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

二战爆发时,德国步兵的主力机枪是MG 34型,这是世界第一挺通用机枪,性能非常优越。但是MG 34采用传统的切削工艺制造,价格昂贵,并不是一种适合大规模战争消耗的经济型武器,且由于加工精密,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不佳。

战争中期,新的MG 42型开始装备德军部队。这支枪的重量比MG 34轻一些,大量采用冲压件,使用的高级合金材料较少,成本和工时都大幅度降低,也更为适应不良环境。德军最初设想用MG 42完全取代掉MG 34。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1)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2)

MG 42以其高射速闻名,一般说射速是1200发/分,这其实是个平均值。MG 42的射速是根据枪机不同而变化的,使用重型枪机和对应的缓冲簧时射速为900发/分,对空射击使用轻型枪机和轻型缓冲簧时射速高达1500发/分。至于是否有中间型的枪机,以及不同枪机的配发时间、范围等详情,这个我缺乏研究尚不得而知。

很多资料中将MG 42的枪声形容为“撕亚麻布”,不过撕亚麻布到底是种什么声音呢?我虽然没见过撕亚麻布,但看人撕过其他种类的布,大概就是一种听不出点的“噗”或者“嗤”的一下。我看过的现代爱好者拍摄的实射视频中,一个军迷历史重演活动中演示的MG 42达到了这个效果,但不如另一个视频中的MG 15(射速1000发/分)效果那么明显,可能这里就有枪机不同导致的射速差异问题。

顺便说说后期型MG 34的射速浮动值是800—900发/分,早期型则是600—1000发/分。个人感觉MG 34的枪声更为流畅顺耳一些。

设计者当时提高射速是希望能在单位时间发射更多的子弹,增加毙伤目标的几率。但是随之带来的就是枪管的快速过热和损耗,以及弹药大量消耗,对持续作战能力反而不利。

为避免过度射击影响枪管寿命,德军规定快速射击150发后就必须换枪管。如果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冷锻枪管的全寿命为3500发至4000发,膛内镀铬的后期型枪管则为8000发。如果一直不更换,快速射击500发后枪管报废。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3)

一张常见照片,随枪携带一个50发圆形弹链盒

据说当时德军明确要求,MG 42射手一分钟内消耗的50发未连接弹链最多不能超过七条(250发长弹链则不能超过一条,这种弹链一般配发固定工事中的机枪)。这是什么概念?七条弹链上一共350发弹,也就是说这一分钟内他必须换两次枪管,至少六次上弹。手提的机枪弹箱,战争前期一箱是五条50发弹链共250发,中期以后是四条共200发。他这一分钟就几乎把两个弹箱打空了,一个弹箱据说是13千克,我要问的是你觉得他们一共能带多少个弹箱?(正确答案是一个完整的六人重机枪组携带1800发枪弹,包括圆形弹链盒、弹箱以及散放的弹链,其中三人是专职弹药手。再多的弹药只能周围的步兵分担,后期机枪组人数下降至三人,携行弹药更依赖伴随步兵。)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4)

图中这个机枪组带了两个弹箱,敞开了就是1分多钟的事

对MG 42测试之后,德军认为其持续射击能力低下,主要是子弹的耗费不可接受(除子弹外,持续射击能力还包括枪管磨损以及全枪各部件对冲击、振动的承受能力,这方面水冷式机枪的优势无可比拟。上世纪60年代,英国人曾用维克斯水冷机枪进行过极限射击测试,结果堪称神话。如果进一步查实了这个测试的真实性,我以后会把它写出来)。因此MG 42机枪手的训练相当部分是集中在弹药控制上,只有安装在三脚架上时,MG 42才允许进行20发—50发的长连射。作为轻机枪使用时,MG 42射手只允许进行3—7发的点射。

据美国陆军的研究,在一分钟内一个MG 42射手使用5—7发点射,可攻击22个目标,包含转换目标、换弹和换枪管的时间,战斗射速为154发/分。相对应MG 34的战斗射速为150发/分,使用7—10发点射,攻击了15个目标。在耗弹略高的情况下,MG 42对目标的效率比MG 34高出了40%。从这里可以看出,MG 42的优势并不在于长时间不间断射击,而是最短时间解决一个目标和单位时间内对抗多个目标的能力。

但是这个优势是建立在熟练射手的基础上。MG 42的后坐力很高,轻机枪状态下需要全身用力,要打出精确的短点射更需要上身和手指的精细控制,也就是说MG 42的射手要接受更多的针对性训练。在战争后期人员和武器补充混乱的情况下,MG 34和其他机枪的射手猝然换装MG 42,则不免会出现任意泼洒子弹的情况。

所以最终MG 42也没能在德国步兵分队中彻底取代MG 34,两种枪一直平行生产到战败为止。但是作为一个很有效也很有特色的设计,在MG 42上衍生和发展出了很多不同的型号。对了,这篇文本来就是要说这个,好像前面的背景介绍说太多了。

下面我们开始列型号。


1、芬兰 MG 42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5)

