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爱听的戏曲大全,戏曲之美

张月环

近些年来,零星看了几部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芭蕾舞剧等,与中国传统戏曲相比,这些都可称为“舶来品”,虽不为大众瞩目,却在年轻人中有一批忠实拥趸。而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越剧、评剧、豫剧、黄梅戏等各种地方戏,却总感觉日渐式微,成为大爷大妈们的专爱。

老年人爱听的戏曲大全,戏曲之美(1)

过把戏瘾。宋翠茹 摄

其实中国的戏曲也同样是契合着表演艺术虚化写意的浪漫基因,一根桨就是船行江海浪滔滔,几杆旗演绎千军万马凛凛光,“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河山”。中国戏曲很大程度上和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精髓一脉相承,俱是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积淀的产物,极富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走过千年,一路吟唱着燕赵侠士的慷慨悲歌、江南小儿女的缠绵俚曲,从娱神舞蹈、祀典傩戏,到唐目连戏,再到宋金杂剧、明清传奇,戏曲走过一个又一个繁荣的发展高峰。戏曲创作从立意、构思、语言、音律到表演、程式无一不是凝结一代代从业者心血之集大成者。千年沉淀的精华就像是一杯浓酽甘醇的绿茶,需要人慢慢去品、静静去品,而令人唏嘘的是,这竟也使得戏曲走向低谷,渐渐不容于日益浮躁的快节奏生活。

不过让人还有些许欣慰的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开始思考着回归快节奏下的慢生活。小众文化的兴起,也正是源于此。

中国传统戏曲剧目应该也有着自己灿烂的未来,因为她是一门真正的综合性艺术,是舞蹈、音乐、唱腔、布景、服饰等多种艺术化为行、聚于神的美的典范。

1

戏曲之美,美在音乐、舞蹈和行腔。

有一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广为流传,堪称经典。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首曲子正是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音乐、唱腔的基础上改编和创作的。作品通过“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楼台会”“哭灵化蝶”等越剧剧情场景的再现,融合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幻化出凄婉缠绵、如泣如诉、坚贞不屈的极富诗意的爱情主题。甚至曲中过渡以及表现人物冲突等地方的处理都直接运用越剧唱腔的韵和律,让乐曲更具故事性。

而提到梅派传统经典剧目《天女散花》的长绸舞,无不令观者惊呼赞叹。两根长达丈余的绸带,在演员手中不停地曲卷翻飞,腾挪辗转,配合身法碎步,表现出御风而行、飘逸飞舞、行云流水、优雅唯美的神女形象。据说这是梅兰芳大师青年时代参观敦煌莫高窟受壁画启发,用飞天形象和京剧唱腔身段相结合创排而成的,成了京剧久演不衰的品牌曲目。长袖善舞原来也是有字面上意思的。不止《天女散花》的长绸舞,京剧舞台,演员且唱且舞,水袖功、扇子功、刀枪把子功,俱是美的展示、美的升华。

至于戏曲行腔,或刚劲激昂,或缠绵柔和,或粗犷悲壮,或质朴流畅。各剧种的艺术工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博采众长,对唱腔处理和演唱技巧进行创新,最终形成独特的表现风格,这就是流派。

在戏曲发展高峰期,各剧种流派纷呈、名家荟萃。京剧中知名度较高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就是其中佼佼者,越剧公认的也有十三大流派。

不同的流派,最富个性的就是行腔的细节处理。例如京剧中的程派,其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被广大京剧爱好者追捧,唱腔起伏曲折,节奏多变。但带给观众的听觉感受却不生硬,而是柔、融、润,擅于塑造娴静端重、外柔内刚的女性形象。再如越剧中的徐派,唱腔特点是嗓音嘹亮,高昂激越,最适合表现年轻男性富有激情、俊逸潇洒、神采夺人的性格特征。在《红楼梦·哭灵》一折中,一句“林妹妹,我来迟了!”的叫板,便让贾宝玉悲愤、伤痛的情感喷薄而出,整段唱腔高亢婉转、声泪俱下,将对往昔的回忆,对黛玉的痛悼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泪奔。

2

戏曲之美,还美在人物塑造。

一直以来,传统戏曲被很多人诟病最多的点莫过于程式化。走要有走的架势、坐要有坐的规制,出场要亮相、饮酒要掩袖,一招一式,手放何处、脚抬多高,甚至怎么哭、怎么笑都有讲究。然而,这一切又完全没有影响到鲜活人物个性的塑造。看似悖论,实则相成。因为一切程式也皆来自于生活,虽有所夸张,却也合乎情理。

