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

晏殊、晏几道以“父子词人”闻名北宋词坛,二人的出现,对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父子二人作品沿袭五代词风,多写流连光景、离别愁绪等传统题材,风格主要以清婉娴雅为主,但又各有特色。父子二人不同的生命情调,在诗、词中呈现出了不同的风采。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1)

晏殊、晏几道生平比较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州(今江西临川)人。生于淳化二年,卒于景德二年,卒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人称晏元献公。又曾封临淄郡开国公,故也称晏临淄。晏殊七岁能属文,以神童荐于朝廷。十五岁廷试时,援笔即立就,赐同进士出身,而且尽度秘阁之书,官知制诰翰林学士。庆历年间,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一生历任两朝,仁宗尤其欣赏他。中间虽曾罢相,出知颍州,但一生大多居于高位而望重,在当朝中举足轻重。有临川集、紫微集都不传,词有《珠玉词》一卷。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2)

晏几道(约 1130-1112),字叔原,是晏殊的第七子,作品有《小山词》。因为他是殊之幼子,两人大约相差四十岁,长成时殊已逐渐离开朝廷的势力核心;其天性纯真又浪漫,不适合在官场打滚;一辈子仕途不顺。他的好朋友黄庭坚曾在如此形容几道:“晏叔原,临淄公之暮子也。磊傀权奇,疏于顾忌,文章翰墨,自立规模,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又说:“仕宦逆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可见他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性格最大特质是“痴”,与世俗不同流、不一傍而具有独特性。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3)

晏殊的生活态度是“活在当下”,晏几道却是“活在过去”

面对人生的变化,人是无可奈何的,就是人生的顺遂与艰难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可是晏殊个人却能以不同的方式去面对:

《清平乐·秋光向晚》

【作者】晏殊

秋光向晚。小阁初开宴。林叶殷红犹未遍。雨後青苔满院。

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暮去朝来节老,人生不饮何为。

他写的是秋天夜晚的美好 ,花正红,宴席正要开始,美丽的歌女殷勤劝酒、频频更唱新词。可是他还是感受到“老”,时间匆匆而过,而面对的方式却是“不饮何为”?所以在美好的感受之中,是以实时行乐的方式去呈现。下面一阕有同工之妙:

《采桑子·樱桃谢了梨花发》

【作者】晏殊

樱桃谢了梨花发,红白相催。燕子归来。几处风帘绣户开。人生乐事知多少,且酌金杯。管咽弦哀。慢引萧娘舞袖回。

上阕写美景,景色因花的红色白色相映而美,而且运用绣户的掀开更点染出窗阁开引燕子归来之美感。下阕带出自己的感叹,“且酌金杯”是实时行乐,但是末尾还是写出即时行乐的一些哀愁,使得管弦有哀音,而萧娘的舞袖似乎有了“慢镜头”的效果,特写在舞蹈的动作,更增添惆怅之思。下面一阕也是如此:

《更漏子·寒鸿高》

【作者】晏殊

寒鸿高,仙露满。秋入银河清浅。逢好客,且开眉。盛年能几时。宝筝调,罗袖软。拍碎画堂檀板。须尽醉,莫推辞。人生多别离。

直接说出“盛年能几时”、“须尽醉,莫推辞。人生多别离”的心情,在实时行乐之中,在欢乐当中暂时忘却人生的不圆满。看似酒筵之辞,却也有人生悲欢之情。“人生多别离”虽直述,亦是真情实感。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4)

我们再看这一阕名曲: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作者】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这一阕词以观看大自然的变化而引发出心中的思绪,人生的变化是如此不可捉摸。无论神仙眷侣还是留不住的。为何不喝醉?独醒的人是寂寞的,心中是痛苦的。他以“劝君莫作独醒人”来作一个心情的抒解,看似苦劝他人,其实是对自己内在的纾解,让自己有一个抒发管道。这首词借青春和爱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无常,细腻含蓄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这是一首优美动人而又寓有深意的词作,为晏殊词的另类作品。词中的复杂的思想,反映了晏殊的人生态度和襟怀。

