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和廉颇守卫了赵国几年(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

历史上有没有自以为赢了但事实上却输得彻底的事件?

这个问题我们有请蔺相如来回答!

蔺相如我们都知道,他有一个著名的外交活动叫做“完璧归赵”!

蔺相如和廉颇守卫了赵国几年(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1)

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

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

赵王欲勿与,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以问蔺相如。

对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

赵王遣之。

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

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

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

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

文言文看不太懂?没关系,有请白话文上来:

赵王得到楚国宝玉和氏璧,秦昭王想要,愿意用十五座城来交换。

赵王想不给他,又畏惧秦国的强大;给他,又怕被秦王欺骗,便征求蔺相如的意见。

蔺相如回答说:“秦国用城来换宝玉而大王不允许,是我们理屈。而我们给他宝玉,他不给我们城,是秦国理屈。衡量两种办法,我看宁可让秦国在道义上有负于我们。我愿护持宝玉前去,假如秦国不交出城来,我一定能完璧归赵。”

赵王便派他前往。

蔺相如到了秦国,看出秦王并无真意用城来换赵国的宝玉,就哄骗秦王,取回和氏璧,派随从藏在怀中,从小道潜回赵国,而他自己留下来听任秦王的处置。

无奈之际,秦王只好称赞蔺相如的贤能,不但不杀他,反而以礼相待,送他回国。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王封他为上大夫。

蔺相如和廉颇守卫了赵国几年(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2)

这里面故事的主角分别是秦昭襄王和蔺相如。

首先我们来看秦昭襄王,稍微熟悉一点春秋战国史的亲们都知道,秦昭襄王是秦国君主中可以称之为雄主的君主!

他在位时间达到了惊人的五十六年,期间不停南征北战,可以说他的存在对于秦国而言比后来扫六合的秦始皇还要重要!

我们经常说大秦五世励精图治,为秦始皇奠定扫六合的大势,而这个大势中的根基上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秦昭襄王!

所以这样一位雄主,他为什么愿意用十五座城池去换一块石头?

这块石头很重要吗?

在身为雄主的秦昭襄王眼中恐怕这块石头不及半块领土,并且,作为君主干出如此荒缪的事情,他顾不顾及文臣武将的感受?

要知道,当时大秦的政治体系,上下盯着秦王的人很多,每一项决策如果没有利,那么非议会很大!

先不说旧贵族,就是新臣们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秦国最大的利益,就算是君主要用国土去换宝玉,那么也会遭到诸多臣子反对的!

所以秦昭襄王要送十五座城池赵国必然是和臣子们商议过的,而臣子们之所以不反对,期间肯定是有对秦国有利的东西趋势的!

蔺相如和廉颇守卫了赵国几年(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3)

所以当我们看秦昭襄王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的时候,我们要先看一下当时战国整个格局!

通过格局的分析,或许就能够直接找到真相了!

当时战国的格局是什么?

我们知道,在秦昭襄王继位的前期,秦赵两国保持了长达20年的和平期。

这个和平是如何形成的?

两个原因!

第一:赵武灵王曾经对秦昭襄王有恩,在秦武王早逝之后,秦国内部展开了对王位的争夺,此时的秦昭襄王还在赵国当质子,赵武灵王在给秦国施压的同时送秦昭襄王回秦国登基继位!

这是赵武灵王对秦昭襄王的恩情!

第二:在赵武灵王时期,赵国的实力暴涨,胡服骑射大家都知道,不管是从什么角度来看,赵武灵王都是一位雄主,有赵武灵王在的赵国,实力是很强的。

这是赵国对于秦国的武力震慑!

也正是基于这两点,在赵武灵王时期秦赵两国一直保持着相安无事。

蔺相如和廉颇守卫了赵国几年(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4)

但后来赵惠文王继位之后,这位新君表现出来的能力就不是一位雄主了,在他的执政下,赵国不止没有增强国力,反而在衰落。并且经过20年的秦赵和平,秦国通过外征把其余五国不断削弱,而秦国则通过内改不断变强!

当历史来到燕国伐齐这个时间点后,秦国的机会来了!

虽然前20年秦国对除赵国外的五国进行了削弱,但靠着合纵的方式,五国依旧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而最为鼓吹合纵制秦的就是齐国,齐国军事能力虽然不如秦赵魏楚,但经济实力却很强,这也是齐国为什么能够在合纵中占据中心点!

而燕国伐齐使齐国直接被弄的一蹶不振,秦国失去了被合纵打压的风险,所以把战略重心放在南面的楚国和东北面的赵国身上了!

而在楚国和赵国的选择上,秦国自然选择的是先易后难,要想击败楚国,那么秦国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稳住赵国!

于是在这个时间点“完璧归赵”这个历史事件就发生了!

蔺相如和廉颇守卫了赵国几年(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5)

所以秦昭襄王愿意用十五个城池换一块石头,真正的目的自然不是石头,而是一次外交战略试探!

在之前说到”完璧归赵“,经常都是用来形容蔺相如如何巧舌如簧,如果用计戏耍秦昭襄王的。可我们要知道,所谓上兵伐谋,外交上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吃顿饭喝杯酒,外交也是战争的一种形式!

秦昭襄王的目的是战略试探,而反观蔺相如,他的眼里只有赵王和和氏璧!

我们看秦昭襄王以九宾之礼接待蔺相如,这是秦国接待礼仪上的最高规格,以最高规格去骗一块手头,并且冒着背信弃义的风险!

这符合秦国的国情吗?符合秦昭襄王这种雄主的手段吗?

秦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稳住赵国不干预他此后伐楚大事,他会背信弃义来骗一块石头?

蔺相如当时可看不到这些,所以蔺相如此后偷偷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这相当于放了秦国一个鸽子。

并且,蔺相如作为代表赵王的使臣,他居然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和氏璧乃是天下所共传之宝,赵王恐,不敢不献!

这句话有没有什么问题?

问题非常大,我们说伐交伐交就是用战争思维来进行外交,一开口就暴露了自己的恐惧,那么这仗还怎么打?

蔺相如和廉颇守卫了赵国几年(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6)

秦昭襄王听到这句话实际上目的就已经达到了,他知道此事的赵惠文王对秦国色厉内茬,他终究不是赵武灵王那般雄主!

再加上,以当时秦国的情报网,蔺相如早早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秦昭襄王真的一点也不知道?

但是此时的他对于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已经不再有所依赖了,因为给十五座城池主要是为了稳住赵国,而现在看在不用让十五座城池,赵国依旧不敢干涉秦国伐楚!

所以所谓“完璧归赵”看似蔺相如才智过人,实际上在见到秦昭襄王的第一面时,他已经暴露了自己不懂伐交、暴露了赵惠文王无雄才、把赵国的家底一览无余交代给了秦昭襄王!

所以,这对于赵国而言,这是一场失败的外交,完璧虽然归赵,但此后20年的秦赵和平被打破,也就是在完璧归赵的第二年,秦国对赵国开始全面征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