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

韩信,汉朝的开国功臣,他的一生可浓缩成了二十个成语故事,:胯下之辱、一饭千金、妇人之仁、推陈出新、解衣推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拔旗易帜、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置之死地而后生、人心难测、金石之交、独当一面、十面埋伏、战无不胜、功高震主、国士无双、略不世出、居常鞅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是“汉初三杰”,“兵家四圣”,古代“军事家”、“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他一生都没有打过败仗,所以有“兵仙”、“神帅”、“战神”等称号。作为统帅,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他降燕,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水攻龙且,楚歌灭楚,帮助刘邦从霸王项羽手上抢过江山,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可惜功高盖主,居功自傲。最终35岁便死于妇人吕后之手。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1)

去过韩信祠堂的人,都知道里面写着醒目的两行字眼:“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妇人”。简简单单十个字,却道尽了他大起大落的一生。“兵仙”韩信波澜壮阔的一生对于很多历史迷来说,绝对是耳熟能详的。作为一个战胜了同时代的所有对手,最终登上了军事顶峰的男人,我们怎么去赞誉他的能力其实都是毫不为过的。但是,如此英雄了得的韩信最后却死于好友之计、妇人之手,使得几千年来,人们一直为之扼腕叹息、悲愤不已。今天我们就一起重温这个只有35岁人生的兵仙的一生吧!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2)

看古今中外名人往事,寻沧海桑田历史遗珠,大家好,这里是世界名人榜!

韩信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35岁,但他却经历了三个朝代,战国混战,秦皇一统,刘邦立汉。所以说在他的有生之年,到处基本上都是兵荒马乱的。

韩信从小就是孤儿,所以,要活着只能四处乞讨。年幼时,还可以博得同情,讨口饭吃,年长了,就被人嫌弃。

起初是邻居不再施舍他,在背后指指点点,让他不好意思再上门行乞。后来,韩信只好跑去唯一的朋友亭长家蹭饭。若只是偶尔一两次也就罢了,天天去人家蹭饭,就算这哥们仗义,这哥们的老婆也不同意啊!天天蹭吃蹭喝的,这哥们的老婆就对他很憎恶,为了不给他吃饭,深更半夜便起身做饭,等到他来了,早就在得意地刷锅了。看到如此情形,他一气之下直接与人家断绝了关系。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3)

他唯一蹭饭的地方也不接纳他了,没饭吃只好去河边钓鱼,可是这位弱势孤儿就连钓鱼技术也实在是弱爆了,总是钓不到鱼。河边有个漂洗东西的老妇人(漂母),看他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给他吃。他也就毫不客气地接过吃了,并向大娘承诺:“将来一定会好好报答您的”。只是说者有意,听者无心。

对于这种“空头支票”,漂母无奈地说:“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人,我还怎么指望你报恩。只是看你可怜,才给吃的。”

漂母的话严重地挫伤了韩信的自尊心,比以往任何冷遇都要强烈。这也是他崛起的原因——一个人应该自食其力,才能有担当,有抱负。

不同的是,尽管他生活十分艰难,却爱读兵法,还有事没事就喜欢带把宝剑到处瞎晃悠,而这与他的身份格格不入,引得很多人嘲笑,不过他自己倒自得自乐,颇有点儿丐帮老大的感觉。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4)

这天,这位丐帮老大没晃悠多久,被一个混混少年挡住了他,故意挑衅他,指着他说:“你这个臭要饭的,还学人配戴宝剑,装什么武士,我看你就是个胆小鬼!”于是混混给他两个选择,要么拔刀杀人自己,要么从胯下爬过去。韩信综合分析了当时的情形。选择了无奈地从恶霸胯下钻过去,在众人的嘲笑声中狼狈离去。应该说韩信性格中的志气和能伸能屈的勇气是他日后得以功成名就的基础。一个有志向、有骨气且能忍一时之气的人是不会一辈子都庸碌无为的。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5)

也许,正是因为他少年时的经历,让他更加知道了底层贫民生活的艰苦,让他更加坚定信念找准时机一定要封侯拜将,成为人上人,成为强者。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让别人不敢再随意轻视伤害他。