由以上所论,晏殊在歌舞升平的时代气氛之下,沉醉在歌舞之中,但是他依然保持着理性的头脑,时而清醒着观照整个人生。因此他最能把握的就是“当下”。晏殊是在歌舞之中发现过去与现在有所不同,可是他从其中找出理性的省悟,他会活在当下,即时享受,不让现在光阴虚度。他是一个珍惜当下的人士,是一个懂得生命意义的词人。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5)

晏几道却是以另一种方式来呈现,他的作品有一首《临江仙》: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作者】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上片写出饮酒过后梦醒时突然想起去年时光,下片写出去年所见到的“小苹”的模样。因为梦醒让他回忆起过去的时光,印象深刻的是小苹穿的那一件心字羅衣,以及她所弹唱的曲子,甚至是当时的情绪“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可见他抓不住现在,而是缅怀过去。每个镜头都渲染着词人内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字字情中有景,整篇结构严谨,情景交融。他在另一阕词又是如此表达: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 〔宋代〕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上片所写的也是当年的情景,“彩袖”“玉钟”是美丽的,而人儿也是美丽的。最醉人的是整个歌舞的气氛。上片描写出歌舞升平的美感,下片一转折,马上回到现实,只能在梦中相见。最后二句写出恍如隔世之感。明明在梦中,可是还把灯火举高,犹恐是在梦中相见。

上半阕是利用彩色字面,描摩当年情况,似实而却虚,宛如银幕上的电影,当前一现,倏归乌有;下半阕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似梦而却真,利用声韵的配合,宛如一首乐曲,使听者也彷佛进入梦境。

由此更可见梦境与真实之间的虚实关系,就是这阕词动人之处。晏几道以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典雅风格和“秀气胜韵,得之天然”的清丽词风冠盖一时,而其“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的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唱,至今仍有凫凫不息的声韵。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6)

从以上所论,晏几道却是活在过去的美好时光之中,只能从回忆当中得到生活的意义。就如南唐的李后主亡国之后也以过去与现在作对比,显现自己家国之痛;晏几道没有亡国之痛,只有失去往昔之感。两人的痛苦可能没有深浅不同但是应有轻重不同,两人也都是一个纯情的词人。晏几道是有一颗纯真的心,活着像自己,也不去努力挽救外在的事功,显现出他的纯善以及他对事功掌握的无能。与晏殊相比,父子二人性情与词风各异。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7)

晏殊善用“花”意象,晏几道善用“梦”意象

晏殊的词擅写景,景色是以歌咏时所见之景为主,景色有写春景、秋景,但是颜色却不黯淡,色彩偏明亮:

小阁重簾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浣溪沙》

綠葉红花媚晓烟。黄蜂金蕊欲披蓮。《浣溪沙》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破阵子》,

金风细细。葉葉梧桐坠。《清平乐》

玉砌朱阑。紫艳红英照日鲜。《采桑子》

樱桃谢了梨花发,红白相催。燕子归来。几处风簾绣户开。《采桑子》

霜华满树,兰凋蕙惨,秋艳入芙蓉。胭脂嫩脸,金黄轻蕊,犹自怨西风。《少年游》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诉衷情》

簾旌浪卷金泥凤。宿醉醒来长瞢忪。海棠开后晓寒轻,柳絮飞时春睡重。《木兰花》

晏殊的景是小空间的景色,景是花草飞鸟所构筑的世界,花是海棠、兰花、芙蓉、金菊,飞鸟是燕子、蜜蜂,色泽是金、黄、白、红相间,所以他写的景色是彩度高的美景,在细腻描绘景色之中牵引出纤细的心思。季节的交替虽有感伤,但是他又进一步发现季节变化之美。他所营造的心中的感伤是对世间普遍的感慨,非投入个人身世之感怀。晏殊的词看似闺怨之词,却又隐含人生普遍的情感在裡面,是细腻的心情感发。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8)

晏殊的词充满了意象的运用。这些意象多得自大自然,尤其是自然界裡 阴柔的一部分;花、树、鸟、雾、山等。还有一部分是得自环绕于日常生活四周的:亭、院、簾、幕等。这些意象很自然的助成了他闲雅而温润的词风。景色虽非花团锦簇,但是红白相间一片美景,自有端庄婉丽之质。端庄婉丽就是其性格的某一面展现。