芬兰MG 42样枪,注意枪架由两部分组合,颜色不同

1943年芬兰获得了5挺MG 42机枪以供评估,因为芬兰人使用的是俄系的7.62毫米x54R枪弹,且德国人并不对芬兰军队提供7.92毫米毛瑟弹补给,所以他们对其进行了改进。

为了适应凸缘枪弹,芬兰人重新设计了供弹机构。此外他们还设计了新的三脚架,用MG 42三脚架的上半部分配上苏联DS-39机枪三脚架的下半部分,这种组合产品比原配的三脚架轻了大约4千克。芬兰MG 42的射速是1050发/分。

芬兰人计划生产4000挺这种机枪,但当时芬兰工业没有大规模生产冲压件的能力,于是他们决定向德国采购所需的零件。但德国人对此采取了拖延态度,直到44年5月才告知芬兰无力向国外提供配件。这个答复出乎芬兰人的预料,他们为了生产MG 42已经停掉了国产L-41通用机枪的研发,这下两头落空。当然很快他们就不发愁了,因为苏军又打到家门口了。

芬兰MG 42只有一挺样枪。

2、美国 T-24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6)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7)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8)

美国人在战场上吃了MG 42的苦头后,打算把这种机枪直接拿来自用。由通用汽车公司的萨吉诺转向机公司负责,制造了两支样枪,基本就是逆向工程复制的MG 42,但改用7.62×63毫米斯普林菲尔德弹。

但是美国人忽略了枪械设计是围绕子弹性能进行,而原有结构不一定能适应不同的子弹。其中一支在阿伯丁试验场的第一枪弹壳就卡住了,另一支则出现了大量抛壳故障并且供弹不畅。1944年2月的试验中共发射了1583发子弹,出现故障51次。

最终T-24开发可耻地失败了。

3、德国 MG 45/MG 42V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9)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10)

随着战局不利和物资供应日渐匮乏,德国于1944年推出MG 45或称MG 42V替换MG 42。这种枪的设计目的就是进一步节省材料和工时并且能够使用劣质金属。

MG 42采用的是枪管短后坐-滚轴闭锁自动机构,MG 45改为自由枪机式。因为枪管固定,所以枪口增压器也取消了。MG 45空枪重9千克,比MG 42轻了2.5千克,射速为1800发/分。据德国人声称在测试中以1350发/分的稳定射速发射了12万发子弹。

MG 45在战败前只生产了10支样枪,其中两支被苏联缴获并测试。苏联人认为该枪加工粗糙、十分笨重、射击精度低且拆卸极为不便。苏联人还发现包装箱上附带的图纸和实枪不一致,并且大量使用MG 42的零件,因此判断该枪只是个半成品,离实用的距离还很远。

战后MG 45的自由枪机结构在多种西方自动武器上得到成功应用,包括著名的G3自动步枪和MP5冲锋枪。

4、瑞士 MG 51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11)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12)

MG 51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13)

MG 51/71

1942年瑞士陆军招标新一代机枪,最终伯尔尼兵工厂基于MG 42的设计中选,该枪于1951年定型装备。

MG 51使用7.5×55毫米的瑞士GP11枪弹,射速为1000发/分。虽然该枪和MG 42非常相似,但很多零件又恢复成机加工生产。按照传统的瑞士风格,该枪做工比MG 42精密细致得多,同样也重得多,轻机枪状态就重达16千克。

除通常型号外,还有用于车辆的MG 51/71型和用于工事的MG 51/80。瑞士引进Pz 87也就是豹2坦克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现代化型号MG 87配备在这种坦克上。

5、南斯拉夫 扎斯塔瓦M53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14)

《铁十字勋章》中用来扮演MG 42的M53

M53是南斯拉夫战后生产的MG 42,采用德国原始图纸和原装机械生产,子弹也是7.92毫米毛瑟弹。只是通过换用较软的复进簧将射速降低到950发/分,且不配备对空瞄具。

M53可能是和原版MG 42相似度最高的战后武器。

6、德国 MG 3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15)

重机枪状态的MG 3,使用4x24潜望式瞄具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16)

MG 3的100发弹链盒

德国战败后,MG 42的设计图纸和原始资料都被苏联缴获。当联邦德国打算重新生产时,只得委托莱茵金属公司按照二战时的MG 42实物进行测绘仿制。

这种新生产但改用7.62×51毫米枪弹的型号被称为MG 1,而用遗留下来的二战老枪改口径的型号被称为MG 2。德军库存中的这些老型号后来都升级为MG 3标准。

1968年时,正式改良型MG 3投产,这种型号主要是供弹机构变化,可以同时适应美制可散弹链和德制不可散弹链,并加入了防空用瞄准照门。除类似于MG 42的50发不可散弹链盒外,MG 3还配有100发容量的可散弹链盒。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型号的MG 3射速仍保持在1000—1300发/分的标准。

从MG1到MG3的全系列都和原始的MG 42有一定零件通用性,及至2019年,德国还在生产MG 3供车辆使用。

7、意大利 MG 42/59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17)