秦朝末年,全国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这时候已经颇有担当的韩信便毅然决然地佩剑从军,投入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中。

只是不巧的是,韩信虽是个军事奇才,却苦苦得不到重用,他只能不停地跳槽,先投了项梁“无所知名”,好不容易被项羽发现,并封他为“执戟郎中”。这个职位并不高,但是却很重要,因为这算得上是主将的“身边人”了。但是,韩信却对这个待遇十分不满。并且韩信的许多建议,项羽根本就不采纳。霸王在军事上是很有主见的,他连亚父范增的建议都不听,又怎么会听一个执戟郞的建议呢?所以项羽不会因韩信的谋略改变自己的想法,韩信在项羽军中获得晋升的机会十分渺茫。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6)

于是决定背楚投汉,来到刘邦这里后,仍然得不到重用,刘邦只给了他一个外交接待的活儿,结果一个不小心还弄得自己差点儿“坐法当斩”。

还好在人头落地之前,他喊了一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刘邦的哥们夏侯婴听到后感觉此人很不简单,交流后更加肯定了他的才能。所以说韩信的第一个伯乐并不是萧何,而是夏侯婴,他将韩信的事情告诉了刘邦,刘邦便被他为治粟都尉,就是负责管理粮草的官员。

韩信因为担任治粟都尉的缘故,因此有了和萧何深入接触的机会,他数次和萧何谈论自己的谋略,萧何也认可了他的才干。并且他把杂乱无章的粮仓管理得整整齐齐,所有的粮食都是按先进先出的方法管理的,这个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萧何更加肯定了韩信的才能。再次把他推荐给刘邦,只是这次刘邦还没当回事儿,给他安排了个大点的官就又把他晾一边了。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7)

没过多久,韩信觉得自己太委屈了,便又不干了,直接当了逃兵。这下萧何急了。于是,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甚至都没来得及向刘邦汇报,便急急忙忙地追上韩信,好说歹说总算把韩信给劝回来了。回来之后,萧何硬要刘邦封他为大将军。刘邦当时被项羽压制得没一点脾气了,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了。自己的好兄弟开口了,就随便封了韩信一个将军,心想,这个面子已经给得足够大了吧!但是,萧何依然不干,说韩信这种人才要封就得封大将军。刘邦犹豫了一阵,但最终还是答应了。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8)

韩信就任大将军之位后,新官上任三把火:立威、征兵、军改(这一部分基本参考了秦朝的军功制)。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没有之一。

自从当上大将军后,他便迎来了自己纵横睥睨的光辉岁月。

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领汉军杀出关中,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三秦。

在破魏之战中,他巧于变通,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俘获魏文豹。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9)

井陉之争,他神一般的用兵,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取得大破赵军,折陈余,灭赵国。携此军威,传椒而定燕、代的大捷。

淮水之战,他足智多谋,水淹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垓下一战,他击灭了楚军,让不可一世的项王都被迫自刎乌江。

韩信在这么多的战争中,基本上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因此,韩信这个名字,也在光芒万丈的历史舞台上响亮起来。

就韩信的一生来说,最经典的战役当数以下四场,而这四场战役都堪称教科书式的战争典范。

一、陈仓之战。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10)

汉元年二月,项羽、刘邦灭秦战争结束。在秦朝灭亡后,项羽因为强大的实力,得以分封诸侯。对于项羽来说,自封为西楚霸王,而为了限制刘邦,所以将巴、蜀、汉中封于刘邦,迫其离开关中。在此基础上,项羽将兵家必争之地的关中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王,企图以三秦王控制关中,防止刘邦东进。

在陈仓之战中,韩信采用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从一条小路出奇制胜,击败了章邯等人,夺取了关中,为后来刘邦争夺天下奠定了基础。陈仓之战历时八个月,胜利之后,刘邦基本占据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地盘,拥有了当年秦始皇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基础。换而言之,此时的刘邦,可以像战国末期的秦始皇一样出兵消灭各地的诸侯,从而建立大汉王朝。

二、井陉之战。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11)

