平面为墓志铭文,有线格,18行,功45字。墓志主人白敬宗与唐代诗人白居易同族同宗,白敬宗的高祖和白居易的曾祖同是白温,据墓志记载,白敬宗生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较白居易晚36年,属白居易晚辈无疑。此外,韩城市博物馆还藏有白敬宗之父白公济的墓志,这些墓志对于研究白居易及其白氏家族谱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清状元王杰行书大轴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17)

清状元王杰行书大轴:纸本,已装裱,长329厘米、宽136厘米,款题“郁翁太亲翁正字”“姻晚王杰”。整件作品,布局疏朗,运笔洒脱,书风俊迈,纵逸多姿,气势磅礴。显示了王杰书风个性的另一面。王杰,韩城庙后村人,字伟人,号惺园,别号畏堂,葆淳,谥号文端。乾隆二十六年(1761)钦点状元,授翰林修撰,提侍讲,五迁内阁学士,四任学政,历吏、礼、兵、刑、工五部侍郎,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军机大臣,尚书房总师傅,曾奉旨在紫金城骑马。五十二年(1787)拜东阁大学士,嘉庆即位列为首辅。在朝四十年,先后持文柄十二次,充乡、会试主考,计得士1290人。以功两次绘像于紫光阁,赠太子太保,晋太子太傅。嘉庆七年(1802)以病辞官,翌年归里。王杰为官清正廉洁,嘉庆御制诗赞之“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

新石器时代骨铲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18)

新石器时代骨铲:新石器时代,兽股骨,一端为骨节头,一端为刃,刃部锋利。整个骨铲长为15.5厘米,刃宽2.2厘米,保存完好。韩城市庙后新石器遗址出土。该遗址位于金城区庙后村东,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共清理出灰坑10处,窖穴4 处,一同出土的还有大量石器、陶器和骨器,其中,石器有石斧、石镰、石棒、石臼、石磨盘,磨盘凹处有碳化谷物粒和粉末粘附。骨器有铲、锥、针、刀和鱼钩,形体小,制作精细,尖刃光滑锋利,如本器。陶器有砂质红陶瓮、外附烟炱的陶罐、泥质红陶瓶、钵、杯、盆、彩陶盆等,属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

宋磁州窑诗文瓷枕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19)

宋磁州窑诗文瓷枕:宋代、瓷质,长44厘米,宽19.3厘米,高10.2厘米,1984年5月韩城矿务局工地出土。枕似长方形,两头为< >形,并略向内曲,枕面稍大超出枕帮,面中心稍凹,帮右侧有一小孔。枕面白釉底色,两侧用双黑线将枕面分成三部分,中间较长,并以黑釉竖书五言诗两句“木梢寒未觉,地脉暖先知”,两侧黑釉草叶纹。总观之,此枕造型别致,纹饰简洁高雅,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磁州窑是宋代名窑之一,产品以白瓷、黑瓷和白地釉下黑、褐彩为主。器物多饰以毛笔绘制的 图画及诗文,内容题材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

历代圣贤像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20)

历代圣贤像:清代,绢本人物头像。工笔着色,共114福,每幅长47.5厘米,宽42厘米。全部装裱。据《大成通志》载,配祀孔庙之先圣、先哲、先贤和先儒,共114人,馆藏114幅画像与孔庙配祀之先圣先贤人数、封爵相吻合,稍有不同。其中21人有画像,亦有宋代封爵,却未配祀孔庙,可能是宋代以后稍有变动。

尊孔尊儒贯穿我国两千多年历史。唐贞观初,已设庙户专司祭祀孔子。贞观一年又封22人配祀孔庙。唐开元二十七年诏封战国以来汉、三国、魏晋诸名儒以公侯伯爵位者82人。宋、元亦再加封,形成114人之数。

石雕造像展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21)

我国的石雕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佛教的传入,历代信佛倡佛的统治者,花费巨资开凿石窟,雕凿佛像,使佛教石雕艺术迅速发展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人们对佛教、道教的笃信,大量的单体石雕造像以及石窟石雕造像更是日益增多。而在明清时期,石雕装饰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得到普及,主要应用于民居住宅、祠堂、庙宇、牌坊等建筑局部和构件上,种类有门楣、抱鼓石、石柱、上马石、柱础、拴马桩等。

