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姓的历史来源(三朝古国郭国)
郭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国家,早在夏商时期,由这个国家产生的郭姓已经流行。《路史·国名纪》记载:“郭哀,夏后御,博之聊城。”说得是郭哀担任夏朝大禹的“御龙大夫”,估计是指养马和驾车的职业,其世代受封于山东聊城。晋代道教典籍《抱朴子》说:“禹乘二龙,郭支之御。”这个郭支为郭哀后代,说明郭国世代为大禹“御龙”。这应该是关于古郭国最早的记载了,郭哀和郭支也是史籍中记录的最早的郭姓人。
“郭”的甲骨文中间一张“口”,表示城邑,四周分布为“东西南北方向的楼宇状”,意为“城邑四周的护城楼”。说明早在上古时期,族人在建城邑时,已经充分考虑到防御系统的重要性了。说白了,“郭”就是都城之外用来保护主城的效区部分,而住在城池外郭部分的民居便以此为氏,称郭氏,又可以根据所在方位形成不同的姓氏,比如东郭氏、南郭氏等。齐泯王时有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其姓氏便是因住在东城郭而得名。古郭国估计是最早建设发展城邑外郭抵御外敌入侵的国家,后来这个概念引申为住宅外沿的“廊”,所以“郭”即是“廊”。
古郭国在商朝时有个叫“郭祟”的国君,应该是继承了祖先的“御龙”技术,在夏朝灭亡后进入商朝,得以延续国祚,并继续为商王“御龙”。商亡周兴,郭国又成为周朝的诸侯国,封地不变。由于缺少史料记载,西周郭国的情况已经无从得知,《左传》中对郭国的记载只有“郭公”两个字,不见下文,由此可得知周朝的郭国爵位至少在侯爵以上。郭国的最后亡国跟它的老邻居齐国有关,根据《春秋》注释,郭国最后一任国君叫郭公赤,据推测,郭国大约在齐桓公时期被灭,郭公赤亡国后曾避难曹国(今山东定陶一带)。
据《旧唐书》记载:“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意思是我听说当年齐桓公到了郭地,问当地的父老“郭国何以亡国?”,父老说:“因为郭君能分得清善恶。”齐桓公再问:“既然善恶分明,那他便是个明君了,又怎么会亡国呢?”父老回答说:“只可惜光懂得善恶分明是没用的,还要学会知人善用,除恶必尽,遗憾的是郭君知善而不能善用,知恶而不除其尽,最后导致亡国。”可以看出,郭国主要由于自身的原因而亡国。
郭国自夏朝之前立国到春秋亡国,经历了近2000年国史,是个地道的长寿之国。郭姓起源较早,分支颇多,但郭国为氏无疑是重要一支,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4位。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山东古国——诸国,与浙江诸暨关系密切,季孙氏首创诸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