井陉之战,是汉高帝三年十月, 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今河北井陉东南)一带进行的战役。在井陉之战中,韩信率领的兵马只有3万左右,而赵国则派出了20万大军。因此,对于井陉之战来说,可谓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此战,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余轻敌之心,摆下违背兵家大忌的背水阵,促使麾下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大势已去,故一哄而散。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井陉之战中,韩信奇正并用,背水列阵,拔帜易帜,灵活用兵,出奇制胜,速战速决,最终以少胜多,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光辉的篇章。进一步来说,对于井陉之战来说,堪称教科书式的战争典范。在双方兵力悬殊的背景下,韩信背水一战,验证了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兵家理论。井陉之战的结局,对楚汉战争的整个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汉军的胜利,使得其在战略全局上渐获优势,即消灭了北方战场上最强劲的敌手,从而造就了孤立项羽的有利态势。

三、潍水之战。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12)

潍水之战是楚汉时期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场经典战役,此战韩信不但消灭了齐楚仅余的一支有生力量,斩断西楚之右臂,并且占领三齐之地,实现迂回到西楚后方并对其战略包围的有利局势。在潍水之战中,项羽麾下的大将龙且轻视韩信,又急求战功,率兵与韩信军隔潍水东西(山东境内的潍河)摆开阵势。面对轻敌大意的龙且,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堵塞潍河上游。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率军渡江进击。

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堵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被淹死。韩信挥军猛烈截杀,杀死龙且。东岸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四处逃散。韩信率军紧急渡水追击至城阳,楚兵皆被俘虏。齐王田广逃被杀。汉四年(前203年)齐地全部平定。在潍水之战中,楚国大军有20万人,而韩信则只有数万大军。因此,和井陉之战一样,潍水之战也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四、垓下之战。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13)

最后,是垓下之战,众所周知,垓下之战,是刘邦和项羽两大势力的最后一场大战。汉五年(前202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垓下之战,针尖对麦芒,韩信险胜项羽。

项羽死后,汉军全歼八万多楚军,楚地皆降汉。至此,历时4年半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总的来说,在刘邦和项羽两大势力的较量中,也即在楚汉之争中,韩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井陉之战和潍水之战,两次以少胜多,扩大了刘邦一方的实力,并重创了项羽一方,为垓下之战包围项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14)

韩信功成名就之后,回到当年的乡下,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 召见当年在他家蹭饭的朋友亭长,赏赐给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又召见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少年,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年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再后来,韩信又被人举报造反,刘邦以巡游云梦泽的名义召见韩信,并把他软禁在身边。被软禁在京城之后,韩信还不知收敛,怼天怼地怼同事,说刘邦不会带兵,说樊哙不配为伍!最后,被逼到想阴谋造反,可是被心狠手辣的吕雉提前发现,联合萧何用计把他召入长乐宫,被宫女用竹子捅死了。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15)

一代名将就这样死了。刘邦在得知韩信被吕后诛杀时,表现竟然是“且喜且怜之”,五个字却表现了刘邦纠结矛盾的双重情感,刘邦对于解决掉了心头大患有所释然,也对这位曾经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将才感到惋惜。

刘邦叹息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16)

所以说韩信的军事天赋非常高,擅长率兵打仗,但像韩信这样的人,在任何一个封建朝代,都很难得到善终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立下了盖世奇功,封无可封,更主要是他的性格和思想决定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以下有四个弱点,导致他必死:

第一点、恣意妄为、强行讨封。

当年,刘邦派郦食其劝降齐王已经成功了,齐王已有归降之意。但是韩信为了抢功劳,仍然出兵攻打齐王。

结果齐王感觉被骗,不仅奋起反击还煮了郦食其。

拿下齐国后韩信需要刘邦给一个交代,韩信要求刘邦应该立一个“假齐王”来治理齐国,统治齐人。

正是这番胡乱作为惹恼了刘邦。不过,气愤之下,刘邦还是顺了韩信的意,封他为齐王。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17)

刘邦之所以没有发怒,是张良向他讲明了当前形势。如果不封韩信为齐王,他很可能会起兵造反,那时就更加难以应对了。所以,刘邦当时只能退一步,打算等时机成熟之后再找韩信算账。

从此事可以看出韩信在政治上的愚昧,他以为自己功劳甚大,封他做齐王是理所应当的。岂不知,刘邦安能让他如愿以偿?

