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很有故事的成都(一首成都带我们重新认识了那个安逸舒适的城市)
如果你没去过 成都 ,那么你一定要去一次。如果你已经去过了 成都 ,那么我相信你会去第二次、第三次、第很多次…… 成都 这个城市我已经去过不下数次,但每次只是当个匆匆过客。大都把它当作川藏线或者去 川西 藏区的集结点。虽然也去过一些诸如春熙路、锦里、宽窄巷子、熊猫基地等一般游客初次来 成都 喜欢去的景点,却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甚至可以说好多老外都比我更了解 成都 。好像忽然一夜春风,赵雷的《 成都 》让这座城市又火了起来。但他描述的似乎不是我所见的 成都 ,事实上 玉林 路的尽头并不有小酒馆。于是我在微博中问,你们心目中的 成都 到底是什么样的?收到最多的回复是:火锅、惬意、适合养老,还有一些带有自己小情结的想法。 成都 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以前听过一句老话叫“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大概意思是,年少的时候来到这里安逸的生活会让你失去了斗志,老的时候习惯这里舒服生活的你会离不开这里。
第一章 逛1.1 人民公园第一站是人民公园,问了几个 成都 都朋友,都说如果想拍人文一定要去人民公园。很多歪果仁都喜欢去这里感受 成都 文化,那我也抱着好奇的心去一探究竟。之所以第一站选择人民公园,也因为正好是周末,哪里都不少人,而拍人文正好不怕人多,于是选择了最多人的公园去拍。看看 成都 人周末都在干嘛。
从人民公园地铁站出来抬头便见公园内高耸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这里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由川汉铁路公司筹款修建,为砖石结构,由碑台、碑座、碑身、碑首四部分组成。纪念碑碑台仿照铁路月台修建,呈圆柱形。碑座与碑身为方锥形,其中碑座四面分别是铁轨、火车头、信号灯、转辙器和自动联接器的浮雕图案。而碑身四面嵌有长条青石,四面都刻有“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字样,由当时 四川 书法家张夔阶(东)、颜楷(西)、吴之英(南)、赵熙(北)分别用楷、草、行、隶4种字体书写。
向前不远经过一座凉亭,亭内有一块石碑,正面以草书阴刻着金水溪三个大字,背面是金水溪记。原来旁边这条便是昔日 成都 的护城河金水溪。我感觉自己来对了地方。
进门不远便见一群唱红歌的老人家。为首的红衣老都精神抖擞,指挥动作有力激昂。
随着红衣老者的手势,两边的公公婆婆默契地演绎着二重唱。
走近看,原来他们手里都有一本厚厚的歌谱。
人群内还有数位老者演奏着乐器为大众伴奏。我发现每个城市叫人民公园的地方都一群这样的红歌爱好者。身处他们之中,很容易就被他们激昂的歌声带动,情不自禁地热血澎湃起来。
但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就有人不为所动,悠悠闲的独自发呆,偶尔吸一口手上的香烟,然后慢悠悠地味出阵阵烟雾。
另一边厢,是一群耍太极的人。
而且不乏年轻人,从他们专注的神情和身体姿态可以看出已经进入一个忘我的境界。
公园真是个汇聚了人间百态的地方,小时候最喜欢光顾的路边摊,这里还是一样。
油炸食品、臭豆腐味道秀刺激,但很受小朋友们欢迎。
周末了,老俩口带着放假的小孙子逛公园是多么惬意。
这个周末人民公园正好有菊花展。
长焦镜头加独脚架拍花的老法师乐在其中,骄傲地向围观的大妈展示自己刚才的作品。
如果说刚才那些你都特别熟悉,没什么新意。那下面这这位用茶壶作武器来练功的老人家绝对会让人眼前一亮,不约而同的赞同这很 成都 啊?
