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蜀国前中期的贡献(诸葛亮传8)

诸葛亮在蜀国前中期的贡献(诸葛亮传8)(1)

“联孙抗曹”,乃赤壁之战这场历史大戏的序幕,也是诸葛亮登上历史大舞台之后在外交场合的第一次正式亮相。客观而论,诸葛亮在这场由他领衔主演的序幕表演当中,已经充分展现出他的才华和魅力了,根本无须任何其他虚构的内容来增光添彩。而演对手戏的孙权,也演得珠联璧合。二十八岁的诸葛亮,与二十七岁的孙权,共同演绎了一出流传千古的好戏。古代英雄建立辉煌功业时竟是如此年轻,不禁令人浮想联翩,羡慕不已。事实上诸葛亮与刘备刚刚认识,就先后为后来的蜀汉政权做了三件大事。隆中对策,充当刘备的总设计师,设计出今后开创建国大业总体的路线方针,这是第一件大事。此番充当刘备的外交部长,圆满完成“联孙抗曹”的重大外交使命,则是第二件大事。你也许会产生疑问,他的这种外交才干,特别是说动孙权的那一番非同凡响的外交辞令,是从哪里学来的呢?难道在隆中那一片偏僻的山野之中,还有专门培养外交人才的外交学院吗?在当时的隆中,当然没有专门的外交学院。就是有,从那里教出来的学院派学生,最初往往也只会做做记录、跑跑杂务。像诸葛亮那样,从草庐之中一走出来,就敢于直接面对同盟国的元首,面对同盟国元首又敢于使用连环激将法,使用了连环激将法又还能圆满完成重大使命的外交官,大概也只有三国这一极其特殊的时代,才有涌现的机会和可能。至于他的本领,特别是出色的外交能力,说到底,还是从“观其大略”的读书“充电”中提升出来的。“联孙抗曹”的赤壁之战,终于取得诸葛亮预想中的胜利,从而实现了三分鼎立的初始格局,同时也开创了蜀汉政权的前期基础。三分鼎立的初始格局,蜀汉政权的前期基础,都是出现在荆州的地盘之上。最初,荆州这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基本上都控制在土皇帝刘表的手中。就在赤壁之战爆发的半年之前,也就是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首先出手,向西面扩张,切割下荆州中部东边的江夏郡,消灭了盘踞在这里的黄祖勢力。接下来便是曹操,下手更很,出动二十多万大军南下,在切割了北部的南阳郡、中部西边的南郡之后,又掉头向东去进攻孙权,因此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结東之后,曹操向北退却,孙、刘两家立即动手瓜分胜利果实,于是荆州这块七个郡的大蛋糕,基本上按照1:2:4的比例,被切成了三块:上部最小的这一块,即南阳一个郡,再加南郡北端的襄阳一带依然由曹操继续控制;中部稍大的这一块,即长江横穿而过的南郡和江夏两个郡,则由孙权占有;而下部最大的这一块,即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个郡,则全部落入刘备之手。总之,此时的荆州好比一个葫芦被横切成三段:最小的上段归曹操,中间稍大的一段归孙权,下面最大的一段归了刘备。刘备一举攻占了荆南四郡,终于实现了“从无到有”,在荆州抢占了块完全属于自己管辖的独立的根据地。但是,要想打造出一个真正能够鼎立局面的正规的国家政权,这一点本钱显然还远远不够。不够又该怎么办呢?于是,诸葛亮就开始做第三件大事,这就是全力帮助刘备,打好这来之不易的前期基础。打好基础的重点举措,可以用两个“全力”来形容:一是全力开辟稳定、充足的财源,从而为各项军事行动的实施提供稳定的经济保障。二是全力扩大现有的地盘,特别是要争取控制通向上游益州的长江三峡水道,从而为“隆中对”两面夹攻中原战略设计的实现,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下面,我们来看诸葛亮在这两方面的表现究竟如何。第一个问题,稳定、充足的财源怎么开辟呢?这就要说到诸葛亮首次正式担任的官职及其具体任务了。简而言之,就是去担任一个征收赋税的总税务官,这又是一个值得破解的迷团。《三国志・诸葛亮传》明确记载,他首次正式担任官职,是在赤壁之战刚刚结東之后的事:

