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常州天宁(喜迎二十大常州天宁)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常州市天宁区武城村全村总面积5.0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950亩,总户数1219户,常住人口3036人。村党委下设4个支部,共有正式党员196人。近年来,武城村将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探索创新“党建 ”的模式,以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全面加速,凝聚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的强大合力。

喜迎二十大常州天宁(喜迎二十大常州天宁)(1)

“党建+组织振兴”强引领

武城村党委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提升,把村党组织打造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原动力”,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凝聚思想力量。把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与党建相结合,紧扣全村中心工作、紧贴基层工作实际,推动基层党组织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能,着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喜迎二十大常州天宁(喜迎二十大常州天宁)(2)

开展联建互促。不断探索深化基层党组织联动机制,以联动促发展,拓展“红色朋友圈”。与结对共建单位共同开展参观学习、研讨交流,不断探索党建联建新途径,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共同提升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格局,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蓝图变成现实。

“党建+产业振兴”促发展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武城村坚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依托1100亩流转土地、河塘进行农产品的种植和水产品的养殖。

从武进水稻研究所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打造的“五丈河大米”品牌取得“绿色食品A级认证”。

喜迎二十大常州天宁(喜迎二十大常州天宁)(3)

除了传统粮食作物,还把目光投射到特色经济作物上,村两委人员带领村民专门赶往苏州学习鸡头米种植技术,引进苗种,为当地村民开启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通道;特色养殖“清水龙虾”在当地也小有名气,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新活力。

喜迎二十大常州天宁(喜迎二十大常州天宁)(4)

“党建+文化振兴”增活力

深挖村史文化。将历史故事和人物与乡土文化有机融合,对有着百年历史的牟氏老屋加强保护,将500年前传承至今的“牟氏家谱”中的“家风家训”部分概括成武城村红色家风“三字经”,以此来培养和提高村民的精神文明水平;修缮“文定亭”、市级文物“竹林公墓”,讲好“中共澄西县委武北办事处”的红色故事,让有形的乡村文化资源传承下去,让村民守住“乡愁”,增强村民文化自信。

喜迎二十大常州天宁(喜迎二十大常州天宁)(5)

“党建+人才振兴”强支撑

2021年,武城村利用村“两委”换届契机,充分发挥乡村引才、聚才、育才优势,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提质与增量并重,全面调优村干部队伍结构,为乡村人才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共8人,平均年龄3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100%,“年轻、踏实、拼劲足”是他们身上最显眼的标签。新干部学习接受新事物快、成长迅速,很快便成了村里各项事务的“主心骨”。

喜迎二十大常州天宁(喜迎二十大常州天宁)(6)

“党建+生态振兴”靓环境

武城村始终坚持把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全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道路“白改黑”、垃圾“房改亭”,新建文化长廊、800米环村慢行步道,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先后获得“江苏省健康村”、“江苏省生态村”、“常州市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喜迎二十大常州天宁(喜迎二十大常州天宁)(7)

健康步道

喜迎二十大常州天宁(喜迎二十大常州天宁)(8)

垃圾“房改亭”

文字:武城村 赵楠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