如果说有什么是 成都 人的标配,除了火锅、麻将,就是喝茶了。朋友推荐我们要在人民公园的茶馆内好好休憩,喝一杯盖碗茶,看看周围的人。
麻将大都在居民楼里,火锅大都在街上或商场里,而公园最常见的就是茶馆了。它甚至成为午后老 成都 人的标配,一种惬意的符号。
一碗盖碗茶,独自一人,或三五老友,聊天聊地聊人生。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和我们 广东 的茶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找个角落的位置,每人点了一杯茶,加上一包花生瓜子,休闲的唱茶时光便开始了。服务员给我们两个盆子,老 成都 告诉我们,一个用来装零食,另一个是用来装拨出来的花生壳之类的垃圾。每桌一个热水壶,喝完杯中茶,便可以自己添水再泡。这么我们东南沿海喝的工夫茶有点不同,少了诸多讲究,但这种自斟自饮更显惬意,我反而很喜欢,对于我来说,喝茶除了喝茶的本事,更多是喝的是一份自在心情。
采耳这项 成都 茶馆独有的服务,把惬意发挥到极致。茶馆里捶背、采耳的民间手艺人肩上挎着一个小箱子,里面是他们的家伙器具,通常这样的师傅都是采耳、捶背一起做,当然也可以分开。采耳的过程感觉很轻巧,采耳师傅小心翼翼,原本让人很紧张的事,没想到客人在采耳的时候居然打起了呼噜。难道采耳真有那么舒服吗?
如果想看看老 成都 人是怎么生活的,人民公园可以一逛。据说这里的广场舞是 成都 最权威的,别的公园的大妈都会来这里观摩学习。我去的时间没对上,没看到。想必也是 成都 的一朵奇葩。
1.2 东郊记忆
创意园对于年轻人,就像公园于老人。真的是无时无刻,创意园里都很多年轻人。
成都 的东郊记忆,可以说是 成都 最有名的创意园了。这里前身是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 成都 国营红光电子管厂(代号773厂)。
2009年, 成都 市利用东郊老工业区中的原 成都 红光电子管厂旧址,将部分工业特色鲜明的厂区作为工业文明遗址予以保留,欲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打造成音乐产业基地。但始终不愠不火。
2010年底,东郊记忆再度开始改造,为完整保留计划经济时代工业建筑的特色,同时把各种构造复杂的厂房改造为商业用建筑,项目聘请了国内知名设计师刘家琨做项目总设计师,并汇集了国内知名建筑师对园区内部分单体建筑进行专项设计。
现在的东郊记忆成为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成为 成都 网红的新聚集地。甚至很多外地朋友也特地要来此打卡。
我也慕名而来,但我这次不是来这里拍模特的。只是到处逛逛,看看 成都 人的生活。
旧厂房的外墙被画上时尚的巨幅涂鸦。
旧时代的高大烟囱依然被保留。
也许是因为内部还在装修,原本生产车间的操作台被移到了户外摆放。
这里有很多怀旧元素,很多影视、摄影团队喜欢来这里拍摄。
当然还有很多淘宝、微商等拍产品的。走在里面,到处都能看到正在拍照的人。无论是商业,或是自娱自乐。
整个东郊记忆的区域很大,但还不是完全都开放的。我也只是随便逛逛,并没有特别细地逛齐每一条街。
这里很多怀旧的元素,修旧如旧,很有感觉。例如这生锈的报亭、旁边旧款的电车。
这里既然是音乐公园,自然也少不了音乐。一边是弹着吉它拍抖音玩直播的年轻人,一边是一群自娱自乐的老人家。
我更倾向于拍拍这群退休老人的生活,或许他们年轻时就在这个地方奋斗工作,年老后还能在这片土地上弹弹琴唱唱小曲,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生活?
1.3 文殊院
文殊院真是个要重点推荐的地方。它的名气没有武候祠、杜甫草堂、宽窄巷子这类地方那么大,正因如此,没有大批旅游团来此,反倒是个可以拍点好照片的地方。
武候祠的红墙竹影很有名,但我在文殊院找到的红墙树影却也别有韵昧。
也许下午来这里特别合适,斜阳的角度把古树、石雕的影子投射在文殊院古朴的红墙上.