先主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那,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意思是说,先主刘备攻占长江以南的四个郡时,正式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让他负责督办零陵、桂阳、长沙三个郡,征调这三个郡的赋税,用来补充军事物资的需要。有了“军师中郎将”的军衔,那么他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又是什么呢?他的任务很特别也很重要,两个字:收税。换言之,此时此刻他这个军师中郎将,要充当刘备的总税务官。此前长期寄人篱下的刘备,一下子占有了荆州南面四个郡的地盘,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军事政权,也就是蜀汉政权的前期基础。维持政权靠什么?靠的是军队。维持军队靠什么?靠的是军费。军费又从哪里来?当然是征税了。这个大难题,只会冲锋陷阵的兄弟关羽、张飞全都解决不了。谁能解决呢?只有靠文武双全的指导老师诸葛亮了。把军队的指导老师都派出来征收赋税,说明什么?说明这个问题真的是很重要,也真的是很难办。这是刘备第一次向荆州当地的老百姓伸出手来收税,税该怎么收?具体收多少?出了问题怎么办?不仅要顺顺当当把税都收上来,而且还要避免民众的强烈抵触,发动暴力抗税,从而引起社会的骚乱。总之一句话,这中间的学问太大了。既然学问大,只有劳烦你指导老师亲自出马了。再说刘备也有借此考察诸葛亮实际工作能力是否全面的意思。出使柴桑,圆满完成“联孙抗曹”的任务,说明你很会外交。现今请你去收税,看看你在处理内政方面的本领又如何。具体收税的地域范围,是刘备所占荆南四郡当中的零陵、桂阳、长沙三个郡。据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记载,当时的这三个郡,下辖将近四十个县,在册人口将近二百六十万。地方不小,人口不少,因而征税的任务也着实不轻松。但是,胸有成竹的诸葛亮,一点也不畏惧,带上手下督办收税的精锐军队,直奔这三个郡而去。终于在预定的时限之内,把应收的税额全部收了上来。从此,刘备拥有了一笔非常可观的财政费用,可以为刚刚诞生的蜀汉政权及其军队,注入运转所需要的能量了。这就是诸葛亮完成的第件大事,堪称他又一次漂亮的成功之作。细想起来,他之所以能够把收税任务完成得很漂亮,主要原因在于两点:一是敢于下到基层,直接去面对社会的广大民众,来一个现场办公,现场督促,现场解决问题。二是能够因地制宜,把自己的办公场所设置在最为合理的地方。以上三件大事之中,诸葛亮分别充当了三种不同的角色。隆中对策是充当创业发展战略的总设计师;联孙抗曹,是充当危机公关的外交部长;征收赋税,是充当莫定政权经济基础的税务总局局长。三种角色他都扮演得非常成功,三件大事他都办得非常漂亮。既能做战略的宏大策划,又能做实际的繁杂事务,务虚和务实两方面都很能干;既能出使邻邦办外交,又能深入基层理内政,外事和内务两方面同样也都是一把好手。如此全面、杰出的人才,不仅令刘备对他更加看重和尊敬,而且也会让后世的人们感到钦佩和惊讶。从来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诸葛亮,怎么会一出山就表现出如此出色的实际工作能力来呢?他出色的工作能力是怎样养成的呢?这又是一个有趣的谜团了。细细想来,关键因素有以下两点:首先,是他独特的读书方法。其次,是他艰苦的底层生活。赤壁之战结束之后,刘备切下了荆州最大的一块,但是在他的心里,当然还有诸葛亮的心里,都不是十分满意。因为自己这块蛋糕虽然最大,味道却并非最美。味道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就是孙权盘子里的南郡。当时的南郡,北面有重镇襄阳扼守汉水,南面有要塞江陵控扼长江,正北方向是通往京城洛阳的通衢大道,向西则是进入益州的三峡水道。在荆州七个郡当中,对刘备而言,南郡的军事价值最大。如果不能占据南郡这个荆州交通的大十字路口,那就无法向西边的益州发展势力;若不能向西边发展势力攻占益州,那么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所做的两步走战略大策划,即“跨有荆、益”,然后两路夹攻中原,就根本无从实现。于是乎,想办法将南郡拿过来,成为刘备和诸葛亮的当务之急。但是南郡现今在孙权手中,如何才能拿过来呢?来武的,背定打不过势头正旺的孙仲谋;来文的,又用什么办法オ好呢?想来想去,君臣二人想出了个颇有创意而且代价最小的招数来——借。于是,后世熟知的“借荆州”故事,就此新鲜出炉了。“借荆州”的故事流传很广,但是误说者和误会者也很多:有的以为借荆州就是借了整个荆州;清朝学者赵翼,又走到另一个极端,认为这完全是孙吴一方有意制造的大谣言。事实上,不要说曹操还牢固控制着荆州北部的南阳郡,就是孙权,也一直把中部东边的江夏郡控制在手中,从来没有出借给别人。可见“借荆州”,绝对不是借荆州的全部,而只是借了荆州的州府所在地南郡。最初,刘备“借荆州”的请求以碰壁告终,因为遭到了孙吴以周瑜为首的臣僚的坚决反对。但是,看似不可能的事,后来却真的办成了。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突然病死在出差途中。新接任的孙吴主帅鲁肃,在战略判断上却与周瑜完全不同。他认为,眼下江东的主要敌人还是北面的曹操,所以应当出借南郡,让刘备在西面的上游,帮助孙吴抵挡曹操,分担和减轻孙吴的压力,使孙吴在下游更好地稳定江东。全军主帅的意见,对孙权有很大的影响力。于是,刘备如愿以偿,借到南郡:而接替周瑜镇守江陵的鲁肃,则后撤到下游的陆口(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作为一种缓冲和补偿,刘备也从自己长沙郡的东北部,划出一块与陆口接壤的地带,让对方在此设立一个新的汉昌郡。所谓“汉昌”者,即大汉王朝昌盛繁荣之意也。可见此时的双方,至少在表面上依然都在大唱拥护东汉王朝的高调。至此,“借荆州”的精彩大戏终于落幕。关于鲁肃后撤到下游的陆口一事,史书上称为“下屯陆口”。此事是刘备、孙权两家在荆州利益纠缠的标志性事件,并且导致后来两家大动刀兵。但是在以往,却很少有人论及,所以此处应当对这一谜团加以探究。当初周瑜在赤壁之战取胜之后,乘势向西,攻占了南郡的治所江陵,然后前去晋见下游的孙权,建议继续向西面发展,进人三峡,图取益州。可惜他不幸在回转江陵的途中突然发病去世,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让鲁肃前来江陵接替自己。《三国志・鲁肃传》对此记载说:

