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武人显英雄治世文士展才华(一朝君王一朝臣)

乱世武人显英雄治世文士展才华(一朝君王一朝臣)(1)

清朝大夫第

平南县寺面镇东南六公里有个远近闻名的村庄叫岑村,岑村有座建于清朝时期的大夫第,经历了近150年的历史变迁,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乱世武人显英雄治世文士展才华(一朝君王一朝臣)(2)

岑村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山村。在村口,只见坐北向南有一片具有岭南特色的青砖黛瓦、气势恢弘的清朝建筑群。右边有一座中西合璧的洋楼庄,左边有两棵郁郁葱葱的大榕树遮天蔽日;村边一条小溪弯弯曲曲,蜿蜒向前,像一条玉带绕村而过。村中散建着一座座富有现代气派的楼房。岑村散发着古老和现代文明的气息。清朝大夫第---百树堂 岑村清朝建筑群尚有四座大宅院。正中一座有镬耳形围墙(俗称镬耳楼)的叫百树堂(即大夫第),后面一座叫科斗堂,左边一座叫善庆堂,右边一座叫益善堂。各大宅院之间有石板巷相通。

乱世武人显英雄治世文士展才华(一朝君王一朝臣)(3)

村中还有两座已毁、只存地基的一座叫雅调堂,一座叫司马第。这样多的大宅院同期建于一个山村,可见当年的鼎盛和辉煌。百树堂建于清道光己酉年(1849年)。是一座大宅院,青堂瓦舍,雕梁画栋,格局完美,它分为前院、主院、跨院、后院四大部分。进入百树堂厅堂有四道大门。据传,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每道大门上都悬挂着清朝时期的牌匾。第一道门上挂“大夫第”牌匾;入门走过长长的一段石板巷,来到第二道门,门上挂着“翰林”牌匾;进门后,从前院门边拾级而上几个石阶来到主院,门上挂着“进士”牌匾;到了后院,门上挂着“文魁”牌匾。后院正厅大门上挂的是清朝“三元及第”庚辰科状元陈继昌赠送的“鸿案恒春”贺寿匾。进入主院,正厅大门上高悬着“百树堂”牌匾。

乱世武人显英雄治世文士展才华(一朝君王一朝臣)(4)

进入清静肃穆的厅堂,只见厅中枱案上的香炉香火鼎盛,显示着百树堂后人的人丁昌盛和对祖宗先辈的悼念。枱案后面几级台阶,原来是摆放各位祖宗先辈的功名牌位。只可惜上述牌匾和功名牌位在“文革”浩劫中大部分遗失。目前只寻找到“进士”、“文魁”、“鸿案恒春”等牌匾,并且残旧不全了。难能可贵的是在厅堂神厨上镶嵌的在清朝时的岭南山村绝对是稀有物品的浮刻有“百树堂”字体的玻璃片没有破坏。神厨两边柱上有一副楹联,上联:祖德念难忘忆当年创业遗经善果口碑犹载道。下联:孙谋贻不朽喜此日竭诚缵绪书香声价重连城。楹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在主院和后院,一幅幅精美的木刻浮雕,工笔彩绘壁画,工艺精细别致,形象迫真,构思新颖。每幅画都表示一个典故,人文风情高雅而含意深刻,无不显示当年民间艺人的高超艺术。百树堂还是一座大夫第,大夫第即为大夫的府第。大夫的称号是由朝廷所赐封的。据古时旧制,官分卿、大夫、士三等。在清朝,正一品以下至五品,文官称大夫;六品至七品称郎。查梁氏族谱,百树堂的主人梁元三(1807~1893),字启科,号榜山(即榜山公)。曾任融县教谕,泗城府教授,保用知县,军功六品,都察院都事衔,诰封奉直大夫。平南县南北分治时任南河十六里总局董,地方名望。娶妻三房,生十一个儿子。这十一个儿子皆有官职,其中有四个当上京官,赏戴五品蓝翎有二人,在翰林院任职有二人。

乱世武人显英雄治世文士展才华(一朝君王一朝臣)(5)

大儿子梁培,字祖保,号爱吾。清朝庚午科举人,先在修仁县当教谕,候选知县,后任都察院都事,赏戴五品蓝翎。有资料记载曾任兵部待郎巡抚广西兼理粮饷节制提督兵马。从这些资料看来,百树堂称大夫第,建镬耳形围墙大宅院(清朝等级森严,没有一定官职的人家是不能建镬耳楼的),悬挂“进士”、“翰林”匾以及清朝“三元及第”的桂林才子陈继昌贺匾,厅堂上有当时尚属稀品浮雕玻璃等物品就不足为奇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