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亿神州尽舜尧油画 六亿神州尽舜尧

从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孟子的“天下观”影响颇为深远,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六亿神州尽舜尧油画 六亿神州尽舜尧?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六亿神州尽舜尧油画 六亿神州尽舜尧

六亿神州尽舜尧油画 六亿神州尽舜尧

从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孟子的“天下观”影响颇为深远。

天下定于一——

一天,梁惠王向孟子发问:如何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的回答是“定于一”。梁惠王接着问:“孰能一之?”孟子的回答是“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汉代学者赵岐说“孟子谓仁政为一也”,即统一于“仁政”之意。南宋理学家朱熹则认为,孟子是希望统一成一个国家。其实,孟子的“定于一”既指施行仁政于天下,又包括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一方面,天下应具有一种共通的价值认同,即“仁政”与“王道”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体系。另一方面,天下应是一种和平、安宁与安定的状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秩序井然。所以,孟子才会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天下人之天下——

弟子万章曾问孟子:是尧把天下给舜的吗?孟子说: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万章接着问:舜有天下,是谁赋予的呢?孟子直接回答:上天赋予的!孟子认为,尧把舜推荐给上天,上天接受了;又推荐给人民,人民接受了。这就是上天的示意。

在孟子这里,上天的肯定与人民的肯定是合二为一的。甚至,上天最后也是听人民的。由此,一种“主权在民”的天下观念呼之欲出。

得民心者得天下——

“仁”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在孟子心中亦有崇高地位。孟子的“仁”主要指“仁政”与“王道”,具有政治治理的意涵。

一是得民。得民必先保民,“保民而王”。如何保民?孟子的基本主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让民有“恒产”,使其能够“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二是尊士。孟子的“仁政”是一种“德政”,要让“有德者执政”,要“贵德而尊士”,即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尊重和使用人才。

三是良序。孟子认为,社会秩序和谐,就必须推己及人。为此,他尤其重视教育的作用,主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平治天下,舍我其谁——

孟子把尧舜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和目标,也鼓励每一个人都如此。他甚至明确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体现了鲜明、强烈的平等主义思想。毛泽东同志“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也是受此启发而写就的。

孟子还主张,在“平治天下”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正如顾炎武所言:“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据此,梁启超精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孟子虽然强调每个人都要有社会责任意识,但并非主张人人从政。孟子的“君子有三乐”,就没有一“乐”是与“王天下”有关的。他反倒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总之,孟子的“天下观”,可以说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具备政治与社会良序、强调和平安定且每个人都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美好社会构想。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夏斌 题图来源:朱瓅 摄影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徐恺 徐光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