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蛇长期定时出洞晒太阳(河南大蛇坟头晒太阳)

蛇是十二生肖之一,也是比较有灵性的动物。它代表着一大类成员,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它们的分布,大约有3000种蛇类。其中10%-20%携带对人体有伤害的毒性,但大部分还是无毒蛇类。蛇是地球上比较古老的物种,实际上在恐龙灭绝之前它们就存在于地球之上,在进化的道路上退化了四肢,采用特殊的方式动作蜿蜒前行。

大蛇长期定时出洞晒太阳(河南大蛇坟头晒太阳)(1)

人类天生惧怕蛇类,这是来源于骨子里的恐惧,即使面对一些无毒无害的小草蛇,只要见到它们蜿蜒前行的状态就令人害怕。可想而知,在进化的道路上它们对于人类的祖先威胁很大,这种恐惧感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

但实际上蛇是地球上比较重要的一类物种,它们的存在对于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食物链中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毒蛇固然可怕,但是它们的种群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预和影响。

大蛇长期定时出洞晒太阳(河南大蛇坟头晒太阳)(2)

河南一地出现大蛇,坟头晒太阳

蛇类在我国多分布在南方大部分省份,而河南大部分为平原地区,当然也存在很多名山,蛇多喜分布在靠山的地方。河南大约有3科25属34种蛇类,其中毒蛇有六种,其余都是无毒蛇以及蟒蛇,比较常见的是2米多长的菜花蛇。

根据新闻报道,在河南商丘宁陵县柳河镇的某村一个坟头上出现一条大蛇,它每天定时来定时走,专门在那一个地方晒太阳,这引起了周围村民的围观,甚至在现场还出现了燃香祭拜的场面。当然这实属不应该,围观当吃瓜群众可以,如果去祭拜蛇就太迷信了。

大蛇长期定时出洞晒太阳(河南大蛇坟头晒太阳)(3)

由于围观人数很多,踩踏了周围的麦苗,甚至还出现了警示牌“文明观蛇,靠边走,脚下留情”等字样。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条大蛇已经在这里很长时间,最早在1月24日就有人发现它,到今天为止已经将近一个月。这条大蛇差不多每天都是上午10点多出现,到下午3点多离开。虽然周围聚集的村民挺多,但是这条蛇表现的挺迟钝,并没有表现出攻击的迹象,当然也没有惧怕,只是在那里静静地晒太阳。

大蛇长期定时出洞晒太阳(河南大蛇坟头晒太阳)(4)

这个季节正值蛇类的冬眠,为何这条蛇不用冬眠?

蛇是变温动物,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随着周围的环境变化,如果温度过低就无法运动全身僵死了。因此冬季到来,蛇多会挖洞进行冬眠。而根据专家的介绍,在坟头出现的这条蛇也应该说处在冬眠的状态,只不过当天气转暖,气温略高的日子,冬眠的蛇醒来晒晒太阳也是常事。

大蛇长期定时出洞晒太阳(河南大蛇坟头晒太阳)(5)

附近的很多村民比较迷信,认为这种现象很特殊,毕竟一条大蛇连续近一个月出现在坟头晒太阳,这件事情还是比较怪异的。在河南蛇类也并不是那么常见,而此次它的出现尤其是在坟头,自然引起吃瓜群众的围观,这也无可厚非。

蛇是一种动物自然没有所谓的时间观念,但是它能近一个月每天都是10点左右出现,3点左右消失,可想而知它根据的是光照和温度,这是大部分物种都能掌握的本领,这样一看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我看河南山丘最近的气温还是比较高的,日出后温度超过10摄氏度,午后温度超过20摄氏度,最低温度在晚上也五六度左右。

大蛇长期定时出洞晒太阳(河南大蛇坟头晒太阳)(6)

而蛇类的冬眠大多数都是温度低于7-8摄氏度的时候,当温度上升超过这个8摄氏度左右,它们就会从冬眠中醒来寻找阳光充足的地方。

对蛇类的迷信,这是从老祖宗时期就开始的

远古时期人类迷信或者信仰某些动物,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在早期科学理论技术等都没有发展起来,面对复杂的生存环境,很多自然现象我们都没有办法去科学的解释,未知的东西总是最令人害怕的,因此远古人类多是信仰图腾等,用虚构的故事来解释“未知的自然现象”。

大蛇长期定时出洞晒太阳(河南大蛇坟头晒太阳)(7)

而随着发展人类了解的知识技能越来越多,可以很好的解释自然现象,那么曾经的迷信或者信仰的图腾可能就失去了它本来的作用。

蛇是地球上非常古老的一类生物,在远古时期有很多部落部族以蛇类为图腾,有一种说法认为龙的由来就是不同图腾的组合,因为部落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碰撞融合,那么信仰的图腾也会融合。而龙的基础可能就是蛇,在民间也有“大蛇为蟒、大蟒为蚺、大蚺为蛟、大蛟为龙”的说法。

大蛇长期定时出洞晒太阳(河南大蛇坟头晒太阳)(8)

(很多古桥下悬宝剑,多有防止走蛟之意)

说在最后

蛇是地球上比较重要的一类生物,很多种类都已经成为保护动物,拒绝捕蛇吃野生动物,这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当然也是在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工作上出一份力。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