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拗口的方言(那些变着花样骂人的土话)

各大拗口的方言(那些变着花样骂人的土话)(1)

黄县人特别喜欢对人做“精神病学”方面的诊断,从黄县话里存在的大量词汇可见一斑。这种对“病情”的诊断还是分层次的,按轻重缓急大致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彪”,有傻和愣的意思,比如:这人有点彪。“彪乎乎”“彪哄哄”,都有傻头傻脑的意思,比如:这人彪乎乎(哄哄)嘞,什么都敢造。“彪儿”指智力低下的人,比如:他是个彪儿,听不懂你嘞话。还有一个意思指社会上的混混,如小彪儿。“二彪儿”讥指有些傻和愣的人,不仅“彪”而且“二”,比如:他就是个二彪儿,没有什么他不敢干的。“血彪”就是非常彪,在黄县话中,“血”放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高,很、非常的意思,比如:她这个人血不要脸;他这个人血坏。“耍彪”就是冒傻气、耍活宝的意思,比如:你㗗在这儿耍彪啦。还有一个意思是耍泼、撒野,比如:你今天把心摆正喽还算罢啦,若是歪喽,休怪恁大嫂儿耍彪。“彪”的原意是“小老虎”,虎虎有生气,所以“彪”多与年轻识浅有关,与青春期荷尔蒙分泌过盛有关。

第二层是“潮”,蒲松龄《聊斋俚曲集·富贵神仙》:“这翰林极是美官,人人求之不得的,难道说方二爷他潮么?殊不知这正是方二爷的他那乖处。”这里“潮”与“乖”对举,意思正好相反,“乖”在此处是机灵、聪明的意思,则“潮”自然就是傻、呆的意思。在黄县话里,半干不湿谓之潮,用在人身上,“潮”就是“不精儿不痴嘞”,既没有傻到什么都不知道的程度,但要想正常沟通也有困难。说话没有分寸是“潮”,比如:这人真潮,逮什么说什么。做事鲁莽也是“潮”,比如:他就是个潮二愣儿。“潮气”就是傻气,比如:他一身潮气。“潮不棱登”“潮不拉唧”,都是稀里糊涂、不明事理的意思,比如:他潮不拉唧(棱登)嘞,你㗗和他一般见识。

第三层是“痴”,到了这一境界,就进入无何有之乡了。精神失常,神经错乱,或由于某些事情影响而变傻了的都谓之痴。黄县话里把这种人叫作“痴厮”——《史记·苏秦列传》:“厮徒十万。”司马贞索隐:“厮,养马之贱者。”所以在黄县话里“厮”多为贱称,如“呆厮”“瞎厮”“聋厮”等。“痴厮”有“文痴”“武痴”之分。文痴局限在自己的内在世界里,与外界不搭边。武痴则属于外向型的,动不动就上演全武行,所以过去家里有这样的痴厮是要用铁链儿锁起来的。不过真正的痴厮毕竟是少数,黄县话里与痴有关的那些词语,“痴古络索”“痴古俫腮”“痴不棱登”“耍痴款”“你是痴是潮”,大多含有亲昵的语气,指的是作娇作痴的娇憨,比如:你看你成天家痴古俫腮嘞,也不怕人笑话。“俫儿”是指元杂剧中扮演小孩的角色,有点类似于京剧中的丑角,所以黄县话中对装疯卖傻、撒娇耍宝的人称之为“痴俫儿”,比如:你看你和个痴徕儿样儿嘞。

除此之外,还有对大脑直接进行判断的:脑儿病,大脑炎,脑儿进水喽,脑袋是实葫芦儿,脑袋叫驴踢喽。还有判断成熟程度的:不成,不十成,八成火,短把火,短点儿,不熟,熟过火喽。有对行事状态进行判断的:迂模倒嗖,胡模颠倒,缺心眼,不太精细,精细过火喽,神气头儿不够。还有对精神状态进行判断的:二杆儿,二虎儿,二屄,二愣儿,二不勒儿,半吊儿,二百五,神经病。还有一个比较有黄县特色的形容词是“颟样”,指的是糊里糊涂、不明事理、反应迟钝,比如:她就是个颟样人,你㗗和她一样(即计较)。这里“样”轻声减音,“iang”读作“ing”,“模样”“白杨”“闺娘”均作如是读。

类似词汇各地方言所在多有,但像黄县话这样丰富的并不多见,与之相比,普通话里仅有的几个词汇“傻瓜”“白痴”等简直贫乏得可怜,这就好比大家闺秀与泼妇骂街,差距不能以道里计。从效果上说,一方面,这类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更生动,更细腻,更传神,活泼泼的充满生命力。但是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明的标志,是人际间交流沟通的工具。这种直接给人从精神方面下判断、往人身上贴标签的词语有点简单化、极端化和情绪化,与“温、良、恭、俭、让”的圣人之训不符。毕竟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用来加深了解的桥梁,是双向互动的,而不是一味贬低别人的、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