晏几道是一个爱做梦的人: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 〔宋代〕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言为心声,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一首《鹧鸪天》,写悲感,写欢情,都是那样真挚深沉,撼人肺,先写当年女子美丽的醉颜,这位女性是在歌舞升平的气氛下带出晏几道的回忆。下片写再度相逢,想想过去常常在梦中与他相会,最后写出那种既兴奋又害怕的心情。以女子角度写出对现实的不确定感,更显现对情感的热烈与执着。“几回魂梦与君同”就是显示内心的期望之情。

晏几道出身书香门第,不少婉雅佳言也化用了前人诗句。虽然前人言在,但是为己所用,和谐融贯,读来仍是自然生辉,更自有一番情趣含蕴其中。梦的意境在小晏笔下,采用递进的方式,前一句的相思之情已是极限,后一句则递进一步,产生了循环往复的艺术效果,意象更为丰满。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9)

再看下面的例子: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簾幕低垂。《临江仙》

醉舞春风谁可共。秦云已有鸳屏梦。《蝶恋花》

月细风尖垂柳渡。梦魂长在分襟处。《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蝶恋花》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鹧鸪天》

归来独卧逍遥夜,梦裡相逢酩酊天。《鹧鸪天》

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阮郎归》

这些词句中的“梦”,有一些直接点出梦后的心情,有一些指出做了哪一种梦,有些是指梦魂,有一些是描述自己在梦中回到过去。所谓“梦魂”是说自己飘荡在梦裡梦外,作了梦又不想回到现实,魂魄还在梦中一般。可见他不是活在现在的人,不能好好面对现实,只能用作梦这件事,减少自己对现实的不满足。在梦中他才可以不受牵绊,可以回到过去,不必再在现实中痛苦。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10)

晏几道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梦境的描写,在于他执着于创造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另一个审美艺术的新天地。他把戀情双方的外在审视,转化为正面的、对象化的内在审视。词人的审美视野已有体态、服饰、环境与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向戀情心态的深层发掘。他把潜在的美的必然性,自然而巧妙转化为物质的现实性。

晏几道的梦是内在最深层的心理投射,甚至是其生活的真实写照。当然晏殊喜以花意象呈现,因为花是美好的、是实时的;晏几道喜以“梦”来表现,因为梦是过去的、捉摸不到的。晏几道的环境已与父亲时代不同;而其生命特质也異于晏殊,亦是不争事实。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11)

晏殊理性自持,晏几道纯真意切

晏殊的人生为官的时间相当长,仕途甚顺遂,因此一生很多时间在酒酣耳热,歌舞升平的日子中度过的:

《木兰花·帘旌浪卷金泥凤》

【作者】晏殊

帘旌浪卷金泥凤。宿醉醒来长瞢忪。海棠开后晓寒轻,柳絮飞时春睡重。美酒一杯谁与共。往事旧欢时节动。不如怜取眼前人,免更劳魂兼役梦。

这阕词写出酒宴之后的情况,春天美好的景色催化之下,一切似乎非常美好,但是他的心中还是有所感触:“美酒一盅谁与共”。其次又聯想到过去的美好的时光,只因季节的变迁,最后他以把握当下的态度去面对。“不如憐取眼前人”是对人生的实时把握,当下似乎就是永恒,不耽溺也不悔恨。晏殊的人生智慧就是如此展现出来。人生常常活在过去,因为过去的回忆想起来都是美丽的,但是因为能够真正欣赏现在的美景,才能萌发出对眼前的爱怜。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12)

对于眼前的美好他还是有所触动的: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殊 〔宋代〕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对于一年当中最美好的季节是应该要好好的把握。但是回顾自己有限的生命,面对离别的情境,还是要有所感叹。外在的景色勾起无限喟叹,“空”念远、“更”伤春都是他敏锐的感受、细腻的情思,最后他还是以“不如憐取眼前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的应对方式。这一阕不是因为现在的美好而让他勾起“不如憐取眼前人”之感,而是透过人生的美好的易消逝才触动他的心房,前后是有所不同的。本词是《珠玉词》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的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消逝的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予着对人生的哲理的探索。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13)