如此有东方韵味的地方,无怪乎文殊院成为 成都 本地汉服爱好者约拍的一个有名的地方。
文殊院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隋朝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又改回信相寺。
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建筑俱焚,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
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信相院荒废的遗址,栖身于两株古杉之间,秉持禅修,结茅而居。不久之后,禅师修持卓异,在禅定中显现火光瑞相,老百姓觉得神奇而不可思议,认为他是“文殊 菩萨 ”现世。由于百姓对慈笃禅师密行的仰慕,于是感得官府、士大夫的鼎立支持,遂更名为文殊院。至清末,文殊院已经成为长江沿岸四大禅林之首。
领取三支免费香,烧完香许下心愿,再排个队摸“福”,这是大多数 成都 人都知道的文殊院参观流程。不像一些收高价门票烧高价香的寺庙。文殊院不是以赚钱为主要目的。这是我心目中寺院的样子。
文殊院坐北朝南,殿宇五重,进山门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土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与东西两侧的钟楼、斋堂、廊房等建筑浑然一体,庄严肃穆,古朴宽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各殿堂之间有长廊密柱相连结,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房舍为木石结构,柱础石琢磨精细;柱上斗拱雕饰玲珑。
文殊院文物荟萃,宝物众多。寺内供奉大小300余尊佛像,有钢铁铸造,有脱纱、木雕,有石刻、泥塑,十分丰富。从年代而论,有出土的梁代石刻,有唐宋年间铁铸戒神,更有清代青铜铸像,还有 缅甸 玉佛,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寺内还珍藏明清以来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此外,还有 印度 贝叶经、唐代玄奘法师头骨、唐代 日本 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华严经》、《楞严经》和《法华经》等经书)等佛教文物。
文殊院是我见过的保存比较完好的寺庙,全木质结构,不像很多寺庙要么翻修要么才重建没多久,看似威严大气,却没有一点历史厚重感。也许这也是很多人愿意来文殊院的原因吧,至上是我爱它的原因之一。
文殊院现存建筑乃典型 川西 平原古建风格,全木质建筑,原汁原味非常的有年代感,六重正殿依次正对山门的中轴线上,气势恢宏、巍峨壮观。
无论春夏秋冬,文殊院的凉亭下总是聚集了老年人。看看报纸,聊聊最近的稀奇事,几十年的老街坊,多的是一份你一说我便懂的心领神会。
文殊院的安静闲适不仅吸引了老年人,也有很多 成都 人喜欢周末一家大小来这里逛逛。
甚至不少外国人也慕名而来。
文殊院在 成都 人心目中的地位一直挺高,为什么?院内供奉的文殊 菩萨 是智慧之神,很多人说这里很灵,尤其是求子和求高中所以一直香火很盛。
不管他们求什么,都希望他们心想事成。虽然我是无神论者,不过我还是对文殊院有非常的好感,因为这里没有那些骗你烧香解签的勾当。我也相信人是需要有信念支撑的,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信仰能让人坚持信念,最终达到自己期望的理想境地。
