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编码标准(下一代编码标准H.266)

视频编码一直在发展,自HEVC被标准化已经过去了7年时间,这七年中也涌现出了如Google的VP9和AOM的AV1这样强有力的挑战者,不仅在压缩效率上离HEVC越来越近,更是因为免费开放的特性受到了大厂们的欢迎。当然,H.265/HEVC的国际标准地位还是很难被挑战的,ISO和ITU-T两大组织也在积极研发下一代国际标准编码,现在这个名为“多用途视频编码(VersatileVideoCoding)”的编码已经完成了标准化,并于今天正式发布了。

第一代编码标准(下一代编码标准H.266)(1)

和前辈一样,VVC有两个名字,另一个就是H.266。它面向于4K及以上的超高分辨率开发,相比起HEVC,它能够在不影响画质的情况下将视频码率降低到原来的一半,这也让它非常适合用来传输4K甚至8K的视频,能够为内容提供商节约大量的带宽。

其它方面,它提升了HDR的支持,其编码复杂度可以说是提到了另一个维度上去了,解码复杂度也较HEVC有明显的提升。未来在有相关资料之后,我们可能也会讲一讲VVC到底用了些什么手段来大幅提高超高分辨率下的压缩比的。

不过呢,目前HEVC和AV1等编码仍然是够用的,视频内容提供商也没那么急着换到一个刚出炉不久的编码上去,毕竟快有二十年历史的AVC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一朝一夕之间想要换新并不是什么可能的事情。VVC要全面铺开起码还要四五年时间,考虑到它仍然需要授权费用,很多大厂可能会望而止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