代瑜领兵。……肃初住江陵,后下电陆口,成思大行,众增万余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

意思是说,鲁肃代替周瑜统领兵马之后,最初也是镇守在江陵,不久驻地发生改变,向东迁移到下游的陆口。与此同时,鲁肃职务上随之出现改变,新添了行政职务“汉昌太守”,又晋升了军职“偏将军”。这一次鲁肃驻地与职务的改变,其实就是刘备借到南郡之后产生的必然后果。包括江陵在内的南郡一旦出借,原本在江陵镇守的鲁肃,只能向下游转移,这才会去驻屯陆口,并兼任此处的汉昌郡太守。这是“借荆州”只能是出借南郡的最确凿证据。作为辅助性的证据,还有孙吴老将程普官职的改变。周瑜病死之后,曾经由程普暂时代理南郡太守。南郡被出借,程普所兼任的南郡太守也随之撤销,孙权就把他调回东面的江夏郡去当太守。因此,《三国志・程普传》中オ会有如下一段记载:

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普复还领江夏。

说是周瑜死后,程普曾经暂时代理南郡太守。孙权出借荆州的南郡与刘备之后,程普就转回来代理江夏郡的太守。总而言之,汉昌郡是从刘备的长沙郡中划出来的。它的出现,乃双方共同协商的结果,相当于刘备对于出借南郡的孙权,给出的一种临时性偿,并非孙权单方面所能够做主的行为。回顾“借荆州”这场政治大戏,最大的赢家,当然是诸葛亮全力为之运筹帷幄的刘备。而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之所以能够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此时的孙吴,在战略发展方向上,究竟是选在西边长江上游的荆州,还是北边长江北岸的淮水流域,还处于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状态。因此,刘备一方才能够以完全和平的方式,把南郡这一渴望已久的地块顺顺利利地“借”了过来。这正是:

精心运筹南郡地,得来全不费刀兵。(来源|《诸葛亮传》 作者|方北辰 天地出版社|出版)

诸葛亮在蜀国前中期的贡献(诸葛亮传8)(2)

温馨提示:《读者报》头条号每天对《诸葛亮传》进行连载,敬请持续关注。

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读者报》封面欣赏:

诸葛亮在蜀国前中期的贡献(诸葛亮传8)(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