中国 人受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不管是否是信徒,走进寺院里,都还是想烧烧香,拜一拜,为自己和家人祈愿,如果是家里有什么变故的人,会更加笃信,虔诚的跪拜庙里的每一尊佛,愿佛主保佑!但大家一定要记住,佛教教义是不支持佛教弟子占卜算卦,所以正规的寺庙都是没有求签解签的,避免上当受骗!
转到文殊院后面,这边比起前几进的空间要宁静许多。香客大都集中在前面,而后面更尽一个秘境之地。
斜阳把树叶映照得金黄
其实我来的时候,银杏树还没有黄透,但在侧逆光的映照之下显得通透明亮,煞是好看。
阳光穿过窗户,投射出斑驳的色彩,此刻的心情很是宁静。
透过两重窗户,看见一位女模特正在摆拍。
两位老法师围绕女模特拍了足足一下午,甚至还用上了离机闪光灯。
我也就远远蹭拍了几张。
文殊院最深处的文殊阁,同时还是空林佛教图书馆,是文殊院开设的以收藏佛教经典为主,兼及文史哲图书刊的专业图书馆。 成都 的朋友告诉我,这里为佛教感兴趣的市民提供服务,只要持身份证登记就可以在这里借阅书刊。
在藏经楼,收藏了各种佛经上万册,其中有康熙皇帝御赐的《药师》、《金刚经》等,十分珍贵。 寺内还珍藏明清以来书画珍品。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以及康熙临宋代书法家米芾的《海月》条幅
文殊阁内打坐冥想的人们。
文殊院真是个让人心境宁静的地方。人们在这里,就像这里的鸟儿一样悠然自在。
成都 景点各不同,却哪里都有喝茶的,文殊院旁同样也有一个喝茶的地方,15元一碗茶,花生瓜子投币自取,当然也可以自带食物,随便你坐到什么时候,如果天气好,很多 成都 人一早就会来,在文殊院烧烧香,就到这里喝茶,中午去附近吃个饭,下午继续喝起。
如果仅仅是普通的茶馆,还不足以引起我的兴趣,这个禅意十足之处,也是个让都市人回归宁静的地方。
除了喝茶侃大山,这里还可以让你静下心来,学习一种未接触过的乐器,又或者练练书法。
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很容易回到一个心无杂念,接近于入定的状态。
来到这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成都 的慢生活,绝不是肤浅的一个“懒”可以概括的。这里是个让人脱离浮华,找回自我的一个地方。
成都 除了市井的一面,更有雅致的一面,而它们共同的一点就是“闲”。
1.4 武候祠武侯祠可以说是 成都 最有名的景点之一了。所以哪怕我不是周末去,也同样游人如织。要想在中轴线拍张少人的照片是不可能的了。还有网红的竹影红墙拍张无人的照片也要守好久。
武候祠又叫汉昭烈庙。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 中国 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我来这里主要是想拍里面的竹影红墙。它曾出现在很多宣传 成都 的画面中,成为 成都 的一个ICON。
大门口的 石狮 历经沧桑,早已斑驳。
里面游人颇多,只好拍拍这里的牌匾、石碑等。这些在书法爱好者眼中都是珍品。
有名的《前出师表》
偶尔人群散去,能拍到几些挺有韵味的照片。
武侯祠后有一座 三义 庙,它是 清康 熙初年由 四川 提督郑蛟麟始建。乾隆四十九年因焚香引起大火被毁,三年后重建,道光二十二年又曾全面修葺。现在所见建筑和匾联主要是道光年间的遗存。其建筑为混合结构,四朝五殿,规模宏大。后渐坍圮,仅存少量建筑尚完好。1998年,因城建需要由提督街迁建到武侯祠内的。
我尽量避开人群,想找一处宁静之所。
红墙边的盆景园,我似乎接近自己要找的感觉了。
从武侯祠通往刘备的“惠陵”之间有红墙夹道相连,相信每一个来武侯祠游客都不会错过这著名的红墙竹影!其实我来武侯祠就是冲着这段红墙竹影而来。
可惜我遇上了阴天,竹影无处可寻,红墙亦显得暗淡。
但另一端红墙似乎被重新刷过,颜色又鲜艳很多。
这段 成都 的网红墙,几乎无时无刻都很多人。如果你看好一个构图,真的要蹲守很久才能拍一张无人或者少人的照片。
