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佩妮演唱会互动音乐怎么弹(戴佩妮被动的观众)

戴佩妮演唱会互动音乐怎么弹(戴佩妮被动的观众)(1)

种种迹象表明,戴佩妮《被动的观众》是一张整体优质的专辑。就提一点,QQ音乐专辑页面,几乎每首歌曲的评论区里都出现了“全专辑最佳”的留言。如此从评选角度来讲,专辑中12首歌曲真可谓难解难分。我的记忆里,这般景象在中文专辑里已经好久没有出现过。

所以是不是可以说,《被动的观众》就是我们大家所喜闻乐见的“神专”?

就我个人听感而言,专辑优在流畅,属于从第一秒到最后一秒的润顺推进,每首歌曲都具备极高的入耳度,没有一首是“废曲”。这自然是得益于戴佩妮颇具说服力的旋律创作能力,一方面她可以写出富有可听性的旋律。另一方面,她也能够保证旋律不落俗套,在悦耳的过程里总会出现出乎意料的走向。拥有前者可以成为优秀创作者,同时拥有后者则注定拔萃。

戴佩妮演唱会互动音乐怎么弹(戴佩妮被动的观众)(2)

专辑《被动的观众》成功的关键即源自戴佩妮这拔萃的原创能力。除此之外,专辑的讨论点还涉及到“回归”,诸多评论都提到本次作品回到了最初最经典的戴佩妮。关于此,我是这样想的:其中确实有明显的戴佩妮式特质,但就此笼统地来对整张专辑进行定位还是稍显草率。因为这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这段时间内作为音乐人的戴佩妮的成熟与发展。我是感觉,专辑《被动的观众》是一个混合体,它集合了这个阶段戴佩妮的全部属性。

我们很容易就将本次专辑与佛跳墙乐队的作品进行比较,虽说差异鲜明,但里面还是存在着关联。专辑《被动的观众》中至少有三首歌曲都会令我联系到佛跳墙乐队,比如《背信者》和《密室逃脱》两首就颇具乐队的风采。另外歌曲《三四点了还没睡》更是在间奏部分直接采用卡祖笛吹奏出佛跳墙乐队作品《失眠》。如此巧妙的联动分明是在表示,此刻的戴佩妮在回顾过往也在展望未来,她在音乐中是高度自由的,正如歌曲《有何不可》所表达的要义,“不如快乐吧”。

即便是以个人的形式发布作品,她还是保持了乐队化的精神,清新民谣、流行芭乐、动感摇滚,各种风格悉数探索。各位从专辑中主要记住了甜美温暖的抒情歌曲,但也不要忽视那些肆意的部分,这些汇聚起来才是真本色的戴佩妮。

年轻

戴佩妮演唱会互动音乐怎么弹(戴佩妮被动的观众)(3)

专辑给予我的最深刻印象不止是年轻感,更是年轻态。年轻感容易流于表层,只是一种抽象的感觉。而年轻态则是实实在在的状态,具体说就是,此次专辑中戴佩妮的创作状态以及演唱状态均是呈现出十足年轻意味。

做到这点尤其难得。特别是如她这般的成熟音乐人,通常容易变得老生常谈,暮气难掩,而她,始终展现出清醒和轻盈。这点在听感层面有最为直观体现。如歌曲《随风所欲》,旋律切实如“风”似的飘逸洒脱,相呼应的编曲选择Acoustic化的吉他音色进行主体铺陈,加之随后的梦幻电子,共同营造出虚实结合的纯净氛围。随后的《小失误》和专辑同名曲目《被动的观众》则更为根源化,完全真实乐器的音色,让民谣的风味尽显,时刻都在强化“小清新”感觉。这类歌曲会使得听众瞬刻就回想起最典型也是最迷人的戴佩妮,她很会深情表达,她也很会清爽叙事。

开场这连续三首歌曲为整张专辑奠定了年轻的基调,也显示出专辑轻量化的主导思想。

戴佩妮演唱会互动音乐怎么弹(戴佩妮被动的观众)(4)

所谓轻量化,是听感体验的弛放,内里则是音乐构思的不露痕迹。比如歌曲《闹剧》,副歌部分,配合戴佩妮密集歌词的输出,编曲制造出细水般的流动动态,此刻的音乐完全跟人声完全契合,而不是在刻意抢戏。再有歌曲《多亏你啊》,木吉他基底之上配有若隐若现的迷幻电子音色,还有副歌部分出现的电子鼓组,无形中加强节奏感,提振情绪。还有歌曲《密室逃脱》,一首深得摇滚要义的作品,其中在副歌喷泄来到之前行军鼓的加入让“逃脱”的意象直观而形象。总体来讲,专辑的编曲制作值得大赞特赞,无论是由戴佩妮自己操刀还是邀请其他音乐人合作,歌曲最终呈示出极高音乐性。

