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纪录片推荐9分以上治愈系(纪录片狂草书家)

第二集《风追狂草》

在诸书体中,草书是最能彰显一位书家功力和心性的书体。李志敏常说:“予偏爱草书,犹重书之精神内涵。”作为有真性情的书家,李志敏毕生都在探求草书真谛、追寻狂草精神。其作狂草,满怀激情,提笔之前,先伫立俯视案上之幅纸。一旦意象在胸,遂将全部心神倾注于毫端,放笔直取,一气呵成。之后,把笔一投,欣然微笑。

改革开放伊始,书法迎来繁荣,也为狂草之兴创造了时代环境。李志敏深刻洞悉书法走向,在汲取赵之谦、于右任等前辈书家碑帖结合经验基础上,率先提出“引碑入草”这一重大前沿性命题,并自觉进行了初创性探索。同时,他应邀走遍全国讲授书论或交流书诣,还参与组织各级书协活动,并担任各级书展评委。从此,李志敏狂草的影响力,也从北大燕园迅速扩展到中国书坛,乃至远播海外。

高分纪录片推荐9分以上治愈系(纪录片狂草书家)(1)

张旭《古诗四帖》

1980年2月,北京书学研究会就致函李志敏,请其担任“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北京选拔赛评委。同年12月,中国文联派出的中国书法家代表团访日归来,由团长舒同在人民大会堂作考察报告,后任中国书协首任主席的舒同十分看重北大书法的分量,特意叮嘱中国书协筹委会致函邀请李志敏出席报告会,并对书协筹建提出宝贵意见。1981年1月,中国书协筹委会与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迎新春书法篆刻展览”,也专门发函邀请李志敏创作几幅书法参展。同年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李志敏又受邀列席中国书协第一次代表大会。继而携陈玉龙、杨辛、赵宝煦、金开诚四位教授加入,北大成为全国中国书协会员最多的高校。

1982年8月,中国书协还将《中国书法史》提纲草案和问题汇编寄发李志敏征求意见,并请其提前准备书面发言,参加拟定于12月召开的编写工作会议。1984年初,北京书协举办成立以来第一次书法系列讲座活动,首场即由李志敏主讲“论书法的神韵”,并聘请他长期担任全市书法比赛评委。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李志敏的书法探索又迈出关键一步,即在碑帖兼收之上,尤重从唐草特别是张旭和怀素两位狂草大师身上,汲取笔法精髓和章法神韵。此后,其狂草变得更加超迈洒逸、大开大合。同时,在书法教育和后继人才培养上,他也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高分纪录片推荐9分以上治愈系(纪录片狂草书家)(2)

李志敏题北京三环路“紫竹桥”

1985年,中国科学院举办书法培训班,特聘李志敏和北大燕园书画会同仁杨辛、陈玉龙、周持等为主讲嘉宾,这个班也被戏称为“北大校外班”。同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创立,李志敏与北京书协首任主席、中国书协第二任主席启功及黄胄、何海霞等书画名家一同被聘为教授,李志敏还为学员专题讲授“论魏碑的临习及草书创作”。中国书协第三任主席邵宇,也不时与李志敏沟通联络,交流艺术创作心得。中国书协第四任主席沈鹏,在看到《现代书法艺术作品》一书收录的李志敏狂草后,专门致信评价:“足下此格为全书第一流作品。”

对书法晚辈,李志敏尤为关爱有加、提携有方。1986年河南书协举办“墨海弄潮——河南中青年书法家十五人作品展”,1987年北京书协举办“北京部分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两个展览都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均请李志敏撰评,并在《中国书法》杂志刊发。中国书协第五任主席张海早年曾多次致信,请李志敏对家乡书法人才予以提点,并向其力荐李刚田、周俊杰的书法论文,后学才俊吴为山、张旭光、王友谊、王镛、唐云来、王少墨、曾翔、何劲松、林信成、魏宝荣、宫双华及电影演员李仁堂等,均时常致信李志敏求教或请赐书作,河南省书协主席杨杰更是视恩师李志敏为书法引路人,曹宝麟、张辛、王岳川、刘小刚、华人德、刘恒、白谦慎、李晓峰、冷溶等在北大读书或工作期间,也都与李志敏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1987年5月,中国书协就办好《中国书法》《书法家通讯》召开座谈会,特邀李志敏出席并提出改进建议。同年,李志敏还担任“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评委,在评审期间的创作讨论会上,他又作了重点点评。1988年2月,中国书协党的临时领导小组召开 “中国书协体制改革座谈会”,亦请李志敏出席,并专门征求他对改革中几个重大问题的意见。同年11月,北京书法家协会改选,启功成为名誉主席。在他的郑重提议下,李志敏当选第一副主席兼任评审委员会主任,柳倩、蓝玉崧、谷溪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卜希阳、尹瘦石、吴未淳、欧阳中石、秦公、袁其微、徐焕荣、康殷为评审委员。

高分纪录片推荐9分以上治愈系(纪录片狂草书家)(3)

李志敏狂草

启功还多次讲:“只有碑帖融合,才能突破前人藩篱。而李志敏先生对引碑入草的探索,代表了中国书法的方向。”的确,引碑入草为碑帖融合之高级形态,其核心就是将汉魏碑风引入草书尤其是狂草之中。由于草书与汉魏碑刻之风貌差别巨大,故引碑入草之实现难度和探索价值无疑均极高。这也许就是启功如此垂青李志敏的内在原因吧。