其实这里很适合拍些古装的照片,可惜,今天缺个模特。
惠陵前的神道,两旁是守陵的神兽。
除了翠竹,金黄的银杏和红墙的搭配也是非常协调。
整个武侯祠景区还是挺大的,除了最出名的几个地方,其实还有很多空间等着你自己去现。
成都 随处可见的茶馆,在武侯祠也不例外。
1.5 黄龙溪古镇成都 人周末或假期会去哪玩? 成都 的朋友建议我有空可以去 黄龙溪 古镇看看,他说,我们平时就喜欢带着小孩子到那边逛逛,特别夏天时,小孩子在浅溪里玩水,大人在岸边的茶馆喝茶聊天,安逸哦。
黄龙溪 靠外面的一段其实是 新建 的仿古城,但人流特别多。
仿古城是华侨城集团建设的一个商业景点。
网红的拉面哥在教徒弟,女徒弟似乎不太能掌握个中精妙。
拉面哥看不过眼,亲自出手示范。果然大师一出手就技惊四座。
招牌的妖娆笑容
对面不远有梨园,可以看川剧变脸,也可以租戏服拍照。
古镇的银杏已经变成金黄色。
街角有歌手在演唱,唱着一首慢悠悠的民谣。
走到 黄龙溪 的小河边,这里夏天是小孩子们戏水的胜地,大人就在岸边喝着茶。秋冬季就没那么往日那么热闹了。
环绕着 黄龙溪 古镇的河叫府河,是岷江的支流。河里有快艇、画舫等供游客乘坐,但我不是很感兴趣。
我宁愿在古镇里随便逛逛,走着走着便到了真正的老街,和刚才经过 新建 的仿古街不同,这里更加狭窄,店面也更小,更有年代感。
老街铺的青石板路久经沧桑,已经不是那么平整。
小饭馆挂着特色的腊肉香肠等,各种食材、青菜也摆好了。不过现在不是饭点,没有客人上门。
店主正围观着隔壁邻居在打麻将。麻将也算是慢 成都 的一个代表吧。
老街上有复原的当铺。
这里展示着旧时的场景。
前行不远还有一座复建的城楼,只是实在太新,一看就知道不原本的古迹。
城门内有老人在叫卖花环。
老街这边比起刚才人头涌涌的商业街要有感觉得多,很有生活气息。
除了游客,这里还是以本地居民为主。
来到 镇江 寺旁,我们不想再逛了,就在旁边的茶馆坐下。
想不到这还是间有点故事的茶馆,曾经有不少电视剧是在此取景的。
找个靠河边的位置坐下,每人点一杯盖碗茶。
虽说不是什么好茶叶,但喝的是一份自在的心情,也就没有诸多挑剔了。
隔壁 镇江 寺的大师过来茶馆和掌柜唠嗑,顺手抓拍了一张背影。
天色渐暗,不少商户开始收店了,这种用木板一块块拼回去的门,真的很有旧时的味道。
这种生活气息正是古镇依旧活着的源泉。
从老街出来,穿过小河又回到了新街。
黄昏已至,夜幕即将降临,街上的人少了很多,下午这里可是人头涌涌,想拍张照片都无从下手的。
随着人群散去,古镇渐渐宁静下来。其实这才是古镇本来应有的一面。
第二章 吃要深入了解一个地方,一定要从当地的饮食开始,特别是 成都 这个地方,川菜是其最有名的一个ICON。一说起 成都 ,十个人有八个都会马上想起红彤彤的川菜和火辣辣的滋味。特别是当下川菜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回到 成都 寻源,吃一口正宗的川菜更是我心中的一个愿望。如果说有一些地方,只是为了吃也值得一去的,那么 成都 肯定是其中一个代表。
2.1 成都吃客(致民路店)
还没来 成都 就听说过 成都 吃客的名号了,点评网上2017、2018年必吃榜餐厅, 成都 川菜热门榜榜首。这是家什么样的餐厅呢?我到 成都 第一时间直奔这里,致民路是条生活气息很浓的街道,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条食街了。 成都 吃客在二楼,但一楼的门面坐满了等位的客人,果然夸张。看来要追逐这种名店,排队是必备的仪式。说来真巧,我第一次来 成都 ,住的青旅就在 成都 吃客的隔壁。就是从这里开始,我开启自己多年的旅行生活的。
进店就看到收银台后用木牌子把菜名一个个挂出来,倒是很有旧时的感觉,但这家店是比较新派的装修风格,是现在很时兴的新中式风格。
来这里的大都是小情侣或者闺蜜聚会,倒是我们两个大男人坐一桌比较少见。看着邻桌正在大快朵颐,我也赶紧下单点菜。
这里上菜很快,不一会儿我们点的都上齐了。
