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为什么叛蜀(立下平蜀大功的邓艾)

咏史下·邓艾(陈普)

灭吴不解诛宰嚭,拜假何须便不咨。受任两无曹与马,槛车破了欲何之。

邓艾为什么叛蜀(立下平蜀大功的邓艾)(1)

相信大家都知道邓艾这个人,可以说是曹魏后期的名将,在与姜维的战事中取得优势。尤其是邓艾直接消灭了蜀汉政权,立下了不世奇功。不过邓艾刚刚立功,就受到同僚的污蔑,后来更是死于兵乱当中。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将领消灭了敌人,失去了价值,被君主抛弃,也是存在的事情。不过我们不能因为这种并不算很普遍的规律,就忽略了邓艾本身的问题。他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政治方面的低能。

邓艾为什么叛蜀(立下平蜀大功的邓艾)(2)

邓艾灭蜀,建立不世奇功

在曹魏后期,政权已经被司马氏所掌控。当时的实权人物是司马昭。司马昭想要篡夺曹魏的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权。就像曹操篡汉一样,这里面需要一个爵位提升的流程,从晋公到晋王,最后从曹魏的手中把政权平稳地接过来,建立晋朝。这个爵位的提升就需要巨大的名望作为推动力。司马昭想到的方法就是进攻蜀汉,打一个胜仗,甚至直接消灭蜀汉。

邓艾为什么叛蜀(立下平蜀大功的邓艾)(3)

“魏灭蜀之战”路线图

当时蜀汉内部存在权力斗争,姜维在汉中以西的沓中瑟瑟发抖。司马昭就分出三路军队,主力是钟会,从关中直插汉中,接着的路线就是从汉中进入成都平原;另外两路是邓艾和诸葛绪,一个负责拖延姜维,一个负责切断姜维到汉中的归路,协助钟会攻取汉中平原。

《晋书·文帝纪》:“使邓艾自狄道攻姜维于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自祁山军于武街,绝维归路,镇西将军钟会帅前将军李辅、征蜀护军胡烈等自骆谷袭汉中。”

邓艾为什么叛蜀(立下平蜀大功的邓艾)(4)

钟会大军后勤出现问题

本来钟会是伐蜀的主力部队,邓艾和诸葛绪属于陪太子读书。没想到在诸葛绪这里出了差错,姜维骗过诸葛绪,及时来到了剑阁。剑阁易守难攻,姜维阻挡住了钟会的十万大军,钟会的粮食也不够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次伐蜀很有可能就此结束。不过至少汉中平原已经被钟会所控制,对于曹魏来说已经是一次大胜,给司马昭带来足够的资本。

没想到邓艾成功偷渡江油,从连绵山脉间杀进成都平原;又击败诸葛瞻的部队,迫使刘禅投降。蜀汉就此灭亡。可以说邓艾建立了不世奇功,消灭一个延续四十二年的地方割据政权,消弭了关中和陇西面临的蜀汉的军事威胁,也为后续消灭东吴提供了沿江顺流而下的新的路线。这对于曹魏,或者说马上创立的西晋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不过对于邓艾来说,就是一柄双刃剑了。

邓艾为什么叛蜀(立下平蜀大功的邓艾)(5)

邓艾偷渡江油

邓艾灭蜀以后,司马昭表邓艾为太尉。有一种说法是,司马昭名义上提升邓艾的地位,但实际上是削除了他的兵权。这里面体现了司马昭对名声大盛的邓艾的忌惮。不过根据《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中的记载,邓艾成为太尉之后似乎还具有兵权。而且根据《三国志·魏书·王凌传》中的记载,王凌进位太尉以后,仍然有淮南地区的兵权。所以对司马昭表邓艾为太尉以削除其兵权这一说法,小编个人认为还是有商榷的余地。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初,艾为太尉,会为司徒,皆持节、都督诸军如故。”

《三国志·魏书·王凌传》:“进凌为太尉,假节钺……凌欲因此发,大严诸军。”

邓艾为什么叛蜀(立下平蜀大功的邓艾)(6)

邓艾的错误举动

邓艾消灭了蜀汉,名望一下到了极点。这对于一个臣下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境地。尤其这个时候司马昭还没有成功篡夺曹魏政权,也是处于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邓艾本应该低调行事,谨小慎微,学会明哲保身,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邓艾为什么叛蜀(立下平蜀大功的邓艾)(7)

刘禅投降

邓艾本着稳固益州人心的目的,自行对刘禅为首的蜀汉宗室和百官进行了封赏,对一同伐蜀的师纂、牵弘等人也进行了人事上的安排。并且邓艾还向司马昭提议,将蜀汉后主刘禅封为扶风王,安置在董卓建筑的郿坞,给他的儿子公侯的爵位,利用这种优厚的政治待遇来削弱东吴对曹魏或者西晋的抵抗意志。另外在军事上,邓艾提议在益州安排两万陇右兵以及两万蜀汉旧部,来经营益州的军事和经济生产,筹备对东吴的军事行动。

虽然邓艾本意是为了国家着想,希望能够顺利消灭东吴,让曹魏或者西晋重新成为一个大一统的政权。但是邓艾的两项举措或者提议,都无疑引起了司马昭的猜疑和警惕。首先对刘禅等人进行封赏,提议优待蜀汉宗室,虽然能够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但邓艾作为这个举措的实行者,也在客观上对蜀汉旧部树立自己了恩德,扩大了自己在益州的影响力,有收买人心的嫌疑。

邓艾为什么叛蜀(立下平蜀大功的邓艾)(8)

邓艾向司马昭上书

其次邓艾希望在益州安置两万陇右兵,两万蜀汉兵。邓艾原先就是陇右防区的最高长官,两万陇右兵也就是他的部下;另外再加上新归附的两万蜀兵,以及一批受邓艾封赏的蜀汉军官将领,里外里这四万军队都有邓艾的控制。尤其益州又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地理环境,司马昭对邓艾产生怀疑,实在是理所应当的。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艾言司马文王曰:‘……留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以为可封禅为扶风王。’”

司马昭令监军卫瓘告诉邓艾,凡事需要向上汇报,不可以擅自行动。这已经是透露出非常危险的信号,也算是警告了邓艾。结果邓艾根本没有嗅出这个危险,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最后导致了邓艾的悲剧。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文王使监军卫瓘喻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

邓艾为什么叛蜀(立下平蜀大功的邓艾)(9)

邓艾的悲剧

邓艾不仅仅受到司马昭的猜疑,也受到同僚的痛恨。尤其是钟会。本来钟会应该在“魏灭蜀之战”中唱主角,结果自己被堵在剑阁,让邓艾得以顺利灭蜀。另外钟会是确确实实有野心的,他想割据益州对抗司马昭,那么邓艾的存在就成为钟会的障碍。

邓艾为什么叛蜀(立下平蜀大功的邓艾)(10)

钟会改动邓艾上书

钟会善于摹写别人的笔迹,他截获邓艾给司马昭的书信,对其中内容进行篡改,进一步扩大司马昭和邓艾之间的猜嫌。司马昭于是下令用囚车征收邓艾。后来钟会暴露反端,打算和姜维合谋杀死一同伐蜀的曹魏将领,好侵吞这些军队,因此导致一场兵变。卫瓘因势利导,不仅除去了钟会,还利用了邓艾和曹魏将领田续的矛盾,诛杀了邓艾。可怜一代名将,功业刚成就死于自己人的手里,不过这也与他的性格缺陷和迟钝嗅觉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后汉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