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定律是什么(网络拔草是什么梗)

假如你不经常关注网络信息,不留意网络上的新生事物,忽然有一天你会不会也有自己已经Out的感觉。

比如,最近我发现,“种草”这个词语作为一个网络用语,在很多年轻人当中流行起来。我就很好奇,种草有什么特别的,居然能都让大家口口相传。不了解的人可能根本Get不到这个词语之所以流行的点,深入的了解之后,才发现网络上的“种草”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含义了。

网络营销定律是什么(网络拔草是什么梗)(1)

“种草”这个词语的中心意思就是,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另一个人也喜欢这个事物,进而去购买的过程。它的重点体现在种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当中,推荐人通过展示某一商品的优点,以激发被推荐人的对该商品产生体验或拥有的购买欲望。这个词语其实在Web时代便开始小范围流行于各类大小美妆论坛与社区,直到在现在这个咨询爆炸的时代,才又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得以大量传播。

“种草”不仅是简单的一个词,与之相关联的还包括“长草”“拔草”等一系列“草”系词语。其实“种草”是别人向你推荐的过程,“长草”是你受到影响后想购买的过程,而“拔草”就是你购买的过程。

现在看来,用“种草”“长草”“拔草”的过程,来形容人们由推销,到有购买愿望,到最终用人民币投票购买商品的过程,还是非常传神的。没有深入研究销售手段的人,可能也不会有更深的体会。

销售方案的优劣,对一款产品能否成为爆品,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就是所谓的种草过程,是一个艺术化的过程。

在现在这个一个手机就可以联系全世界的今天,普通的手机用户是网络商品爆款的直接参与者和缔造者。

为什么消费者那么容易被种草?

网络营销定律是什么(网络拔草是什么梗)(2)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叫“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时,个人更容易在知觉、判断和认识上,做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首先,个人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考价值。其次,与群体成员保持一致可以使个人更容易有安全感和被其他成员接受。最后,个人对自己的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

心理学家阿希关于线条判断的从众实验最为著名:其用的实验材料是18套卡片,每套两张,一张画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画有比较线条。被试7人一组,其中6人是实验助手(即假被试),第7人是真正的被试。被试的任务是,在每呈现一套卡片时,判断a,b,c三条线段中哪一条与标准线段x等长。

网络营销定律是什么(网络拔草是什么梗)(3)

实验开始前几次判断,大家都一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从第7次开始,假被试(助手)故意作出错误的选择,实验者开始观察其被试的选择是独立还是从众。

面对这一实验情境,真被试在做出反应前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是自己的眼睛有问题,还是别人的眼睛有问题?是相信多数人的判断,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在确信多数人的判断是错误时,能否坚持自己的独立性?

而最终试验表明:大约只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者始终保持独立性,无从众行为。

所以从众心理是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网络营销定律是什么(网络拔草是什么梗)(4)

因此,某些商业广告就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热,从而达到目的。生活中也确有些震撼人心的大事会引起轰动效应,群众竞相传播、议论、参与。但也有许多情况是人为的宣传、渲染而引起大众关注。常常是舆论一“炒”,人们就容易跟着“热”。广告宣传、新闻媒介报道本属平常之事,但有从众心理的人常就会跟着“凑热闹”,加速热点的形成。

而从众心理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街上的叫卖,网络上的宣讲,没有主见的人很容易被带入到那种激进的情绪当中。不加分析地“顺从”某种宣传效应,到随大流跟着众人走的“从众”行为,以至发展到“盲从”,这已经是不健康的心态了。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精神,少一些盲目从众,以免头脑一热购买了某种商品,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徒增烦恼。

而要避免被从众心理误导,你就要变得有主见,有独立思考精神。有主见的人面对做选择时,能够果断的做选择,而且事后不后悔。

从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到成为一个会独立思考的人,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要找回自我,找回自信,笑容。自信的人做的决定总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网络营销定律是什么(网络拔草是什么梗)(5)

何谓学问?有主见就是学问!学问不学问,并不在读书的多少。

学是自身的修养,问是跟别人、跟社会发生联系。学问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自身学习掌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学习到的客观规律到社会上去实践,同时验证和完善自己掌握客观规律。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互相提高。

当你真正明白了种草的含义,也就具备了慧眼识珠的本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