最先上的绝情蛙,一上来的就是个大挑战,据说是道辣哭 四川 人的菜。和我一起来的小张本来就是个不吃爱吃辣的 成都 人,看着红彤彤的一盆,已经望而却步。小米辣、泡椒、野山椒剁碎之后搭配牛蛙成了这道绝情蛙。果然厉害,小张不吃,是我一个人把它干完的,辣得肚子冒火,但却十分开胃。
烤冒火脑花,虽然名字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经过刚才绝情蛙的考验,这就不算什么了。这份烤脑花像芝士一样滑腻,绵绵的,又像脊髓,很赞!在 成都 ,最不能错过的就是脑花这种美味。 四川 人爱脑花,吃出了百般花样。串串冒菜店的冒脑花、街边的卤脑花、烧烤摊上的烤脑花、大排档下的爆炒脑花,还有煎脑花、脑花面等系列。
这个是每桌必点的雀巢掌中宝,完全是靠夸张的造型取胜啊。花盆上的树杈上架着个鸟巢,鸟巢里甚至还有蛋。这是多么吸睛的一道菜啊。实际它只是茶香鸡中宝。也是我们抱着好奇心理跟风点的一道菜。
除了辣,这里还有些创新的川菜让人很惊艳, 比如 这道裸奔坨坨虾。泡在滚烫的热油中拿出来,一上桌就闻到扑鼻的香味。想是这热油内必定内有乾坤混合了各种香油和香料,才能这么香。为什么叫裸奔呢?因为虾壳和虾线都给你剥掉了。你只需要优雅地把它放进嘴里就可以了。我想它一定是为我这种平时懒剥虾壳的人而准备的。
纸上焗鲜鲍,可以说是我吃过的最奢华的方便面之一,鲍鱼和蟹柳,在新鲜花椒和小米椒的调配下,让人食指大动。这才是方便面广告里面那些动人的配菜嘛。终于在 成都 吃上了一回,难怪让我感动涕零,我发誓,不是因为被辣才流泪的。
吃完一堆辣的,再吃一小碗红糖豆花,这才是 中国 人讲究的中和吧?总之我来 成都 这几天,每顿都要吃上一道甜品,感觉特别舒服。
2.2 马路边边麻辣烫(致民路店)
昨天晚上在 成都 吃客门前排队,发现了旁边这家马路边边麻辣烫同样很火,也是排队排得里外三层。于是决定第二天中午和几个朋友过来试一下。
这是间装修很有年代感的店,从桌椅、墙上的画像、店面的布置,甚至用的锅和搪瓷碗碟、用来装串的小笸箩,都让人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感觉。
店内的过道也被布置得很像街头小摊的感觉。但其实里面有空调,整个环境还是挺舒服的。
复古的街头元素随处可见。
开放式的冰柜里有各种串串,客人可以自选喜欢的品种,结算是按串串的竹签来计算,一根签算五毛钱,素菜类大都是是一根签,一些比较贵的食材是同时有两根或者三根签子的。
平时火锅吃的鸭肠、毛肚等,这里也不可缺少。
我没有细数有多少种,随便一看都有近百种吧。
串串的品种多到让人有点选择困难吧?但价格都比较实惠,所以一次性把所有东西都拿了,一样样地试,不试过,哪知哪个才是真爱呢?
这是招牌上推荐的干碟,但我习惯加点汤,也就变成了原汤碟了。
别看着一锅红汤,其实不太辣。喜欢辣的朋友根据自己口味再蘸碟里的辣椒面和调料。
除了串串、冒菜外,还有这些凉拌的小菜可以点,看着红彤彤的,但是比起串串来,这个其实并没有那种辣。兔腰子、蛤蛎、百叶、小土豆,最爽的红糖冰粉也得来一碗,想吃主食那就来一碗白米饭,配着串串和冒菜真是吃到撑!
开心花甲,这种经典的街头小吃,是这里不可错过的。
除了吃的,喝的也不少有啤酒、白酒,还有店家自制的米酒、苦荞茶,极具特色,但我这个 广东 人还是坚定地支持喝了多年的王老吉,没法子,吃香喝辣最怕上火。
2.3 如在蜀老火锅(玉林店)在 成都 是必须要吃火锅的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吃火锅等于没来 四川 。当地的朋友推荐了这家在 玉林 路的如在蜀老火锅。说这是一家让一切回到简单,让火锅回到火锅的火锅店。
晚餐时间很多人,我们等了一个小时才等到大桌啊。可见人气是相当之旺。这间店面装修融入了草堂元素,就好像真的是在杜甫草堂吃火锅。让人不管从味道还是感官都深切体会到什么是老 成都 。整个如在蜀的厨房都明挡呈现,让大家看到整个配菜,打锅的全部过程,而所有的小吃,冒菜等也在大厅的展示台进行操作,让大家近距离的看到每一道小吃的制作过程,除了让大家吃的安心,也能向外地的朋友传播 成都 本土的美食文化。
