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为接待这群稀客)

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

近日,宜昌城郊卷桥河湿地一片稻田金黄沉甸,正是收割的好时期。但因为一群过路的稀客在此停留,管理部门果断决定,延期收割。经鸟类专家确认,稀客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也是世界极危物种。这剩下的20亩稻田,既是这群黄胸鹀的乐园,也是它们的口粮。

宜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为接待这群稀客)(1)

卷桥河湿地(黄翔摄)

最先发现黄胸鹀的是宜昌观鸟爱好者刘飞、雷吉平。10月20日,他们在卷桥河拍摄湿地鸟类时发现了黄胸鹀的身影。雷吉平曾经在长江宜都关洲岛上拍到过黄胸鹀,对这种珍稀鸟印象深刻:形似麻雀,头顶、头侧、颏和上喉是黑色,胸腹部呈鲜黄色。

雷吉平回忆道,那天的卷桥河湿地秋意正浓,一片金黄的稻田特别醒目。十多只形似麻雀的鸟儿飞来,落在弯弯的稻禾上,有的低头啄几下,翅膀一张,忽地又飞走了。确认这群鸟儿是黄胸鹀,他们向林业部门进行报告。

10月22日上午,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野保科副科长、鸟类专家舒仁庆和多位观鸟爱好者来到卷桥河湿地。在当天的蹲守拍摄中,大家抓拍到约20只黄胸鹀。舒仁庆说:“这么大数量的黄胸鹀种群,在宜昌还是首次发现。”

宜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为接待这群稀客)(2)

黄胸鹀(雷吉平摄)

10月25日下午,三峡日报记者黄翔也在这里拍到了嬉闹觅食的黄胸鹀。

据舒仁庆介绍,黄胸鹀又名“禾花雀”,近年来因盗猎贩卖,数量急剧减少。201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黄胸鹀的评级从“濒危”升为“极危”。2021年,我国将黄胸鹀升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现在正是黄胸鹀南飞的时节。成熟的稻谷是它们迁徙时最喜欢的食物。”舒仁庆介绍,卷桥河湿地生态优良,加之稻谷收割较晚,食物充足,这里便成了它们迁徙路上“逗留的驿站”。

根据湿地管理部门的工作安排,10月21日至23日,宜昌市城郊森林公园管理处将对稻田进行收割。舒仁庆建议,逗留的黄胸鹀种群中有一些幼鸟,稻田收割对幼鸟迁徙会有一定影响。

宜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为接待这群稀客)(3)

黄胸鹀(雷吉平摄)

“湿地内有80多亩稻田,在确认稻田里栖息着黄胸鹀后,收割立即暂停。”宜昌市城郊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李华说,“根据黄胸鹀的迁徙特性以及稻谷的成熟情况,决定留下一块近20亩的稻田,延期两周收割,让它们在宜昌多待一会儿”。

据了解,近年来,卷桥河湿地已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二级保护动物斑头鸺鹠、黑鸢、蓝喉歌鸲、画眉、红嘴相思鸟等鸟类50多种。随着重点生态廊道、动物栖息地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自然生态的空间承载力将全面提升,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将在宜昌“安家落户”。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