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的感叹(万里长城感怀)

万里长城的感叹(万里长城感怀)(1)

万里长城的感叹(万里长城感怀)(2)

万里长城的感叹(万里长城感怀)(3)

万里长城的感叹(万里长城感怀)(4)

什么意象最能代表中国的形象?或许每个人心里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我觉得,万里长城的得票数一定名列前茅。

我对长城的认知,是从初中的历史课和地理课上开始的。

长城,是一个内涵满满的历史名词。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可能是关于长城最早的记载了。早在公元前七百多年的西周时期,他已经巍然屹立。即便是金声玉振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都比长城晚生了二百多年,之后又过了将近三个世纪,千古一帝秦始皇才呱呱坠地。所以,长城根本不是嬴政始建,他的功绩在于,把原来各诸侯国零散短小的城垣,连接了起来,壮大了起来。

后来的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地修建这道护佑领土的防御工事。从西周一直到清朝,长城的修筑史绵延了悠悠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

长城,还是一个气势恢宏的地理概念。

他雄踞在中国北方广袤无垠的土地上, 2.1万公里的总长度超过了半个赤道,也超过了世界上最长的尼罗河、亚马孙河和长江三者的总和。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

同时拥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人文和磅礴的体积,这样的事物,必定能与 “伟大”、“神圣”、“非凡”这些形容词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曾多次游览过长城:八达岭、古北口、黄花城、紫荆关……甚至到达了他遥远的起点和终点——南连渤海的山海关,横穿戈壁的嘉峪关。长城,不再只是印在课本里的名词和概念,他以跌宕蜿蜒的身影,以坚毅矫健的雄姿,以冷峻凛然的气质,不由分说闯入我的视线,撞击着我的脉搏,激荡着我的热血,震撼着我的心灵。

金秋十月,我来到了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是明代长城的精华,督建者徐达,是帮助朱元璋夺取江山的第一功臣。这位战功卓著的猛将,恰恰被明太祖誉为“万里长城”。

作为保卫领土的军事屏障,长城总是和战争、热血相连,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来到慕田峪,登临送目,高大的城墙、耸立的敌楼、盘桓的步道、陡峭的台阶、密集的垛口,甚至每一块坚固的城砖,都使我心生敬畏。

站在长城之上,举头北望,苍茫辽阔。我的目光所到之处,不就是古诗词中所说的“塞北”或“塞外”吗!

记得小时候,我的一条手绢上,有一位国色天香的绝代佳人,我勉强认识手绢下方的四个小字——“昭君出塞”。可是那时,我既不知道“昭君”是谁,更是不解“出塞”的意思。

长大后才明白,“昭君出塞”这一历史故事,说的是尊贵的大汉公主被送到遥远的匈奴去和亲了。唉!守护国家领土和安全的责任,落到了弱不禁风的少女肩上,美丽的王昭君因此背井离乡,永别了故土。

熙熙攘攘的游客打断了我怀古的遐思。流年暗转,物换星移,曾经的军事屏障,已经成为人气高涨的旅游名胜。

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呈现出的美学魅力和象征意义,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郎平、任正非、屠呦呦、袁隆平、“中国机长”刘传建……他们表现出来的,不正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长城精神吗?

中国,也早已不需要一道蜿蜒的大墙来保卫自己。前不久的国庆阅兵式上,军纪严明的士兵和各式各样的先进武器,代表着我们强大的国防力量,这是无愧于古代万里长城的当代钢铁长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