第二点、太过优柔寡断,没有一点当机立断的意识。

韩信如愿以偿的当上了齐王后,他认为刘邦是真的对他好,却不知刘邦心中另有打算。韩信被蒙在鼓里,傻傻的记着刘邦的好,愿意誓死追随于他。

刘邦器重他,是看上他军事上的才能,要想韩信为自己赴汤蹈火,就必须用各种手段感化他。更何况,此时韩信竟然直接向刘邦索要“齐王”之位,这摆明了是要破坏刘邦的统一大业。

这时刘邦还会与韩信推心置腹吗?自然不会,此时,韩信已经慢慢成为了刘邦的敌人,已经成为了他统一大业上的一个阻碍。因此,注定了韩信不会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18)

第三点、不知好歹。

刘邦建立汉朝后,韩信抵达齐封地后,曾经项羽手下的大将钟离昧被汉军追捕。对于这位旧友,韩信选择将他藏于家中。刘邦得知此事之后,下令让韩信捉拿钟离昧。

但是韩信却居功自傲,不以为然,没有动手。此外,韩信经常带着士兵在封地上巡游,找寻威风凛凛的快感。于是,有人便向刘邦告密,说韩信要起兵造反。

此时,韩信才有些醒悟,不敢再像以往那样大摇大摆,收敛了许多,并且还逼迫钟离昧自尽,拿着他的人头以向刘邦表示他的忠心。但是,刘邦却下令将韩信绑了起来,并且押入未央宫。

并是将他降了职。就这样,韩信从威风凛凛的齐王降为了淮阴侯。其实,淮阴侯也是一个不错的爵位,地位非常高。

但是这却引起了韩信的不满,这对于他来说就是巨大的耻辱。自己战功累累,帮助刘邦打下了江山,现在却被降为列侯。韩信越想越不满,于是才真有了造反之意。

第四点、起兵逼宫。

韩信找到了陈豨,并且鼓动他一同造反,到时候天下两分。陈豨动了心,于是在汉十年造反。刘邦亲自率兵镇压,当时刘邦打算让韩信与自己一同前去。但是韩信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

刘邦起驾之后,韩信便召集亲信,想要直接端掉刘邦的老巢。然而,事情还没实行就泄露了,刘邦老婆吕雉知道了韩信的计划之后,急忙找来萧何商量对策。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19)

最终萧何将韩信骗入未央宫中,韩信刚一进门就被诛杀。死得非常惨,被吕后的宫女用竹子给活活戳死的。萧何成就了韩信的事业,最终也毁掉了韩信的人生,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所以提起韩信的军事才能,所有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但是说到他的为人处世及政治天赋,就让人不敢恭维了。韩信既不识人心也不懂政治,而且目光短浅、优柔寡断,甚至还恣意妄为、不识抬举。

这诸多的缺点,成为了他人生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所以说,韩信的下场是已经注定好了的,不管他最终是否造反,等待着他的都是死路一条。

其实说韩信死于“功高震主”也好,死于“性格缺陷”也罢,归根到底还是死于人性的丑陋。刘邦作为上位者,不能容忍权力上的不安全和不舒适;韩信作为下位者,不懂得回避利益上的尴尬和矛盾。这才是他的死因。

韩信传奇跌宕的一生,主要还是因其自身原因造成的。所谓成于己,而亡于己。韩信自小有大志能忍让,遂能成事,后来贪功矜能又使自己身死族灭。太史公亦言:“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兵仙韩信的一生(兵仙韩信的一生)(20)

各位朋友,你们是怎样看待韩信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节目的全部内容!能把文章看到最后的,一定都是真爱了,来个三连吧,谢谢!!!这里是世界名人榜,欢迎点击头像进入主页查看更多精彩的内容,我们下期节目见!谢谢大家,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