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方言童谣摇到外婆桥(从传唱到串烧歌舞)

  开篇语

  闽南童谣、农民画、南音、剪瓷雕、制香、抓“生蛇”……在以马巷老街为中心的马巷镇,有一群老手艺人用情怀和执着,坚守着一个个老技艺、老行当。正是他们的存在,让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新光彩。

  今日起,推出《走街串巷话马巷》第三系列——老行当篇。开篇,记者带您去认识马巷地区一种流传了几百年的民间口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童谣。

台州方言童谣摇到外婆桥(从传唱到串烧歌舞)(1)

  ■朱文传教舫山小学孩子们唱闽南童谣。

  “上元迎灯迎呼呼。喂大猪,起大厝,嫁查某啊娶新妇……”稚嫩的童声伴随着抑扬顿挫的旋律,闽南童谣《上元迎灯》经过孩子们的演绎,散发出浓浓的乡情乡韵。

  今年70岁的朱文传退休前是马巷镇逸夫小学校长,也是闽南童谣翔安区第一批非遗传承人之一,如今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周到舫山小学,为这里的孩子们教授闽南童谣,顺便教外来的老师学习闽南话。

  执着

  难忘儿时的美好时光 积极参与闽南童谣创作和收录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听我奶奶给我念闽南童谣。这是儿时的美好时光。”朱文传说,闽南童谣在马巷当地流传了几百年,奶奶虽然目不识丁,却能张口就来,每次她一开口,原本还很吵闹的他便立即安静下来。受奶奶影响,他迷上了闽南童谣。

  朱文传说,闽南童谣的素材多源自民间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闽台地区的社会状况、天文地理、田间耕作、民风民俗、游戏猜谜等,很多作品催人奋进。如《上元迎灯》里的“喂大猪,起大厝,嫁查某啊娶新妇”,就是鼓励大家多养猪才能发家致富、成家立业。

  作为曾经的语文老师,退休后的朱文传执着于对闽南童谣的热爱,协同一些志同道合者,积极参与闽南童谣的创作和收录。2010年,他花费半年时间,收录和创作了100首闽南童谣,汇集成一本书——《咱厝囝子歌》。该书已成为马巷多所小学的校本课程。

  欣喜

  创新传承更贴近生活 马巷闽南童谣曾获全国金奖

  朱文传认为,作为一个马巷人,一定要掌握当地的方言,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爱上自己的家乡,而学习闽南童谣是学习闽南话的最好途径,因为闽南童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学易会,很适合孩子们学习。

  据介绍,除了朱文传,马巷镇还有很多热心于传承闽南童谣的非遗传承人,如马巷中心小学原校长许成绩、地方文史专家周长楫、马巷中心小学副校长戴燕燕等。同时,在马巷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下,闽南童谣基地、翔安闽南童谣协会相继落户马巷,为马巷闽南童谣的保护和传承添砖加瓦。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闽南童谣在马巷的很多中小学课堂内外得到传唱,它不仅突破了传统的传唱方式,被改编成舞蹈搬上舞台,还进行了多样化改编,如童谣串烧、童谣小品、童谣歌舞等,以贴近生活、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演绎,深受社会各界的认可,并获得了许多荣誉。

  比如2014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校园时代”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中,原马巷中心小学滨安校区(现翔安区第二实验小学)孩子们凭借着闽南童谣作品《归巢》,从78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

  记者 戴舒静 通讯员 何振邦


来源:厦门晚报

0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