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急诊(酷暑里的夜班急诊)

晚上8时,夜幕降临,白天的高温却依然笼罩着北京。城市的喧嚣逐渐归于宁静,北京同仁医院急诊部大楼灯火通明。当晚总值班医生王晶刚刚结束急诊病房的巡诊,在白大褂外面又套上一层防护服后,走进急诊内科诊室。“晚上来看急诊的病人,病情相对较重,我们一定不能放松,随时准备开启夜间的忙碌模式。”

护送心衰老人进抢救室

“我母亲一直在咱们医院做肾透析,从周日开始老感觉憋气,检查过血象也不太好……”73岁的闫奶奶被家人推进诊室,她的额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由于呼吸困难,说不出话,只能由陪同的女儿代为回答医生的问题。

“我先给您做个查体,测个心电图。”急诊内科医生吴蒙耐心地对老人和家属说。闫奶奶躺下后,吴蒙一边用听诊器听诊,一边询问:“肚子疼吗?”老人摇摇头。

高温急诊(酷暑里的夜班急诊)(1)

急诊内科医生吴蒙在为患者查体

“躺着觉得憋吗?”老人又摇了摇头。“坐着好点儿是吗?”老人点点头……

根据闫奶奶的发作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结果,吴蒙和王晶判断老人是心功能不全。

“老人的情况需要进抢救室。您现在先带老人去做CT,因为CT没办法在床旁做,做完就赶紧回来,我们安排她进抢救室。”王晶嘱咐道,“今晚只能留一个家属陪住,病人和陪住家属都要做核酸检测排查新冠肺炎。”

很快,老人做完CT,被推进抢救室,吴蒙和王晶也跟着走了进去。抢救室里,五张病床上都躺着患者,监护仪器“滴答滴答”地响着,提示着这里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都很危重。“因为老人患有肾功能衰竭,我们先在抢救室进行监护观察,如果有指标危及生命,下一步咱们再考虑转ICU。”

家属连声道谢,感谢两位医生,“我们一定积极配合治疗。”

92岁老人血压一小时恢复正常

安顿好闫奶奶,回到诊室,吴蒙的眼镜边缘已经蒙上一层薄薄的水雾,还来不及喝口水,下一位患者已经被家属推了进来。“大夫,我家老太太92岁了,这两天老不爱睁眼睛,一量血压210/100,可把我吓坏了……”老人儿子说道,语气中透着焦急。

高温急诊(酷暑里的夜班急诊)(2)

急诊内科医生吴蒙为患者测量血压

“您自己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吗?”吴蒙靠近老人问。

“头疼。”老人“呼噜呼噜”地喘着气,缓缓回答道。

吴蒙扶老人躺下,为她检查身体,“来,您使劲攥我的手……慢慢抬腿……好。”

“老人血压太高了,需要排查一下有没有脑梗、脑出血,我还听老人有点喘,咱们再查一下肺功能。”吴蒙一条一条地慢慢解释道,“我给您开了两种应急的降压药,咱们先去缴费取药,两种药放在嘴里各含一片,然后去护士站抽血化验,在地下一层做CT,检查报告出来您再来找我。”

一个多小时过去,吴蒙和同事秦超做好交接,终于可以吃口晚饭。此时,老人的检查报告出来了,结果显示,老人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都没有问题,“脑CT显示还是有点儿缺血,但是问题不大,随着年纪增大,我们都可能出现脑萎缩或者动脉硬化。”秦超一边为病人家属解释,一边给老人复测了血压,“现在血压已经降到150/80,对这么高龄的老人来说,算是正常值了。咱们回去还是坚持正常吃降压药,也别过于担心,您看您92岁了,头发还是黑的,身体棒着呢!”秦超的话逗乐了老人和家属。

“患者平安,就是最好的解暑剂”

晚上9时至10时许,急诊外科也迎来一波“小高峰”。急救车送来一名50多岁的女士,她的右耳被白色的纱布裹着,纱布上渗出了鲜血。原来,这名女士在家不小心滑倒,右耳廓的软骨裂开了一道口子,救护车送她去过另外两家医院,都没有接诊。“我们医院的耳鼻喉科力量比较强大,经常会遇到其他医院处理不了送到这里的情况。”当晚耳鼻喉科的值班医生任磊说,这名女士的听力没有受到影响,“我们比较担心的是,她有软骨的外露,一旦感染了,可能会造成化脓性的软骨炎,甚至影响耳廓的外形。”

“赶快处理伤口,缝针。”创伤手术室里,无影灯下,任磊埋着头,麻醉、清创、止血,缝合伤口……半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这名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离开了医院。

高温急诊(酷暑里的夜班急诊)(3)

医生正在为患者进行耳廓缝合手术

耳鼻喉科和眼科诊室前的走廊里,候诊的患者和家属越来越多。10时35分,一对年轻夫妇抱着1岁半的宝宝走进了眼科诊室,宝宝在妈妈怀里哭闹。“医生,我不小心把驱蚊水溅到宝宝的眼睛里了,马上用水冲洗过,您给看看伤到眼球了吗?”年轻妈妈说。

高温急诊(酷暑里的夜班急诊)(4)

医生为小患者做眼部检查

“来宝贝,往叔叔这儿看,咱们看个动画片好不好?”眼科值班医生邓光达轻轻打着响指,宝宝被吸引,停止了哭闹,看向仪器,“咱们睁眼睛……真棒,来,这边也让叔叔看一下……”

为宝宝仔细检查后,医生舒了一口气,他为这对小夫妻点赞:“因为你们处理得及时,宝宝没什么事。开个眼药水,一天滴三次,五天之后还不舒服再来看看。”

近几天,北京一直处于高温“炙烤”的模式中,医院的急诊科工作也比平时明显增加。“高温对机体来说是重大的挑战,特别是老年人或者有其他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因为机体调节能力减弱,就容易发病,既往基础病容易反复或者加重。”今天早上8时,已经连续值班24小时的王晶终于结束了夜班工作,她告诉记者,昨天同仁医院急诊科24小时接诊量为270人,夜班共接诊近100人,高温之下,急诊医生穿着一身“装备”,即使是在有空调的室内,也经常“一动就是一身汗”,为了不在换衣服上“浪费时间”,大家经常忍着不喝水。“对我们来说,患者平安,就是最好的清凉解暑剂。”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祺瑶

编辑:王海萍

流程编辑:王梦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