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程颢的成语(成语典故之程颢程颐)

主人公简介。程颢[chéng,hào](1032.02.28-1085.07.09),字伯淳,号道明,北宋时期河南府洛阳伊川(今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田湖镇程村)人,世称“道明先生”,出生于湖北黄陂。北宋理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因其长期讲学于洛阳,是“洛学”代表人物。

描写程颢的成语(成语典故之程颢程颐)(1)

银杏

陈颢是北宋仁宗时进士,做过主簿、县令、监察御史,节度判官等官职。在政治上反对王安石变法。死后封号“河南伯”,谥号“纯公”。后世多有加封。

程颐[chéng, yí](1033.09.11-1107.10.05),字正叔,北宋时期河南府洛阳伊川(今河南洛阳嵩县田湖镇程村)人,世称“伊川先生”,出生于湖北黄陂,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

程颐是赐进士出身,历任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等官职,是布衣帝师。在政治上反对王安石变法,但又为苏轼等所不容。死后封号“伊阳伯”,谥号“正公”。后世多有加封。

程颐与其胞兄程颢同时求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陈颢、程颐兄弟1072年都在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讲学,嵩阳书院被称为“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之地”,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天理”即来自于“二程”。

描写程颢的成语(成语典故之程颢程颐)(2)

成语典故。程门立雪[chéng mén lì xuě]见于《宋史·杨时传》。

陈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的博学之士,大多时间在洛阳讲学,门生很多。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高官厚禄,到处寻师访友,跑到河南颖昌(今河南省许昌市)拜陈颢为师,虚心求教。陈颢去世时,杨时已经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陈颢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拜陈颢的弟弟程颐为师,在洛阳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有一天,杨时和游酢[yóu,zuò]来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闭目养神,他们不忍心打扰老师,就站在旁边,耐心地等着老师醒来。这时候,外面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恭恭敬敬侍立着,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等程颐醒来的时候,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说道:“啊,啊!他们俩全都在这儿没有走?”这个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多深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不耐烦的神情。这件事因此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后人将此事称为“程门立雪”。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描写程颢的成语(成语典故之程颢程颐)(3)

二程故里

成语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小知识:“北宋五子”是指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他们对北宋哲学思想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