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菁种植技术教程(绿色芜菁标准化生产技术)

芜菁,别名蔓菁、圆根、盘菜等。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是东北、西北、华北等较冷凉地区春、夏、秋的主要蔬菜,华南等地冬、春也大面积栽培。形状上与萝卜部分品种相似,都是圆球状肉质根,成熟后芜菁肉质根柔嫩、致密,可供炒食、煮食。

芜菁种植技术教程(绿色芜菁标准化生产技术)(1)

1.产地要求

绿色芜菁标准化生产产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2.生产管理措施

芜菁喜湿润的沙土地或壤土地生长,且具有适应酸性土壤的能力,在土壤pH值达5.5时,仍能正常生长。它需要较多的磷钾肥料,土壤湿度不宜过高,秋季高温干旱环境易于病毒病的发生,为了减轻病害的发生,应实行2~3年轮作,不应与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连作。

芜菁种植技术教程(绿色芜菁标准化生产技术)(2)

3.品种选择

根据肉质根的形状,可分为圆形和圆锥形两类,多数圆形品种生长期短,早熟,肉质根较小;圆锥形品种生长期较长,晚熟,肉质根个体较大。具有代表性的圆形芜菁有紫芜菁、耐病西佳丽、温州盘菜;圆锥形芜菁则有白芜菁、猪尾巴芜菁。

芜菁种植技术教程(绿色芜菁标准化生产技术)(3)

4.整地施肥

整地前要施足基肥,并适当深翻,一般每公顷施入腐熟厩肥4.5万千克左右,然后翻耕22厘米后作畦,北方作平畦或高垄,南方作高畦。

芜菁种植技术教程(绿色芜菁标准化生产技术)(4)

5.播种与育苗

芜菁一般为直播,也有的进行育苗移栽。直播者大都是条播。大型品种行距33~50厘米、株距20~26厘米。小型品种行距26~33厘米、株距17~20厘米。土壤干旱时播后要及时浇水,出苗后间苗1~2次,5~6叶时定苗。育苗移栽的,播种浇水后,在畦面覆盖碎草保墒,促进出苗,出齐苗后间苗1~2次,苗距2~3厘米。如肥力不足,也可结合浇水进行追肥,当苗生长出5~6片真叶时,进行定植。定植时要选苗,选叶色嫩绿、生长健壮、无病虫和伤害的幼苗栽植。淘汰病虫弱苗。栽植不宜过深,以不埋住根茎为宜。栽深的会影响肉质根生长。栽苗后要及时浇水,使幼苗的根能密切与土壤结合,以利根的发育。

芜菁种植技术教程(绿色芜菁标准化生产技术)(5)

6.田间管理

芜菁对土壤肥料的反应敏感,基肥施入不足,会严重影响肉质根的生长,所以在播种和栽植前施肥不足时,应在芜菁整个生长期进行分次追肥。追肥应以氮、磷、钾、钙等肥料为主。氮肥应在间苗后到定苗栽植前施入;钾肥应在肉质根生长前期施入;磷肥最好作基肥,整地时与有机肥一起施入。根据芜菁的需肥特点,在施用有机肥作基肥的情况下,一般在生长期应追肥2~3次,可在幼苗期,定苗后或植苗成活后结合浇水,进行第1次追肥,可追施人粪尿、复合肥等。在肉质根生长旺盛前期进行第2次追肥,可追施草木灰、人粪尿等。芜菁在幼苗期需水不多,应注意中耕除草,防止草荒。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地温,也能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在肉质根膨大期,应结合追肥增加浇水次数,供给充足的水分。

芜菁种植技术教程(绿色芜菁标准化生产技术)(6)

7.病虫害防治

芜菁的主要病害为病毒病,主要虫害为蚜虫、菜螟、跳甲等。可参照十字花科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对病毒病发生较重的地区,也可采取适当晚播,及时防治害虫,减少传播。田间发现病株后要及早拔除,减轻蔓延。

芜菁种植技术教程(绿色芜菁标准化生产技术)(7)

8.采收

北方地区,芜菁的收获期一般与萝卜相近,收获后可进行沟藏或窖藏;南方一般在播种后80~90天即可陆续采收供应,一般不进行储藏。

芜菁种植技术教程(绿色芜菁标准化生产技术)(8)

结语

本期内容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觉得有用,请在下方点赞、关注,转发给更多好友,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