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西检杯少年说法)

兰州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西检杯少年说法)(1)

“西检杯”

“我是小小普法员”

兰州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西检杯少年说法)(2)

“少年强则中国强”,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寄予了深沉的期待。青少年法治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必然内容,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城检察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联合西城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持续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连续二十余年打造“西检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在持续优化法治宣传“品牌”的同时,全面营造青少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浓厚氛围,不断提升青少年的法治能力和法治意识。

如今,第二十三届“西检杯”如期而至。在预赛环节的中学生组比赛中,全区共有35所学校选送了118篇普法宣传作品。小作者们以“我是小小普法员”为主题,从中学生视角,立足身边人、身边事,传递法律知识,讲述法律故事,一方面展现了西城区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西检杯”二十三年来良好的普法成效。

在第九个国家宪法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特意选取了七篇获得优秀奖项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眼中的宪法吧!

兰州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西检杯少年说法)(3)

演讲者: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

高三3班 聂 毓

今日之法,可同民乐

清代陈昌治刻本的《说文解字》对“法”的解释为“刑也”。这是古人对“法”最粗浅,最原始的理解。“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古代法律的出台仅仅是为了社会治安,但其体现在文字上,也直观地告诉世人,这个东西的存在,就是为了约束你的行为,惩罚你的过错,待你以刑。那时的“法”,是冷若冰霜的,不近人情的。

但随时代的发展,在新社会中,“法”的存在,好像又不那么令人闻风丧胆了。是的,“法”变了。

2021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出台规定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务,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规定了平等,自愿的原则,充分维护不同情况下公民的权利,保护女性群体的利益,让她们不受压迫与骚扰;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让他们拥有平等的劳动生产,享受生活的权利。可以说,《民法典》的出台,让平时对“法”“敬而远之”的生活于市井的百姓明白起来,原来“法”,使人们拥有平静生活的最后一道承重墙。

普法,顾名思义,将法律普及。而让法律普及的第一步,就是让人们不再躲避法律,不再畏惧法律,让法律被人们接纳,让具有社会属性的公民,都在法律的阳光下前行。人们拥抱法律,也就享有了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应该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综上,今天我的“普法”不想仅仅呼吁大家都遵纪守法,因为罗翔老师曾说,遵纪守法是人类最低底线,生而为人,我们不仅要学会“听话”,更要明白界限,懂得坚守。“法”于民而言,不是束缚的网,而是保护的刀。是在面对不公与欺诈时,最有力,也最公平的刀。它平静如水,从不向权威倾倒。

今日之法,脚下扎根,向上生长。扎的是公理的根,长的是靓丽的叶。我们生活在“法”之下,被保护,被关怀,被在意,被温暖。同时,也依着“法”学会爱人,学会正义,学会勇敢。可以说,普法的意义就在于,让公民都敢于声张正义,不唯唯诺诺,让社会风气良好,不使黑暗蔓延。

一生温暖纯良,良法中的公民,能够选择不舍爱,不舍正义,不舍清澈善良。

新时代,“普法”的第一步,是让身为公民的我们,清楚的知道,世间万千蝇营狗苟,但是要我问心无愧,终有一把伞,替我挡雨,撑我前行。

兰州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西检杯少年说法)(4)

指导老师: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 潘 蔚

兰州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西检杯少年说法)(5)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它一切法律都必须依据宪法而制定。宪法规范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同时也是学生的法律武器和护身符。

学生学习宪法,可以认识自身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增强公民意识;

学生学习宪法,可以摆脱鲁莽,拥有理智,远离脆弱,变得坚强;

学生学习宪法,将法治精神根植于心,做个守法、懂法、用法的好公民,在法治的蓝天下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检察官寄语

兰州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西检杯少年说法)(6)

西城检察院

第一检察部 文春霞:

始终秉承着传播法律知识、树立法治信仰的初心, 今年的西检杯初赛,在传统的知识竞赛形式之外,让中学生化身“小小普法员”,通过讲述身边人、身边事,思考自己与法律的“链接",真正做到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实现法在身边,更在心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