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大才女图(风流公子娶青楼女)

她本是名门千金,15岁被卖入青楼,琵琶声里寄殇情。

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号称平生爱女人,风流韵事不断。

金风玉露相逢,迷路的人终于寻得归宿。

他们自此携手白头,演绎了近50年的动人绝恋。

好的婚姻,让双方成为最好的自己。二人比翼齐飞,堪称画坛双璧。

这对传奇伉俪,就是张伯驹与潘素。

民国三大才女图(风流公子娶青楼女)(1)

潘素与张伯驹

1915年,潘素出生在苏州名门,本名潘白琴。

父亲潘智合,是前清宰相潘世恩的后人;母亲沈桂香,是温柔娴雅的大家闺秀。

母亲聘请江南名师,教女儿琴棋书画。小白琴很有绘画天赋,也弹得一手好琵琶。

然而不幸的是,白琴13岁那年,爱她的母亲病逝了。

这个原本温暖的家,立刻变得无比凄清。父亲重男轻女,将白琴扔给她继母,便不闻不问。

继母厌恶排挤白琴,常对她发号施令。白琴正处在叛逆的年纪,更何况本就性格倔强,于是频频违拗继母,引来继母变本加厉的惩罚。

民国三大才女图(风流公子娶青楼女)(2)

潘素

两年后家道中落,年仅15岁的白琴,竟被继母卖到了上海天香阁。

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名门闺秀,就这样沦为青楼女子。

然而白琴绝不会乞怜,她骨子里有种宁折不弯的性格。

既来之则安之,白琴取别号“潘妃”,开始在十里洋场顽强生长。

白琴面容清秀姣好,更有一种冷艳气质。她将自己的期冀、柔情与悲愤,化作指尖的琵琶曲,在纷乱的尘世里宣泄。

民国三大才女图(风流公子娶青楼女)(3)

她眉宇间流露的英气,与隐约夹杂的忧愁,反而让她平添与众不同的魅力。

那时天香阁的常客们,不乏黑社会流氓之类,他们十分欣赏白琴的那股侠气,常常约她一起吃花酒。

白琴与他们划拳痛饮,豪爽得像个男子。她甚至也在手臂上刺青,文了一枝娇艳的花朵。

而“小太妹”般的伪装,只不过是她打造的铠甲,保护内心那个脆弱、真实的白琴。

民国三大才女图(风流公子娶青楼女)(4)

1935年的一天,一位公子哥儿来到了天香阁。他没有预料到,此行让自己成了“救风尘”的大英雄。

他就是张伯驹,与溥仪族兄溥侗、袁世凯次子袁克文、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并称民国“四公子”,是张锦芳之子,袁世凯表侄。

民国三大才女图(风流公子娶青楼女)(5)

民国“四公子”

他出身显赫,衣食无忧,醉心于诗词和古玩,是有名的大才子,自称有四大爱好:文物、女人、吃喝、读书

他在父亲的盐业银行担任要职,每年都要来上海的分行“查账”。

从京城来到上海,这位风流的公子哥儿,自然要在风月场所走一遭。

民国三大才女图(风流公子娶青楼女)(6)

张伯驹

那天,为他弹奏琵琶的,正是“花魁”潘白琴。

只见白琴英眉微蹙,素手纤纤,自带一种脱俗的风韵。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曲《塞上曲》终了,张伯驹仍沉浸其中,不仅为那美妙的琴韵,更为眼前这个超凡的女子。

民国三大才女图(风流公子娶青楼女)(7)

潘素

他后来承认:“三十多年来,第一次尝到怦然心动的滋味。

于是,他挥毫写就一副对联:

潘步掌中轻,十步香尘生罗袜;

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上下联的第一个字,合起来恰好是“潘妃”。

民国三大才女图(风流公子娶青楼女)(8)

张伯驹

张伯驹表达了对白琴的爱意,而白琴在接触中也爱上了张伯驹。

她发现,张伯驹并非不学无术的浪荡公子,他玉树临风,才华横溢,不摆架子,为人真诚,对人生有一番超然态度。

于是,在爱情的攻势下,白琴那层坚硬的铠甲,也失去了防御。

然而让她痛苦的是,她已与国民党中将臧卓谈婚论嫁,即将成为对方的妾室。

她当然不爱臧卓。在遇到伯驹之前,她何曾爱过别人呢,又和曾品尝过爱的滋味呢。

爱情给了她巨大勇气。她大胆拒绝了臧卓,却遭到对方的软禁!