特地叫了个奔弛锅,就是分成了三种口味:麻辣、酸汤、清汤。我最喜欢老火锅牛油锅底,辣度适中底味醇厚,锅底里面有豆芽和手工现磨的豆花,锅底自带的这两样东西就足够惊艳味蕾了!另外两个是为了不太难吃辣的朋友准备的。结果出乎意料的结果是一个 成都 人直接只吃清汤,另一个 四川 人也被辣得不行,半路放弃,剩下两个 广东 人和一个 山东 人自此至终吃麻辣锅。真是颠覆了大家的传统印象。
毛肚是这里的招牌, 成都 人教了,筷子夹着一块毛肚放红油锅里七上八下就是毛肚最完美、最爽脆的状态了,烫老了口感就会变涩了。
鹅肠,也是我最至爱,同样很讲火候,煮老了就不好吃了,所以要吃到好吃的鹅肠,除了鹅肠本身要新鲜,千万不能偷懒一起下锅,而是吃多少放多少,而且不易一下子放太多。锅里的温度如果不够,煮久了就不好吃了。
雪花肥牛已经算是火锅的标配了吧?无论是什么样的火锅,肥牛是必不可少的。
黄喉是 成都 人吃火锅必点的东西之一,爽脆爽脆的,很有嚼头。
耗儿鱼, 成都 人很喜欢吃的。我倒觉得中规中矩,还是喜欢海鲜火锅时才吃鱼。
嫩肉片,应该是特别腌制过的,真的特别嫩。
去骨鸭掌,这也是我的至爱。
鱼子虾滑,很受欢迎,一下锅大家就抢完了。
腰片,切得很薄,冰镇上桌,很新鲜。
五香肥肠,肥肠提前卤制过的,超级软,下锅之后五香味混合火锅的辣,吃起来回味十足
坨坨牛肉也是提前卤好的,放锅里一烫马上可以吃。同样很不错。
这里叫豆皮,和我们平时吃的腐竹差不多。
吃货的心比肚子还要宽,不知不觉点了一大桌。大家坚持要来张大合影才开动。 成都 逛吃之旅中重要的标志——老火锅。
对于我来说,吃完辣永远不能缺少一碗冰镇的甜品,实在巴适。没有冰粉,那就来一碗桂花冰汤圆。解辣真的一流。
2.4 集渔泰式海鲜火锅(太古里店)在 四川 一路吃了十几天川菜,突然很想转一转口味。 成都 的朋友们纷纷推荐太古里这家集渔泰式海鲜火锅。没来之前,我心里一直怀疑,在 四川 吃泰餐?还是海鲜火锅?真的靠谱吗?但亲身去到就能感受到这里的与众不同,无论是餐厅环境,无微不至的服务,还是食物的品质都征服了挑剔的我。
我们中午刚到的时候,还没开始营业,不过门前已经大排长龙了。实在让我大吃一惊,而且是规定了人齐了才能入席。果然有性格。进到餐厅内,发现整个环境布置得十分舒服。以绿色为主色调的设计,让人有置身于热带雨林中的感觉。
我们来得早,选了个靠落地窗的位置。光线好,方便我拍照嘛。
火锅还在准备中,我们先来一些餐前小吃。
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小吃品种多到有点吓人,炸鸡柳、奶油坚果饼干球、雪糕、泰式 沙拉 、炸虾片
我们点了泰式椰香香茅锅底,看看这堆香料和新鲜椰子就知道是多么正宗了。
据说汤底用的是鲫鱼原汤,小哥很讲究地帮我们把来自 泰国 的香茅、青柠、南姜等各种香料一样样加进锅里,而且告诉我们椰汁要一点点加,不可以一次性全加了。这样才能一直保持浓浓的椰香味。看着眼前这些,早已经食指大动。
六种口味的蘸碟摆在面前,分别是经典传统泰式酱、秘制川香小米辣酱、川香干碟、招牌柠檬薄荷、香辣海鲜酱、浓香花生酱。我个人最爱的是传统泰式和柠檬薄荷。
既然是泰式海鲜火锅,当然要有所要求了。不仅要鲜活,而且要活得够活力。坐了4.5小时飞机,从 泰国 来 成都 的虎虾,一下飞机,就来到这里等候食客的宠幸,还有那会动的鲍鱼左扭扭右扭扭,为下锅做着热身运动。
那只被绳子绑住依然想爬来爬去的青蟹,这些 泰国 进口的肥美的生蚝和扇贝,个个都是大块头,在餐桌上依旧不改生猛本色。还没下锅,那充满生命力的Q弹已经在我脑海中浮现。
套餐配的肥牛卷和素菜拼盘,真的很齐全,我能想到的都在这里了。
芒果糯米饭,每次去 泰国 都很喜欢吃的,想不到在这里也能吃到这么正宗的。椰香味十足。
我们三人分别点了三款充满热带气息的冰饮。边吃泰式海鲜火锅,边喝冰饮,真是爽!
泰国 特色椰子奶冻
还有这个熔岩爆浆珍珠蛋糕都是餐后甜品。
来看看这满满一桌,是不是瞬间感觉幸福感满满呢?