1989年10月,北京书协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行草书赏析会”,李志敏对参评书法家的作品进行了现场评析,受到与会者好评。同年,在他的直接指导和关心下,“明星杯”国际书画篆刻大奖赛成功举办,聘请李尔重、周韶华等任活动顾问,李志敏和汤文选任评委主任。大赛优秀作品汇编《墨彩大观》,由李志敏题名,汤文选作序,王学仲、杨之光等任顾问,该书还荣获年度全国出版物一等奖。接续出版的《名印大观》一书,亦请李志敏题写书名,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作序,也赢得良好社会反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年近古稀的李志敏更为注重“以学养书”,他系统总结毕生书论思想,将碑学之浑穆雄强气象和方圆用笔精髓,自然融入狂草之中,使之从笔法、结体到章法、格局为之大变,其书风愈发朴拙、纯粹,了无挂碍,浑然天成。

高分纪录片推荐9分以上治愈系(纪录片狂草书家)(4)

李志敏信札

1990年3月,北京首届中青年书法家创作集训班举行,李志敏担任总指导。1991年10-12月,在李志敏的直接指导下,北京书协连续组织三次“参加全国五届书展作品评选及创作研讨会”,并确定送评作品。同年12月,中国书协第三届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李志敏出席会议并当选中国书协理事。也是这一年,阜阳师大书法专业教授李传周编辑出版《标准草书指南》一书,恳请李志敏为之作序。1992年7月,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专门致函,敬请李志敏为北京“紫竹桥”题名,他均一一允就。

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是北京书协成立十周年,为了总结十年来首都书法理论发展之精粹,李志敏领衔编写的《北京书法家论文集》在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启功题名、李志敏撰写前言,汇集了启功、李志敏、徐邦达、朱家溍、冯亦吾、单国强、叶喆民、王玉池、王镛、熊伯齐等50位享誉中外的老一辈书家、书法理论家和部分展露头脚的中青年书法新秀的重量级论文61篇,这些研究成果均为作者呕心之作,学术品味高,理论性专业性强,在书法界引发强烈反响,无愧为当代书法理论研究的一部集大成的扛鼎之作。

李志敏常说:“德不可伪立,名不可虚成,艺不可诈取,故学书法当先学做人。”其一生孝友温恭、道风仙骨,赢得了一个几乎囊括上世纪后半叶活跃于文化艺术界的“名家朋友圈”。除了之前提到的诸位大家巨匠,常有书信往来的同道中人,还有钱君陶、冯亦吾、谢冰岩、王学仲、刘艺、孙伯翔、刘炳森、刘江、林凡、钱绍武、门成烈、王景芬、夏湘平、杨再春等,这些书信本身就是研究当代书法史的鲜活文献。

高分纪录片推荐9分以上治愈系(纪录片狂草书家)(5)

李志敏信札

盘点20世纪书坛,以草书名世者,莫过于右任、毛润之、林散之、李志敏等人。但于(右任)、林(散之)二人草书均属小草范畴,尚未进入狂草领域,毛体草书虽有狂草气势,却夹杂了较多的行楷书结体。

李志敏则走“纯草”路线,他取法汉魏、引碑入草,填补百年狂草史空白。即使其信手拈来的随心之作,都无不彰显章草风神、唐草气度和大草格局。他创造性地发展了“枯笔连绵”技法,并将其推向自由之境,其枯笔在连续“中锋”绞转之中不散、不断、不弱。正如实力派书法家、书法史论家寇克让所说:“李志敏的‘枯笔连绵’冠绝古今,历代书家鲜有触及。”同时,李志敏还突破“连绵体”的常规,开创了另一类狂草体式—— “散点书” ,每个字犹如“点”的散步,每个线段都有“缩线变点”的趋势,整体看一幅作品则像是点的舞蹈,丰富了当代草书的形式和风貌,具有开创性。

诚然,狂草历来是“小众”艺术,并呈现“淡化实用性、凸显艺术性”的历史发展趋向,自然会伴随“难认读”、“看不懂”等问题,所以,缺乏高深书法修养,不精通历代草法符号,就难以真正理解和读懂李志敏狂草。即使像赵朴初这样的书法名家也曾感慨地说:“我是先见李志敏其书,后见其人。最初看其狂草时,觉得实在难以认读,并略显生涩。可放在一边,偶然再观时,却感佩其点画老辣苍劲,不乏神来之笔。故仔细端赏,甚感神品也!”

高分纪录片推荐9分以上治愈系(纪录片狂草书家)(6)

李志敏狂草

从某种意义上讲,选择了狂草,就选择了寂寞。狂草曲高和寡、知音难觅,却是揭示书法家内心世界的“密电码”。1994年4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李志敏为辽宁佛学院首任院长王前教授的诗词集《晴空鹤吟》撰写的书评——《诗情到碧霄》。四天后的4月12日,李志敏驾鹤西去。他临危在病榻轻轻自语:“走,走,戴上眼镜,穿上风雨衣,走到很远的地方去!”也许,弥留之际,他心中的远方,仍是畅游于狂草的自由大化之境吧!

高分纪录片推荐9分以上治愈系(纪录片狂草书家)(7)

志敏书画自题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