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夺冠文言文解释(中考夺冠之文言文解析一)

冷雨

重点词语:通假字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词类活用

一鼓作气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中考夺冠文言文解释(中考夺冠之文言文解析一)(1)

古今异义

齐师伐我 师:古义:军队;今义:老师。

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 今义: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粗俗低下

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弗敢加也 加:古义:虚报;今义:增加

小大之狱 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古义:く以》实情判断。今义:指感情。

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可以一战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可能或能够的能愿动词

必以情 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中考夺冠文言文解释(中考夺冠之文言文解析一)(2)

一词多义

请:曹刿请见 请:动词,请求 战则请从 请:副词,请允许

故:公问其故 故:名词,原因,缘故 故克之 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动词,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间:动词,夹杂

焉:又何间焉 焉:语气助词,呢 惧有伏焉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以:必以分人 以:介词,把 何以战 以:介词,凭,靠

必以信 以:介词,用

重点虚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而:连词,就,表示承接虽不能察,必以情 以:介词,依,按照

又何间焉? 焉:语气助词,呢 惧有伏焉? 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公将鼓之 之:语气助词,可不译 大小之狱 之:助词,的

夫战,勇气也 夫:句首发语词,可不译

特殊句式

1.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句,"再""三"后省略"鼓"

2.必以(之)分人 省略句,"以"后省略"之"

3.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4.何以战 宾语前置句,"何"是"以"的宾语

5.战于长勺 状语后置句,"于长勺"是"战"的状语

6.忠之属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7.可以一战 省略句,可以(之)一战

8.何以战 倒装句:凭借什么作战

中考夺冠文言文解释(中考夺冠之文言文解析一)(3)

六章理解

内容梳理

1.主要内容: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2.线索:事件发展线索:迎战一备战一作战一论战;人物活动线索:请见一请问一请从一释疑。

3.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4.写作特点:全文紧紧围绕"论战"二字展开叙述,对曹刿的言辞写得详尽,以简短的对话,运用对比的手法对战场上拼杀着墨不多,刻画了关心国事、有远谋的曹刿人物形象。

5.人物分析:曹刿形象分析

曹刿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这表现在两个方面:(1)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2)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己知彼,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另外,曹刿还是一个有爱国之心的杰出平民知识分子。

中考夺冠文言文解释(中考夺冠之文言文解析一)(4)

鲁庄公形象分析

《曹刿论战》一文中,以表现曹刿这个形象为主,鲁庄公起对比衬托的作用。缺点:(1)平庸无能,表现在"鄙"和无"远谋"。(2)军事上的急躁轻进。优点:(1)不高高在上:不因曹刿是一个平民而拒绝接见。(2)善于纳谏:不仅见,还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3)礼贤下士:打仗时还让他同乘一辆战车。(4)尽职尽责:平时详细了解大大小小的案件,为百姓排忧解难,打仗时又身先士卒,亲临前线。(5)他不固执己见,能从谏如流:他提出的迎战条件前两条遭到否定,他不气恼,继续提。打仗时要反攻,要追赶又连遭制止。(6)不耻下问,认真求实:没有掩饰自己的无知,战后虚心向曹刿请教克敌制胜之道。

6.鲁国战胜齐国的根本原因

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三: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一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问题理解

1.课文的三个段落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

答:课文第一段写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能不能打,凭什么可以战胜敌人,这是战前的政治准备;第二段写曹刿协助鲁庄公指挥打败齐军,取得战争的胜利;第三段写打败齐军后,曹刿给鲁庄公总结经验。 可见,课文是按着战前准备、战争进行、战后总结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课文详细地记叙了战前准各 以及战后的总结,而对长勺之战的经过写得非常简略。

2.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案要点: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重要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3.(1)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答:战前他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佑护上。

(2)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 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答:他能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中考夺冠文言文解释(中考夺冠之文言文解析一)(5)

4.曹刿在战场上的表现给你哪些启发?

答案示例:(1)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2)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5.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答:两层。一是战争开始时,采用后发制人的策略,把握了战机。二是追击时,知己知彼,敌退我进。

6.长勺之战中鲁国能战胜齐国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鲁庄公能做到取信于民(这是基础),然后知人善任,启用曹刿这样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军事家;在战场上曹刿使用了科学的战略技术,把握准了有利时机进攻与追击,最终赢得了胜利。 :

7.长勺之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哪位名人曾在哪一篇文章中把它作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答:鲁国为了抵御强齐的侵略而进行的一场自卫性质的正义战争。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引用过它。

8.你还知道哪此以弱胜强的,以少胜多的战争?你认为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答: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这些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把握了有利的战机,运用了正确的战

术,并且做到了政治上取信于民。

9.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是什么?

答: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

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10.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从曹刿、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

答: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以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11.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战前:鲁 浅陋;曹 有远谋。战时:鲁 不做调查,急躁冒进;

曹 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 茫然不知; 曹 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12.结合原文谈谈,对鲁国抵抗强齐人侵的条件,鲁庄公和曹刿有何不同看法?

答:从"衣食所安""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必以信"上看出鲁庄公把取胜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这正体现了他的"鄙";而曹刿认可的是"小大之狱""必以情",可见他的着眼点放在最重要的政治基础一一人心向背上。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拜见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鲁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会拿出来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会做到诚实可信。"曹刿回答说:"这点诚意难以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很清楚,但一定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 头通战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远望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中考夺冠文言文解释(中考夺冠之文言文解析一)(6)

课外拓展

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注释)口淳于髡(ku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 2环山者 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

[参考译文]齐王想发兵攻打魏国。淳于髡对他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则是世上数得着的狡兔。韩子卢追逐东郭逡,接连环山追了三圈,翻山跑了五趟,前面的兔子筋疲力尽,后面的狗也筋疲力尽,大家都跑不动了,各自倒在地上活活累死。有个老农夫看到了,不费吹灰之力捡走了它们。与此相同,要是齐、魏两国相持不下,双方士兵百姓都疲惫不堪,臣担忧秦、楚两个强敌会抄我们后路,以博取农夫之利。"齐王听后很是害怕,就下令休养将士,不再出兵。

(启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