晏几道有一阕《阮郎归》是这样写的: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晏几道 〔宋代〕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这一阕词先描写秋天景色,再从远景落到身边的绿杯与红袖,再写自己的感受“人情似故乡”。下片从过节的佩饰写起,由自己所见再转到自己的感受,因为重阳节让他心裡有所感慨,勉强增加过节的兴致,可是只能喝个烂醉来忘掉悲伤,但是一听到歌曲又不免悲从中来。由其所描写可知他是一个感受敏锐的人,可是他的敏锐只让他自己心伤,沉溺在其中,无法自拔。再看下面一阕词: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晏几道 〔宋代〕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开篇忆昔,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引起许多感慨,人生的聚散是容易的。接着转入自己所在的地方,显现出日常生活的风貌。下片先写与酒为伍,心情却是沉重的。最后以写蠟蠋似乎也在为人掉眼泪作结。可见他的敏锐情感,因酒醒而深感人生聚散无常,再点写出自己悲伤情绪,最后移情到红烛,以为红烛亦为人垂淚,来稍稍抚慰凄凉的心。几道是深情的,情却是狭小的;是陷溺的,也是单纯的。

此词为离别感忆之作,但却更广泛地慨叹于过去欢情之易逝,此时孤怀之难遣,将来重会之无期,所以情调比其他一些伤别之作,更加低徊往复,沉郁悲凉。词境含蓄蕴藉,情意深长。全词充满无可排遣的惆怅和悲凉心绪。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14)

其次,另外一阕词是如此表现:

《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晏几道 〔宋代〕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这是一首感秋怀人的离别相思之词。黄菊开时,是双方离别之时,也是相约重逢之时,故而黄菊成为了他们离合聚散的标志,每见黄菊,格外动情。上片写出重回旧地未见伊人的心情,下片细写女子的装饰羅带,再从羅带聯想成双之怨恨,再写此刻的心情,满怀心情欲诉,淚已流。可见几道用情之深,与对方深深的戀情,一直希望重见,见不了面,依然怀念。整阕词弥漫着深深依恋之情。

由以上可见,晏殊在欣赏美景之时,理性的我会适时出现,让自己的情感得到一个节制,“收敛自己情感”,并有进一步的自持的看法,虽然不是人生的大哲理,却是人们的共感,让人生经验得以提升。小晏却是深深的陷溺在情绪之中,无论世事往前变化,他还是依恋过去,情感令人动容。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15)

晏殊是宋代有名的词家,又是宰相,他的养尊处优让其作品具有富贵气;晏几道却是横跨富贵与贫贱两种不同生活的落难公子。晏殊的词像一个端庄的美人,吟的是伤春之情,可是情感又是自持的,非恣意的抒发。因为是理性自持,所以情思可以跟人生哲理作联结。晏几道词就像一个曾经拥有过美好时光的歌伎,缅怀过去时光,沉溺在过去无法自拔。

父亲权倾当代,晏几道虽是他的幼子,却未有功名,对他而言,人生似乎有些荒谬性。但是他又比其他人享受过富贵,因此缅怀过去是他活下去的力量。加上孤傲的性情,满肚子不合时宜,无处倾诉,于是他写下许多狂篇醉句,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倾注在里面,体现了鲜明的主体精神。

晏殊的词表面上看来只是歌辞之词,伤春是其中很重要的主题,细读却有着人类生命中普遍的情思,具有理性的思致,让人从中领略淡淡愁思之外,并足以深自省思。晏几道差不多是个专业的作家,纯情的词人,他的词作更能发挥主体精神,显得更有个性,并开始从闺阁园庭走向社会,具有社会意识的寄托!

了解一位词人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便是欣赏他的词作。根据他们不同风格的词作,了解他们的生平。喜欢宋词的朋友,可以看这本飞花令。

北宋词人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16)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因物兴感、伤逝咏怀——浅析晏殊《咏花词》的审美特征

美丽而不哀愁――试论晏殊、欧阳修、苏轼词中的理性思致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殊饮酒词里的悲喜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