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急救体系(封面评论公共急救提质)

加强城市急救体系(封面评论公共急救提质)(1)

□ 李晓亮

公共场所,猝死频发。一个很大原因,是因公共急救方面的硬软件缺失。

这类新闻里,你会悲哀发现,围观者众,但除打120外,就剩干瞪眼,干等救护车,眼睁睁看着抢救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而多耽误一秒,都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

除个体意外,公共活动中,类似紧急突发状况概率更大,特别是运动诱发的心源性猝死。如果说私下锻炼,遇险无助还能理解,那公共活动中再出现急救水平和效率地下导致的伤亡,就太不该了。

而平心而论,这方面我们硬软件水平着实堪忧。有学生在校发生意外,而校方处置不力导致悲剧的;有跑马意外,同样医护急救效率堪忧,而造成难以挽回损失的。

甚至,连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备都还是奢侈。国外很多地方,这都是和灭火器一样,是公共场所标配。因为这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国外几乎是如驾考一样普及,学生时期就需掌握的必备急救技能心肺复苏(CPR),在国内却如“神技”。否则,也不会一堆人围着病人干瞪眼的窘况了。

前几年数据,百万人才平均一台AED,而一些国家两三百人就配一台。机场车站现虽已配备,可全民急救能力培训却依然无解。就如消防演习灭火器救生锤使用一样,很多还是只是应付检查,AED会用的更寥寥无几。

而公共交通工具上,广播寻医,正是因列车未设医务或急救人员。既然游泳池都有救生员,人员密度和运行时长更大的列车竟无,这是很不合理的。还有过停车延误耽误治疗致死的案例。

最新则是“医生高铁救人被索要医师证 官方致歉:处置方式欠妥”引热议(3月19日梨视频)。最后一方道歉,一方表示忍者委屈下次还救。这显然是比硬件缺失更让人难接受的管理服务硬伤。

上次广州地铁逼人卸妆进站,这次南宁高铁对热心医生索证录像。虽都事后道歉,但如只停在嘴上,而无急救和管理方面,硬软件质的提升,那谁都还可能沦为下一个出门遇险遇难遇阻却求助无门的苦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