汪曾祺先生曾说道:“《打渔杀家》是一出比较温的戏。但是其中有刻画得很细致的地方,为别的戏所不及。”戏中,萧恩决定铤而走险,过江杀尽吕子秋的一家。离家的时候和女儿桂英有一段对话很感人。

老年人爱听的戏曲大全,戏曲之美(2)

听说有的老演员在念到“门都不要了,要家具则甚哪!——不省事的冤家呀!”能把人的眼泪念下来。我小时听梅兰芳的唱片,梅先生念到“孩儿舍不得爹爹!”我的眼泪刷地一下子下来了。

桂英幼年丧母,父女二人,相依为命。萧恩又当爸,又当妈,风里雨里,把桂英拉扯大,他非常疼爱这个独生女儿。由于爸爸的疼爱,桂英才格外的娇痴——不懂事。桂英不懂事,更衬托出失势的英雄萧恩毁家报仇的满腔悲愤。通过父女之爱表现这个报仇故事的深刻、内在的悲剧性,是《打渔杀家》的一个很大的特点。

——选自汪曾祺《打渔杀家》

所以,汪先生讲,“有人说京剧缺少生活气息,殊不尽然。”

还有一部越剧《碧玉簪》里面人物的塑造也叫人记忆深刻。翰林之子王玉林因误会对新婚妻子礼部尚书之女李秀英百般折磨,真相大白后,懊悔不已,考取状元,回来向妻子赔礼道歉,这才演绎了一出经典好戏《送凤冠》。

戏中,李秀英不肯原谅王玉林,王玉林只好去求岳父、岳母、父亲、母亲分别相劝,在每个人面前都有求情、劝慰、拒绝等情节,整段戏极富生活气息,用简洁的唱词和细致的表演刻画出每个人因为身份不同而表现出的迥异个性,颇让人回味。

李父义正严词:“秀英儿啊,你莫记前仇莫记怨,且听为父言相劝。玉林高中已回心,你理该承受皇恩接凤冠。”这是为官者皇权思想根植的外在体现;李母温言软语: “难为他今日认错回心转,儿啊,你快收凤冠把霞帔穿。”凸显母亲希望女儿尊享荣华的拳拳之心;王父面上呵斥,私下指点:“小畜生!在家不听娘教训,贤德媳妇受屈冤,为父不管家中事,要劝求你娘去劝。”既避免了旧时公爹面对儿媳的尴尬,又维护了父亲的体面和爱子之情。

这一折的高潮则在于王母对李秀英的劝说,是这部分的戏眼所在。

叫声媳妇我格肉,心肝肉啊呀宝贝肉,阿林是我手心肉,媳妇大娘侬是我格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太婆舍勿得捺两块肉。阿林从前待亏侬,难为伊今朝赔罪来认错,侬看伊,跪到西啊跪到东,膝盖头跪得是红火火。媳妇侬三番勿理伊,伊是状元不做要去和尚做。格种叫做现世报,侬贤良媳妇就有好结果。听从婆婆接凤冠,诰命夫人由侬做。

——《碧玉簪》送凤冠选段

整段唱活泼戏谑,将心性善良、风趣诙谐,既埋怨儿子又不得不妥协,既心疼维护儿媳,又期盼小夫妻和睦的好婆婆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3

戏曲之美,也美在词采风流。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有涉及词曲的描写:

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选自曹雪芹《红楼梦》

词藻警人,余香满口。曹雪芹借黛玉之口表达了对戏曲词采的欣赏和感受。所以他说, “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以元杂剧为蓝本,越剧《西厢记》的唱词也颇具原韵。《琴心》一折,“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叮咚,莫不是风吹铁马檐前动,莫不是那梵王宫殿夜鸣钟。”这是在花园焚香的崔莺莺听到墙外有响动,猜测是什么声音?“我这里,潜身听,声在墙东,却原来西厢的人儿理丝桐。”听出来了,是暂住西厢的张生在抚琴。“他不做铁骑刀枪把壮声冗,他不效缑山鹤唳空,他不逞高怀把风月弄,他却似儿女低语在小窗中。”张生琴音呢喃,是哀怨,是倾诉。“他思已穷恨未穷,都只为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已通,分明是伯劳飞燕各西东。感怀一曲断肠夜,知音千古此心同,尽在不言中。”分明是琴心相通,恨的是蓬山无路。这一段唱词之美,令人惊艳,如风中柳丝,飘逸婉转,真真的千般情致、余音绕梁、齿间留香。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好一似嫦娥下九重,清冷落在广寒宫,啊广寒宫。”这是京剧《贵妃醉酒》的唱词,一派雍容大气,崇光溢彩,华丽旖旎。