也正是因为参与音乐人的多元风格化,专辑中歌曲理所应当地表现出不同。你可以沉醉在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戴式情歌中,《小失误》《闹剧》《怕冷》《后果自负》《我向往》等等,无不经典动人。你也可以领略到传统与新潮所产生的碰撞,例如《背信者》,古典味钢琴与时尚味电音交融,戏剧张力满格。当然,你也可以在酣畅的摇滚乐中尽情释压。在这方面,歌曲《密室逃脱》和《有何不可》都可以做到极致。

当然,无论风格如何,年轻态的内核都不曾改变,你势必能够从不同风格歌曲中听出美好。而从12首歌曲的风格分配来看,此次的专辑保持着很好的平衡,既不会因为一味地回归过往而显得保守,也不会因为盲目突破而趋向过激。在熟悉中存有适度新鲜感,在新鲜感中总能够寻觅到熟悉,这就是专辑《被动的观众》的特点。

细腻

戴佩妮演唱会互动音乐怎么弹(戴佩妮被动的观众)(5)

谈及表情达意,总是逃不过要强调共鸣。依照我个人看来,看似是歌曲内容越贴合普世感受就越容易产生共鸣,但实际上是,越接近创作者的个体体验才越容易触发听者的共鸣。我是说歌曲创作要讲求个体性,而不是盲目地迎合听者。这正是戴佩妮在专辑《被动的观众》中所做的事情。

12首歌曲都是其个人感触的真实记录,是自然而然的有感而发,而非应付创作需求。如此,歌曲就显露出一气呵成的顺畅感,进而确保了表达的细腻且纯粹。细腻的是情感肌理,纯粹的是阐释情感的方式。不说教,不套路,这确保了歌曲不会陷入空洞和乏味。不止如此,在抒情中戴佩妮甚至还能够寻找到全新的理解视角,让你我感受到豁然开朗。

拿《随风所欲》来讲,听这首歌曲时,各位一定会疑问为什么不是“随心所欲”,这一字之差恰好就是戴佩妮的个性想法体现。歌曲所讲的是,如果不能随心所欲,那就试着随风所欲。当你的生活无法按照自己的内心所导向时,我们是应该转变自己,试着让自己幻化成一阵风,尝试自由来去。我从听到的是与生活和解,学会变通的灵活,也是跳出内心执念,在外物中寻找自由的韧性。生活中的智慧即是,避免横冲直撞,而要如风般善于调整变化。当细腻抒情中含带着这般智慧点拨时,就会耐人寻味。

这说的是,这样的歌曲不只是触动人心,更能疗愈解围。

戴佩妮演唱会互动音乐怎么弹(戴佩妮被动的观众)(6)

还有《被动的观众》,整首歌曲的创作立意非常讲究,将现实中的感情关系通过观众视角来诠释,所谓“被动的观众”就是情感受挫之后退回到观众席“在同一个位子上彩排”,“以为多练几次/多听几次/就应该无碍”。戴佩妮创作的歌词文字,平实中饱含画面,没有精妙设计的煽情却听来撕心裂肺。这里的细腻体现在,用最为形象的手法将“暗伤”、“纠结”、“失落”等负面情绪描画,从而供听者对号入座,经受心灵的抚慰。而歌曲《背信者》则有着自我剖析的勇气,“我是一个背信者/我坏故我在”,我们习惯了控诉差错或是表露伤痛的情歌,如这般直言面对自我的作品,实属特殊。这种关注点的转换同样会带来不同的领悟,帮助我们跳脱无助的情感漩涡。

戴佩妮试图在做的就是多样化表达,基于自身所见所闻,将“我感受到的”和“我想到的”直白传达。她没有拘泥于抒情的主体导向,而是借由抒情来进行思考甚至是思辨。即便是在我们所谓的“小甜歌”中,也时刻显现出非凡的洞见。比如歌曲《小失误》中“为何不为小小的失误大肆地庆祝”就有望成为未来面对生活时和处理关系时的秘籍。

听感层面的舒适会让我们愉悦,而内容层面的深入则会令我们着迷。作为唱作人,戴佩妮在这张专辑中达成了两个层面的兼顾,所以其实可以说,专辑《被动的观众》全面出色。

戴佩妮演唱会互动音乐怎么弹(戴佩妮被动的观众)(7)

“被动的观众”实质上是在主动做自己,专辑全程处处都有以“我”的口吻在叙事表达,如此既是表明在讲述属于自己的经历,也是在突出强烈的自我,这从始至终都是一张以我为主的专辑。戴佩妮按照自己所熟悉和擅长的方式阐释着丰富而曲折的情感故事,带我们共温人生百味,最后还不忘在《我向往》和《有何不可》这样的歌曲里带来希望和期许。

因为有百味在先,随后的鼓舞和善意就愈发具备感染力。这也证明了戴佩妮的自我是个性,但不是冷峻。在我看来,专辑《被动的观众》从来都不缺乏热情和温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