这里最让我惊艳的不是他们新鲜生猛的海鲜和正宗的 泰国 风味,而是他们竟然能把泰式的微笑服务也搬来了。
不仅仅点餐送菜,现场调汤底、烫煮、捞菜、换骨碟。
最难得的是,帅气的小哥帮我们把虾壳剥开,鲍鱼也去壳,并且摆得十分好看,再放回桌子给我们享用。
甚至连处理好的蟹都还能摆回一个很好看的形状。
吃完火锅,再吃水果和甜品,真是满足得不得了。真的被这家泰式集渔海鲜火锅彻底征服了,无论是食品出品还是服务。回到了 广东 也在找他们的店。
2.5 醉西昌(鸿运店)凉山 州的火盆烧烤是很有特色的,自从第一次试了之后便印象深刻。小张告诉我, 成都 也有做火盆烧烤做很正宗的店,叫做 西昌 。我这种绞肉机一听就决定要去试一下。正好在 成都 最后一晚,几位玩得好的朋友一起出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就选了这家。
在小张带领下,我们一行人来到这家位于 天台 上的餐厅。
前台的妹子很漂亮,忍不住给她拍一张。
每桌都有玻璃罩抽油烟机,所以无论人气有多旺,总能保持清新舒适的环境,这真的很重要。
这里有专人负责烤肉,我们只管聊天吃肉喝酒,这种感觉特别好。
这里最有名的要数这种竹签大串了,其实来到 成都 多少经过改良,没在大 凉山 那么粗犷了。但同样很大。
到底有多大?看看这张照片就知道了。大桌都要摆不下了。
干湿碟都配齐,巴适。
凉拌的大 凉山 坨坨肉,也许是怕我们饿了,先上这个让大家填填肚子。
西昌 猪小肠,在我们 广东 叫竹肠。我的至爱,尤其是像这样腌好再烤,真的香得不得了。但其实也挺腻的。吃了几块之后,战斗力就减弱了,赶紧叫啤酒解腻。
牛舌,腌得很入味,烤完之后口感也很特别。
酸菜五花肉,烧烤怎么可以没五花肉呢,烤完之后蘸酱配生菜,和 韩国 烤肉差不多。
蛋糕纸杯鹌鹑蛋,当然用的是锡纸,比我们平时吃的锡纸烤鸡蛋要精致一些。
软炸酥肉平菇,很像 日本 菜中的天妇罗。可以一试。
西昌 邛海 醉虾,服务员说是用醋泡的,开车的朋友也可以放心吃。真的很新鲜,我打工盖子的时候,有一条还跳了出来。
蒜香排骨,肉食动物至爱。
据说是来自大 凉山 的水煮小洋芋,就是我们 广东 人叫的马铃薯。当主食吃,如果想香口一些,还可以放在火盆上烤一下再吃。
包浆豆腐,这是道让我感觉很有惊喜的菜。外酥内嫩,很喜欢。
除了烤肉还可以烤瓜果蔬菜类, 比如 这个小白瓜。
韭菜就不用多介绍了,烧烤界的元老,去哪都能吃到。 成都 这个底蕴深厚的城市,当然不是我一次半次旅行能了解得透彻的,尤其是百菜百味的川菜,只能算得上是有粗浅的印象。但这次旅行开启了我了解川菜的一扇大门,希望更多 成都 土著能给我介绍更多的地道美食。欢迎给我留言哦。
第三章 住这次为了方便出行,都选在春熙路附近。住了两家,一家是公寓式酒店,一家是民宿,各有特色。
虽然前台不起眼,甚至没前台,但公寓里的布置一般都比较温馨,而且价格实惠。我现在城市出行几乎会优先考虑。
另一家是INS风的民宿,服务没酒店那么多,不过家电齐全,自助洗衣煮饭都可以。
房子的布置尽显主人品味。
小摆设布置得很有爱
第四章 行
成都 是西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各地飞往 成都 的航班很多,基本也不贵。高铁也有不少选择。自驾的话 成都 也算是西南地区高速公路网最密集的地方之一。总之,只要你愿意,无论用什么方式,去 成都 都是很方便的。如果没有车子的话, 成都 市内交通可以选择地铁或者公交。地铁可以手机支付了,但如果想更方便,可以买一张天府通公交卡哦,公交车和地铁都通用。
第五章 听关于 成都 的音乐不少,一般人应该第一时间想起的是赵雷的《 成都 》,但 成都 人肯定不赞同。歌词表述的一个文艺清新的氛围显然不是 成都 的特质。 成都 人民可能更喜欢《老子明天不上班》、《这才是 成都 》这种川普说唱。还有一首川普洗脑神曲《胖娃儿上 成都 》也是不可错过。而那些 成都 打拼的外乡人,也许改编翻唱自好妹妹乐队的《一个人的 北京 》的《一个人的 成都 》更能打动他们的心。还有当年为5·12大地震而创作的《I love this city》也能给人以别样的感动。总之,这次我是把它们全带上了。去 成都 的时候,大家不妨听听哪首才是你心目中的 成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