还有越剧《红楼梦》:“笙箫管笛耳边绕,一声声犹如断肠刀。他那里是花烛面前相对笑,我这里是长眠孤馆谁来吊?”句句血泪,凄凉哀怨,痛彻肺腑。

有意思的是关于词曲“雅”“俗”之辨。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词采贵显浅。

曲文之词采,与诗文之词采非但不同,且要判然相反。何也?诗文之词采,贵曲雅而贱粗俗,宜蕴藉而忌分明。词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李渔直言,如果曲词太含蓄难懂,不能被多数观众理解,那么就不适合上台演出。 “然听歌《牡丹亭》者,百人之中有一二人解出此意否?” 认为《牡丹亭》这类词曲“初阅不见其佳,深思而后得其意之所在者,便非绝妙好词”。真正在大街小巷演唱表演的应该是通俗文学,其词采需平实甚至可以粗俗。

偏偏历来被归于“俗”的戏曲,在今天成为不接地气,欣赏门槛有点高的“小众艺术”,属实让人有些无奈,值得戏曲工作者认真思考,怎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20世纪四十年代的新越剧改革,将昆曲、京剧、话剧等艺术表现形式融入传统越剧中,让这个剧种焕发勃勃生机,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些许启发。

4

戏曲之美,更美在情感流露。

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一定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戏曲舞台上家国情怀、侠肝义胆、坚贞不渝、悲欢离合等情感永远是故事表达的主线,是中国人几千年审美观的集中反映。

“卫兄把话讲差了,男儿有志当自豪。忠肝义胆天日照,平生不怕这杀人刀啊!”“荣华富贵全不要,我受清贫也清高,要想苏武归顺了,红日西起海枯槁。”这是京剧《苏武牧羊》的唱段,讲的是苏武持节出使匈奴被扣,匈奴单于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苏武宁死不从,被放于北海牧羊,历尽艰辛十九载。故事彰显的是威武不屈、心系故国的家国情怀。

越剧《柳毅传书》则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急危难、仗义传书的普通读书人形象。落地秀才柳毅路见不平,为遭受夫家虐待的龙女三娘千里传送家书。三娘得救后,感念柳毅之义,愿结丝萝。柳毅为避施恩图报之嫌,拒婚而归。

一场龙宫送别,三娘借景喻物几番试探柳毅是否有情。柳毅既有爱慕之心,又坚守施恩图报非君子的底线,心中矛盾复杂。

三 娘:(唱)问君子半晌沉吟何所思?

柳 毅:(唱)我留连芳草已神驰。

三 娘:(唱)君子既爱长相思,何不亲手采一枝?

柳 毅:(唱)俯身欲采相思草,

【柳毅俯身欲采,忽又蓦然而止。】

柳 毅:不,不可啊!

(唱)因情忘义实可耻,守义负情人笑痴。

大义私情难兼顾, 忍将慧剑斩情丝。

——越剧《柳毅传书》选段

拒婚后柳毅心生愧疚,踌躇不安。“你含情脉脉意绻绻,我岂是装聋作哑故痴呆。”既非是“顽同木石不生爱”都只为“大义当前不可违”。一段唱,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可信可亲。有挣扎才是人性光辉的体现,君子喻于义,“义”之一字是中国人立身之本,也正因为此,柳毅的行为才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另一部京剧经典剧目《锁麟囊》讲述的是善良的富家小姐薛湘灵,在出嫁时将装满珠宝的锁麟囊赠予贫寒女子赵守贞。“怜贫济困是人道,哪有个袖手旁观在壁上瞧?”。后薛湘灵遭水灾落难,流落至富户卢家当保姆,发现卢家主母正是当年的贫寒女子赵守贞。

一个娇憨任性的大小姐,在尝到了世情冷暖,福祸无常后,有了清晰通透的人生感悟:

我只道铁富贵一生铸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京剧《锁麟囊》选段

最后一折,赵守贞得知实情,待薛湘灵为上宾,并结为姐妹。“回首繁华如梦渺”, 薛湘灵的经历蕴涵着一种“善果心花可自豪”的价值取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或许这才是历尽千帆后的人生真谛。

总之,一台戏,说尽了人生百态爱恨情仇,展示出中华艺苑浩翰汪洋。只不过,传统戏曲艺术再一次繁荣之路还很长很长……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