民国三大才女图(风流公子娶青楼女)(9)

张伯驹

张伯驹得知焦急万分,想尽办法营救白琴。后来,在老友孙曜东的帮助下,他们买通把守的卫兵,偷偷将白琴搭救出来。

不久后,张伯驹带白琴回到京城,开始了相伴一生的旅程。

喜结连理那年,张伯驹37岁,潘白琴20岁。此后世上再无“潘妃”,她以“潘素”为名开始了新生。

而张伯驹也自此结束风流史,妥善安置了之前的三房妻妾,余生只倾心于潘素一人。

“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正是在20岁的年纪,结识了大学士钱谦益,此后人生得到某种升华。

而潘素也是在20岁的年纪,走入张伯驹的生命中,开始了人生的蜕变。

民国三大才女图(风流公子娶青楼女)(10)

电影中的柳如是与钱谦益

张伯驹惊喜地发现,爱妻不仅善于弹琴,更有过人的绘画天分。于是,他特地邀请名师,专门教潘素绘画。

于是,潘素21岁开始,随朱德甫、汪孟舒等大师习画。远离红尘喧嚣,沉醉在笔墨丹青的世界里,终于回归了自我。

潘素晚年自述,“几十年来,时无冬夏,处无南北,总是手不离笔,案不空纸,不知疲倦,终日沉浸在写生创作之中。”

民国三大才女图(风流公子娶青楼女)(11)

潘素的《松岩叠翠》

仅仅在几年之后,潘素就成为有名气的女画家。尤其她的青绿山水,金碧绯映,自成一派。

张伯驹同样擅长绘画,却对爱妻甘拜下风。不过,伯驹的字温婉持重,飘逸酣畅,堪称一绝。

于是,每当夫人画好一幅画,他便题上几行诗词,为作品锦上添花。好画配好字,可谓珠联璧合。

两人举案齐眉,吟诗作画,度过了从容静好的时光。

民国三大才女图(风流公子娶青楼女)(12)

潘素的《青山红松图》

在张伯驹的影响下,潘素又多了一项爱好——收藏。

为了保护古玩字画,他们不惜花费巨资。一次,听说珍贵的国宝,青绿山水画《游春图》,要被人贩卖到海外,夫妻俩心急如焚。

为赎回国宝保护古画,张伯驹卖掉了弓弦胡同1号的住宅,潘素也卖掉首饰支持丈夫的壮举。

民国三大才女图(风流公子娶青楼女)(13)

张伯驹所处的院落,就是弓弦胡同的住宅,后为赎回国宝变卖

他们先后收藏了李白、杜牧、黄庭坚、唐寅等大家的真迹,几乎散尽了家财。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护这些字画,夫妻俩将它们缝在被子里,一次次往返于北京和西安,终于将国宝转移到安全之所。

1941年,张伯驹到上海开会,途中被绑匪劫为人质。

绑匪告诉潘素,放了张伯驹可以,但必须交出300万。然而家中钱款大部分买了字画,难以一下子筹到这么多钱,潘素真是焦急万分。

她运用才智和绑匪谈判,才得到了见伯驹的机会。张伯驹却十分严肃地告诉她:“那些字画都是国宝,我宁死也不愿卖掉,尤其是陆机的《平复帖》!”

民国三大才女图(风流公子娶青楼女)(14)

陆机的《平复帖》

潘素含泪回到家里,发动家人四处借钱,变卖了值钱的细软,却仍没凑够300万。

后来,潘素用智慧周旋,与绑匪多次谈判,对方终于降低条件,收下了20根金条,放回了张伯驹。

1956年,夫妻二人将珍藏多年的宝贝——陆机的《平复帖》、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黄庭坚《草书》等8幅书法真迹,悉数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张伯驹说,他要让这些宝物“永远保存在我们的国土上”。

民国三大才女图(风流公子娶青楼女)(15)

张伯驹与潘素夫妇

时光荏苒,世事变迁。夫妻俩携手走过风风雨雨,从青丝到白头。

虽然岁月苍老了容颜,他们的爱却依然鲜活。

张伯驹一生都为潘素写诗,就连去外地女儿家暂住,都要以《鹊桥仙》寄来相思:

不求蛛巧,长安鸠拙,何羡神仙同度。百年夫妇百年恩,纵沧海,石填难数。白头共咏,黛眉重画,柳暗花明有路。两情一命永相怜,从未解,秦朝楚暮。

民国三大才女图(风流公子娶青楼女)(16)

张伯驹与潘素夫妇

著名画家、张伯驹的朋友黄永玉,曾看到温馨的一幕:

一次,张伯驹独自在餐厅吃早点。用完餐后,他将四片面包仔细地抹好果酱,又小心地包裹好,带回给家中的爱妻。

如果说,当初的一见钟情,让他们开始了热恋,那么曲折多舛的命运,则酝酿了更深厚悠长的情感。

曾经风华绝代的潘素,他要宠在手心;如今满面沧桑的爱妻,他更要宠在心里。

他经常对人提起:“她嫁与我时嫁妆颇多,平生来不花我一厘一毫,倒是我是她养的小儿,要处处破费。”

民国三大才女图(风流公子娶青楼女)(17)

张伯驹与潘素共同创作

桑榆未晚,爱情依旧。在张伯驹晚年,二人仍在画案前共同创作。

1982年在北海画舫,老夫妻举办了一次画展,二人合作的书画有58幅。

没想到,这是二人最后一次珠联璧合。

十几天后,张伯驹因病去世,享年84岁。

又过了十年,潘素也追随丈夫而去。

他们或许相约了来世,再续一段未了的情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