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跑龙套要叫跑龙套(跑龙套等于干杂活)

一提到“跑龙套”,大家都会往娱乐圈想,早年间,哪有什么娱乐圈啊,那都是戏台子,“跑龙套”一词就是从那里诞生的。

“跑龙套”一词源于“龙套”。所谓的“龙套”指的是戏曲表演上的一种戏服。这种戏服上绣有龙纹,且为套头装。穿这种衣服的演员通常没有台词,只是在台上走走过场,因而得名“跑龙套”

有不少的学戏的,戏演的不错,可龙套呢,他不一定会跑。一般而论,科班出身的演员,大体都跑过龙套。

为什么跑龙套要叫跑龙套(跑龙套等于干杂活)(1)

沈从文曾写过一篇名为《跑龙套》的文章,文中说:“跑龙套在戏台上像是个无固定任务角色,姓名通常不上海报,虽然每一出戏文中大将或寨主出场,他都得前台露面打几个转,而且要严肃认真,不言不笑,凡事照规矩行动,随后才毕恭毕敬地分站两旁。”

一说到“跑龙套”这词,我就想到《喜剧之王》这个电影,其中的尹天仇自命不凡,想突破“跑龙套”这个身份,梦想当一个演员,其中令人心酸的桥段令人唏嘘,难道“跑龙套”就那么卑微吗?难道“跑龙套”就不需要真“功夫”吗?

为什么跑龙套要叫跑龙套(跑龙套等于干杂活)(2)

最早,充当跑龙套的人,多由戏班里的新人担任,四人组成一个单位,叫做堂。像这类的“跑龙套”大都是侍从衙役,主要的演出活动是呐喊助威。如果戏曲所表现的是战争场面,那么这些“跑龙套”的便要从主角们的刀枪剑戟下来回穿梭,以表示兵丁冲锋陷阵,“跑龙套”的时而还要摇旗呐喊增添声势。

为什么跑龙套要叫跑龙套(跑龙套等于干杂活)(3)

你们可别小瞧“跑龙套”,这里面的学问也不少呀!若不信,你们先听听下面这首关于龙套的打油诗:龙套龙套,深藏奥妙。演员的起跑道,角儿的品德表。

“龙套”这个概念,是个抽象(非具象)的概念,它是戏曲中所有四个头、八个头的代名词。

在戏台上,所谓“四个头,八个头”是指:四龙套(红、白、黑、绿)、四青袍、四衙役、四公差、四刀斧手、四太监、四宫娥、四上手、四下手、八官兵、八将士、众英雄、众喽兵、众女兵、众神将、众仙女、众天兵、众水族、众女妖、众小鬼、等等。

被这些词吓傻了吧,原来他们要记住那么多角色?

不仅如此,他们随时准备门枪旗、红门旗、飞虎旗,或风旗、水旗、火旗、云牌等物件,这边休息没有一盏茶的功夫,那边吆喝一声,这并不脱了衣服换个行头又要上场了。

而且啊,戏班中还有多年继承的龙套队形——站门(正反)、挖门(正反)、起堂、坐寨、边一字、斜一字、一条龙、二龙出水、上下翻、倒脱靴(上下马门)、旋子扒(编辫子)、壕子口(正反)、车四门……一般人不干了几个月,也记不住。

而且“跑龙套”起到很重要的衬托作用,形成强烈的舞台美感,《贵妃醉酒》中那一大群宫娥上场时,美不美呀?美,美极了,美在哪儿?宫灯?宫缀?日月宝扇?……这些东西当然美,但是,主要还是美在“对衬”。如果其中有一个宫娥,走错了方位,那就会破坏这个“美”。

而且每个人的姿态也是设计好的,龙套者必须谨记,如下图,你要是在旁边叉个腰,那把主演的风头都抢光了!

为什么跑龙套要叫跑龙套(跑龙套等于干杂活)(4)

个人的站位组成了队形,所以每个人各司其职很重要,侯宝林先生曾在相声中把在《空城计》中走错了方位的那个龙套,好好地讽刺了一下,惹得观众哈哈大笑。侯宝林先生为什么要“讽刺”他呢?一个龙套走错了方位,值得这样重视吗?但是,你们要知道,戏曲艺术,讲究的是“一颗菜”,你别小瞧了这个龙套,正是因为他的方位出错,弄得下面的戏都无法进行了,若是观众不依不饶,在下面起哄,这就没办法演下去了。

你把“龙套”说的这么重要,有这个专业吗?过去的确有,现在没有了。过去的专门跑龙套的龙套头,可不是个简单人物,他的“肚子”必须很“宽”,必须记得很多很多的戏,而且娴熟于胸,否则,他就适应不了这个工作。

因为过去不像同学们的现在,演什么戏都要小排、连排、响排、彩排,甚至连龙套也要反复排练。过去不但戏演得很多,而且很少排练,讲究个“台口会”。专业的龙套头,如果不是个“宽肚子”,他是吃不了这碗饭的。

了解了吧?“跑龙套”不简单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