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法币之殇一览表(民国法币之殇一)
法币是“法定货币”或“法偿币”的简称。国家以法律形式赋予其强制流通使用的货币。其中,主币为无限法偿币,可以自由铸造;辅币为有限法偿币,国家实行限制铸造。旧中国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货币的名称。旧中国长期采用银本位制,1933年4月“废两改元”以前,实际上是银两与银元并用。“废两改元”后,虽然货币得到统一,但国民党政府财政经济上的困难并未得到解决,英美两国为控制旧中国的货币权,又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藏之白银、银元统一由中央银行收兑,同时规定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抗日战争爆发后,政府实行外汇统制政策,法币成为纸币本位制货币。限期收回其他纸币。并且规定一切公私款项必须以法币收付,将市面银圆收归国有,以一法币换银圆一元。法币初期与英镑挂勾,可在指定银行无限兑换。193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谈判后,由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换取美元作为法币发行的外汇储备,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蔓延范围之广、破坏程度之深、拖延时间之长,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空前的。到了1931年,因危机的深刻化,引发世界金融大危机,老牌金融帝国英国也宣告停止金本位。以此为起点,各国展开货币战争,建立于一战后繁荣基础上的国际货币体系,走上了崩溃的道路。
日本趁一战之机大力扩张,可是,各国高筑关税壁垒,逼得日本不得不以贬低汇价的方式来打进别国市场。加之英国放弃金本位后,日货在中印市场受到严重威胁。日本便在1931年12月13日宣布禁金出口,使日元在国际上成为不兑换纸币。
一战后的美国,既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也是世界存金数量最多的金元国。战后的经济复苏使一般资本家误以为世界经济将会永久繁荣,他们疯狂投资、扩充生产,因此金融骤形放松,形成信用过度膨胀。美国政府为缓和金融恐慌和避免黄金外逃,宣布禁金出口。英日放弃金本位后,其商品大肆侵入各国市场,美国受到很大打击,为保持国内外商品市场起见,也不得不于1933年4月放弃金本位。
美国的举措引起世界币制更加混乱,各国间的货币战争趋于尖锐化。英美日各自运用自己的货币政策,在国际市场上展开火拼。英美两国都希望能争取和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它们虽然企图以货币贬值来挽救国际贸易上的失败,但又不能专为维护贸易利益而牺牲金融上更大的利益。日本的金融势力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它毫无顾忌地抑低币价,以求输出贸易的扩大。因此,在当时的世界货币战争中,日本在贸易上是唯一的胜利者。
在这场西方各国竞相减低币值、贬低汇价,以增进输出、减少输入的打斗中,中国出口贸易饱受西方国家的侵夺,出口货物数量减少,价格低落,致使国内种植制造以及农工商业为之不振;中国国内市场上,由于各国不合理的汇价影响,进口货物廉价出售,极大地压迫着中国农业、工业品的市价。金融紧张的状况随经济危机的进展愈益严重,加之垄断全国金融的目的和野心,这些驱动南京国民政府从根本上考虑中国的币制改革。
美国白银政策,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后美国在白银问题上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总称。例如,1933年3月放弃金本位,12月12日罗斯福总统宣布提高白银收购价格,1934年6月19日又公布购银法案,即提高银价,禁止白银出口,规定美国的金银储备中银占四分之一。受美国白银政策的支配,国际银价骤升。
美国之所以实施白银政策,有以下三条理由:(1)在美国国会中,有一个由产银州议员组成的白银集团,他们对罗斯福总统施压,要求提高白银价格。(2)美国政府认为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黄金生产不足应付需要,应采金银并用之法,用银补金的不足,提倡采行复本位制。(3)采取提高银价的方式来刺激银币国家的购买力,以便向这些国家推销过剩产品,转嫁危机。
美国白银政策的影响涉及很多国家,对以银为本位币的中国造成致命打击,使原来受尽银价过低之苦的中国又陷入银价高涨、白银外流、通货紧缩的灾难之中。白银外流、银价提高使中国币值大大抬升,严重地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这一切最终又导致国民经济崩溃,国家税收减少,国库空虚,支出维艰,财政恐慌,社会危机加深,从而波及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
针对上述情况,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1)制定了白银出口税则、加征出口平衡税,遏制白银大量出口外流,力求挽回由于白银出口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严禁不法商贩偷运白银走私出口。(3)通过外交途径要求美国“不再购买世界生银”。这些措施对混乱的金融起到过一定的整顿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根本煞住白银的外流。因此,南京国民政府只有谋求彻底解决的办法,即实行法币改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