装甲车辆上的MG 42/59

意大利引进生产的联邦德国MG 1A2,由布雷达公司生产,以引进年份命名。

MG 42/59有一个较重的枪机,射速降低到800发/分,此举主要还是为了减缓枪管升温过快的问题。目前意大利步兵分队中的MG 42/59已被比利时米尼米机枪替代,但车辆、直升机和小型船舶仍在使用。

意大利曾秘密试验用5.56毫米枪管改造MG 42/59,但改造后的重量几乎和原枪没有变化,所以最终仍然选择了轻得多的现成武器。

8、奥地利 MG 74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18)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19)

训练中的MG 74

施泰尔-曼利夏公司在莱茵金属授权的MG 3基础上研发的版本,由布雷达公司生产,以替换奥地利联邦军此前使用的MG 42/59。该枪于1974年定型装备部队。

MG 74的枪机重为950克,射速降低到850—900发/分,但保留了更换枪机恢复高射速的能力。该枪有半自动功能并且采用了绿色现代聚合物枪托和握把以减轻重量。

9、德国 MG 60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20)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21)

MG 60是莱茵金属于1960年设计的通用机枪,属于MG 45的进一步发展。该枪发射7.62 x51mm北约弹,射速为800—1000发/分,枪重8.6千克。

MG 60有一个很大的扳机护圈,是明显的识别特征。该枪只生产了两支样枪,没有详细资料。

10、瑞士 SIG MG 710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22)

SIG MG 710各型外形演变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23)

SIG MG 710-3

MG 710是瑞士SIG公司于1955年开始研制的通用机枪,其设计基于德国MG 45。SIG MG 710-1是发射瑞士6.5×55毫米子弹的型号,SIG MG 710-2发射7.92×57毫米毛瑟弹,1957年的最终版本SIG MG 710-3发射7.62×51毫米北约标准弹。

最初版本的SIG MG 710-1外形酷似MG 42,随着设计改进,最终的SIGMG 710-3的外形有了很大变化。

SIGMG 710-3枪重9.25千克,射速为800—950发/分。由于瑞士联邦军队已选择7.5毫米MG 51作为标准机枪,因此该枪只用于出口。

11、德国 RMG 7.62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24)

RMG 7.62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25)

顶置武器站副武器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26)

KF 31山猫步兵战斗车的并列机枪

莱茵金属的RMG 7.62大约在2013年左右对外界公开,在MG 3枪身上配置了三根电机带动的枪管,乍听有点类似加特林机枪,但目的完全不同。RMG 7.62的射速只有800发/分,当枪管过热时电机旋转,替换上一根冷却的枪管以提供持续射击能力。

对于步兵来说,这种设计毫无意义,但用于车辆则可提高持续火力并避免乘员在敌方威胁下出舱更换枪管的风险。目前RMG 7.62已作为并列机枪安装在新的山猫系列步兵战车炮塔上,或者作为副武器安装在遥控武器站上。

12、德国 MG 14z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27)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28)

法兰克福的战术集团公司和莱茵金属合作推出的MG 3双联现代版本,可能是在2014年第一次对外展示,已获得MG 14z的编号。该枪可双向供弹,并配置了电子射击计数器,射速可在600—3000发/分之间调节。

该枪可用于改造各种MG 42系的老式机枪,包括MG 3、MG 42/59以及南斯拉夫M 53,只能架设在车辆或三脚架上使用。

* 西班牙 MG 82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29)

mg42通用机枪结构图(源自二战的传承)(30)

西班牙特殊材料技术研发中心(字头简写CETME)上世纪70年代研发的小口径机枪,以入役时间获得MG 82编号,也被称为赛特迈轻机枪。

赛特迈轻机枪发射5.56毫米枪弹,外形颇具MG 42风格,但内部是类似MG 45的自由枪机结构。这支枪是在赛特迈的自动步枪系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赛特迈自动步枪的最初设计是德国Stg 45突击步枪的设计人员操刀,并且又回流德国产生了HK的G3自动步枪。

所以虽然颇具德系风,MG 82却并非MG 42的延续,而是突击步枪的孽种。这支枪列出来纯粹是因为外观近似,我在序号前用*号特别标注了一下。

另外要说的是塞特迈轻机枪英文是CETME Ameli,有些中文作者就将其称为阿梅利轻机枪。其实Ameli对应的是西班牙文Ametralladora ligera,意思就是轻机枪。也就是说你把它称为塞特迈轻机枪也行,或者塞特迈阿梅利也不为错,但是叫阿梅利轻机枪就相当于“轻机枪轻机枪”,那是很搞笑的。


好了,MG 42的衍生和发展型号大致就这么多了,一些只是使用国改变编号但没有实质变化的未列在内。此外如果以内部结构论,美国的M60和比利时FN MAG等机枪或多或少都有MG 42的血统,但如果这么算未免有点只要是手枪就是仿54式的味道,所以这些型号也没有包括在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