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创新团队成员王静霞教授开发的《单片机应用技术》教材,将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有机结合,在全国300多所院校使用,发行量超过40万册。2021年10月,该教材获教育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特等奖。 图为王静霞教授(左一)在指导学生。学校供图
■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系列谈②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6月开始立项建设物联网领域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方向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近三年来,学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持续为创新团队建设注入活力,取得了多方面的建设成果。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团队建设保驾护航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为创新团队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培养红“芯”人才保驾护航。一是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党建“样板支部”和“工人先锋号”主力军作用,使专业内教师凝聚在党支部周围,引领带动师生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养,组建基础应用项目、综合应用项目、集成创新项目和融合创新项目四组结构化校企协作教学创新团队,选派教师参与企业智能终端、电源、智能机器人等实际产品开发,提升教师掌握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引导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建立互帮共进机制,对新进教师和困难教师开展一对一指导,实现共同进步。
2022年2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所在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党支部”被遴选为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二、开展“千企大调研”,提升服务产业能力
学校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化开展“千企大调研”,了解产业人才需求及技术发展状况,探讨技术合作,落实学生就业,为企业排忧解难。创新团队每个月至少要走访一家与专业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团队教师每年至少到企业调研两次。
2020年3月,创新团队了解到高端电容电阻“卡脖子”问题为很多电子企业所关注,团队教师宋荣、余菲等人组成课题组,深入头部企业及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决策咨询报告,相关对策建议被写入《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三、实施教法改革工程,推动“课堂革命”
学校致力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推动创新团队聚焦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人人承担金课建设任务。目前,团队主持建设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用户超过22万人,涵盖1000多所院校,为疫情期间的专业教学提供了重要支撑。团队以思政引领课程建设,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前美国针对中国企业实施芯片等核心技术封锁等国际时事,建立技术强国的信念。团队构筑思政教育生态系统,依托崇理书院开展“党群服务中心”“双带头人工作室”和电子类专业型社团建设,构筑课程思政资源环境和支撑体系兼备的生态教育系统,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团队成员王静霞教授开发的《单片机应用技术》教材,将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有机结合,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与在线数字课程、中国大学MOOC、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示范课等配套使用,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开发的教材在全国300多所院校使用,发行量超过40万册。2021年10月,该教材获教育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特等奖。
四、引入企业认证标准,培养博士技术能手
学校将华为等领军企业认证作为“双师”资质,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的同时,引导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通过企业培训、学习与实践获取企业认证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促进教师加强与社会行业企业的联系,把握行业发展动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2021年,团队成员王贤辰、何健标、曾启明三位博士参加广东省新职业技术技能大赛,两人获得金奖,一人获得优胜奖,三人均被授予“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
五、以项目为载体,推进人才梯队建设
学校建立了人才引培机制,通过“全职柔性”结合,面向产业界引进一批“名匠”;建设“双师型”教师“工作站”,教师深入产业一线,攻克企业技术难关,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建设兼职教师“流动站”,系统提升兼职教师教学能力,采用“一课双师”模式,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程;通过“一新一师计划”“丽湖人才计划”“双带头人工程”等打通在岗人才培养通道。学校成立了包括物联网研究院、集成电路研究院等高端应用研究平台,面向“卡脖子”技术领域引进“大师”,淡化编制、全员聘用,按预聘-长聘制管理。研究院与创新团队人员互通,共同承担解决企业研发项目,教学与应用研发良性互动,新技术、新工艺逐步向课程转移,实现课程内容随产业发展更新迭代。
近三年来,创新团队引进高端人才10人,培养深圳市技能菁英2人、丽湖名师2人、鹏程学者1人、珠江学者1人。获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PCT检索4项,相关科研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批研究成果在企业量产应用。
六、推动共同体建设,开展模块化协作教学
学校推动校校共同体建设。创新团队与办学水平相当的院校,通过共建课程与资源、联合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形式推动教师交流,开展模块化协作教学,同时互派学生,推行学分互认。创新团队还与对口帮扶院校、精准扶贫院校结成共同体,助其快速提升教学质量,为其提供师资跟岗培训,并派出教师赴这些院校担任专业带头人。
学校推动创新团队开展校企模块化协作教学。邀请企业人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团队教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此举加速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传统课程与新技术的融合,为专业主动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注入了新动力。比如在“集成电路设计”课程中,创新团队以“丽湖1号”芯片设计为载体,将学校“集成电路设计”传统教学与企业SOC全流程方法相结合,实现企业流程向教学过程的转化,提出校企模块化教学设计方案,为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七、建设高端国际化平台,融入联合国绿色职教体系
学校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个全球职业教育创新中心之一,并成功申请了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引领未来职业教育融入联合国绿色职教体系。学校推动创新团队与华为等企业共同开发“云、大、物、智”国际课程,培养国际讲师,使职业教育与华为产品一起落地“一带一路”国家。
在疫情背景下,2020年至2022年,创新团队线上为非洲30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展了20多场新技术培训,累计培训了非洲发展中国家相关学员1000多人。
(作者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
作者:宋荣
《中国教育报》2022年06月07日第5版 版名:职教周刊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