愙斋书法常用草书字例(愙斋书法颤笔)

愙斋书法常用草书字例(愙斋书法颤笔)(1)

武侯高卧图 明 朱瞻基

帮主斯唔嗯·超:“颤笔有摆也有抖,最高境界就是不想颤却可以颤出来,自然生动,最低境界就是写得跟冰糖葫芦一样。”

忆故人成公亮 - 如是宁静

愙斋书法常用草书字例(愙斋书法颤笔)(2)

颤笔亦称为 “战笔”、 “抖笔”, 是毛笔在运行过程中颤动前行, 使点画呈现出一种涩势, 以取得线条遒劲的效果。 颤笔和提按一样, 是笔法中不可或缺的十分重要的技法。

愙斋书法常用草书字例(愙斋书法颤笔)(3)

当我们要完成一根线条时,必然的要给它一个向前的力, 由于纸面的摩擦, 自然会有反方向的反作用力;而在提按时,毛笔对纸有向下的压力, 纸对其有向上的支持力; 颤笔则是在笔的运行中, 施加于毛笔左右运动的力。

愙斋书法常用草书字例(愙斋书法颤笔)(4)

这样, 我们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毛笔实际上是受到六个方向的力的, 即前、 后, 上、 下, 左、 右三对、 六个来自不同方向的力。这六个方向的力, 我们不应该忽略掉任何一个,否则线条就会失去其丰富的表现力。

颤笔就是毛笔在行进的过程中, 通过提、 按、顿、挫及笔锋的左右摆动来强调这六个方向的力, 以期强化线条的质感和力感。颤 笔笔法主要来源于对 “涩势” 的追求, “涩” 是书法理论中十分重要的审美概念。

为了避免线条的浮滑单薄, 增加线条所蕴含的内在美, 涩势用笔就显得非常重要。

愙斋书法常用草书字例(愙斋书法颤笔)(5)

唐代韩方明在 《授笔要说》 中说:“不涩则险劲之状无由而生, 太流则便成浮滑, 浮滑则是为俗也。” 没有涩笔则流于浮滑俗媚, 为书家所不取。如何才能做到涩势用笔呢, 传蔡邕 《九势》 中说: “涩势, 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駃” 即骏马, “战” 即 “颤”, 发抖之意。

如 《尔雅·释诂》: “战栗, 惧也。” 《诗·小雅·小旻》: “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汉书·高武王传》: “股战而栗” 等, “战” 都是颤抖、 抖动之意。 “紧駃战行” 也就是骏马在奔跑之时, 勒紧马嚼, 使马并不是沿纯粹的直线行进, 而是左右摆动着向前。

愙斋书法常用草书字例(愙斋书法颤笔)(6)

比之于书法, 也就是笔在行进过程中, 由于受到外力作用, 笔并不是直线运行的, 而是左右摆动、 颤动前行的, 即我们所说的颤笔。

所谓行处皆留、 留处皆行也即直中寓曲, 曲中有直之意,通过顿挫颤动笔锋使得线条丰富生动

清代颤笔的大量使用与清代篆隶复兴有关, 金石学的兴盛, 使得篆隶书法成为人们学书的必学课程,篆隶俨然已经成为书家必学的科目。学篆隶需要大量临习金石拓片, 碑拓由于剥蚀, 斑驳古朴之气自然而生, 如何用毛笔体现这种古朴之美成为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 使用颤笔笔法则是人们追求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

愙斋书法常用草书字例(愙斋书法颤笔)(7)

将颤笔笔法发展到极致的当属李瑞清, 李瑞清自幼便习金文, 他曾说:“余书幼学鼎彝, 学散氏盘最久, 后学齐之属, 遍临诸铜器。弱冠学汉分, 年廿六始用力今隶、 六朝诸碑靡不备究, 尔后始稍稍学唐以来书。然从碑入简札沉遁不入格, 始参以帖学, 然帖非宋拓初本无从得其笔法, 故不如碑之易得也……临帖以碑笔求之, 辄十得八九, 若但拘守汇帖, 无异向木佛求舍利子, 必无之事, 不可不知也。” (李瑞清 《玉梅花庵书断》)

在李瑞清看来, 临帖非宋拓初本无以得笔法, 而从碑入手则要容易得多, 故临帖要以碑笔求之, 李氏所说的碑笔,当然就是为了追求剥蚀斑驳古朴之气而用的颤笔。

愙斋书法常用草书字例(愙斋书法颤笔)(8)

李瑞清早年学习过黄庭坚的书法, 对黄庭坚的颤笔法颇有心得, 此外他还受到何绍基的影响。何绍基善以回腕法作书, “约不及半, 汗浃衣襦矣。” 李瑞清在此二人基础上, 更加强调涩势, 也更加突出了颤笔。其用笔一曲三折, 行笔处处顿挫, 一涩到底。胡小石赞叹其笔法云: “梅庵先生尽破前人窠臼, 始有血肉之感, 生动飞舞耐人寻味。”

颤笔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增加线条的质感和力度, 以体现书法的时代感和厚重感。但是颤笔的使用要有度, 同时还要靠速度来体现, 如果一味追求抖颤的效果, 加上缓慢的运笔, 势必会造成折若锯齿、 曲如蚯蚓般。

愙斋书法常用草书字例(愙斋书法颤笔)(9)

正因为这个原因, 颤笔这种笔法近来一直为人所诟病, 认为 “痕迹太露, 笔笔相同”。李世民 《晋书·王羲之传论》中曾批评萧子云说:“(萧) 子云近世擅名江表, 然仅得成书, 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 字字如绾秋蛇。”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 过于强调涩势、 强调提按顿挫的用笔和放缓运笔速度的话, 必然会痕迹太露, 为人不取。但若是速度过快, 线条则会浮滑无力, 如绾秋蛇。可见把握好运笔的速度是颤笔的关键, 而这则是需要大量练习和与个人书写习惯相关了。

愙斋书法常用草书字例(愙斋书法颤笔)(10)

愙斋书法常用草书字例(愙斋书法颤笔)(11)

愙斋书法常用草书字例(愙斋书法颤笔)(12)

愙斋书法常用草书字例(愙斋书法颤笔)(13)

愙斋书法常用草书字例(愙斋书法颤笔)(14)

愙斋书法常用草书字例(愙斋书法颤笔)(15)

本文节选自

《书法赏评》

原题为:《颤笔笔法探微》

作者:王斌

愙斋书法常用草书字例(愙斋书法颤笔)(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