韩城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有“关中文物最韩城”之说。这个展览是我们从馆藏的众多石雕文物中,精选出的一组石雕作品,以宗教人物造像和民宅构建为主,它一方面反映了韩城浓郁的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又从不同侧面展示了韩城地区魏、隋、唐、明、清时期石雕精美工艺,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历史文物展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22)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经经纬纬里,有一处神奇而耀眼的交叉点,那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韩城。这座黄河岸边的明珠,犹如母亲河的女儿,承传了母亲太多的文化基因。厚重而悠远的历史是那么的神秘:五万年前的禹门洞穴、星罗棋布的新石器遗址、“华夏祖龙”大禹凿龙门、封建帝王的“桂宫兰殿”、恢宏大气的古代建筑、清幽雅致美称“小北京”的明清古城……,在这些悠深而久远的历史“轮迹”中,我们这个陈列只是在韩城漫长历史中攫取的几个代表性历史瞬间,用以勾勒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轮廓,试图撩开黄河女儿那神秘的面纱……

名人大观展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23)

韩城是滨临黄河的一颗璀灿明珠,黄河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文物丰富,钟灵毓秀,人才济济,从古至今,代有名贤,层出不穷。明清时期进士、举人、贡士1400余人,清代“三元”俱全,秀才、武生胜不胜数。历代文才武略皆备,为官清正廉明政绩卓著,百姓爱戴者大有人在,更有出类拔萃,名扬海内外。至今城乡民居仍保留着明经、进士、状元、登科、世科、文魁、司马、太史、外翰、内翰、郡守、郡伯、黄堂、中宪、十马高轩、父子御史等炫耀功名的门额题字。昔日城南毓秀桥南牌坊悬挂着“解状盛区”、“士风醇茂”、“户尽可封”、“四方会归”巨幅横匾,这些都是韩城地灵人杰真实写照的标志。

历史上韩城涌现出了世界文化名人,三朝宰相、父子太史、父子尚书、父子御史、父子知州、祖孙将军、祖孙巡抚、兄弟巡抚、兄弟待郎等为人称颂。昔有“一母三进士,一举一贡生”,今有“一门四子三清华”等曾传为佳话。

石狮龙柱展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24)

韩城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有“关中文物最韩城”之说。在韩城市博物馆收藏的众多文物中,有大量精美的石雕石刻艺术作品,这些石雕石刻作品不仅雕刻工艺精湛,而且在反映当时的历史及史料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个展览是我们从馆藏的石雕文物中,精选出的一组石雕作品,以陵墓石刻、石狮、拴马桩为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陕西渭北地区浓郁的民俗文化特色。

古牌匾艺术展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25)

韩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民俗文化特别浓郁,近年来韩城市博物馆征集到很多反映民间生活习俗的文物,其中古代牌匾、门楣占很大一部分。

牌匾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商业语言,文化符号,是融汉语言、汉字书法、中国传统建筑、雕刻于一体,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作品。它广泛用于宫殿、牌坊、寺庙、商号、民宅等建筑的显赫位置,向人们传达皇权、文化、人物、信仰、商业等信息。

这个展室展出的牌匾均为木质牌匾,分为四大类。这些牌匾通过巧取文学作品,援引成语典故,附丽神话传说或用名人题字等等,来表达祝福吉祥,报恩情感,或显示主人文化信仰等,折射出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对我们现代人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书 画 展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26)

“三庙”景区(博物馆)地理位置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27)

韩城人爱吃什么(的人都不知道的韩城知识)(28)

参观须知

一、请游客朋友自觉购票。

二、遵守公共秩序,参观时请勿大声喧哗,建议您将手机设置静音状态,以免影响您和他人参观。

三、衣冠不整私带宠物及危险品、酗酒者谢绝入内。

四、爱护馆内设施,请触摸文物展品,攀越文物古迹。

五、未经许可,请不要在展厅内拍摄。

六、保持优美的景区环境,请勿践踏草坪、攀爬古树名木。

七、严禁吸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杂物。

八、请您协助我们搞好景区内的参观秩序和旅游环境。

交通指南

公交路线:

1.韩城火车站坐101路到南关(车费1元终点站),到斜对面换乘102路,

三站就到了东学巷口,步行3-5分钟就可到达文庙。

2.旅游专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