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的主要功绩(左宗棠有哪些历史功劳)

(说历史的女人——第778期)在古代,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是一捷径,但科考有一定门槛,不是你说考就能考的,戏台子上演的贫苦学子动不动上京赶考中状元,那是虚构。科考要经过一道道关,要进行府试、乡试、会试等等,全部过关之后,才能被朝廷选中当官。所以自古以来这条路成就了不少人,但也毁了不少人。

今天讲的这位主人公开始也是热衷于走科考之路的,但屡试不中。不过他非常自信,感觉自己很有才,曾公开自比诸葛亮。他后来终于得到一些名士的赏识,步入仕途。从此文武全才的他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后来还率军收复了大片领土,被赞为中国500年以来第一伟人。那么此人是谁?他终究能不能担当得起500年内第一伟人的称号?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此人就是同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列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左宗棠。说起左宗棠,大家也许并不陌生,但他的人生之路也是充满坎坷的。咱们先看看他是如何走上仕途的。

左宗棠的主要功绩(左宗棠有哪些历史功劳)(1)

一、左宗棠屡试不第,却自比诸葛,其才学受到林则徐激赏。

左宗棠,字季高,号湘上农人。他于1812年11月10日(清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其人生性颖悟,胸有大志。他自4岁开始就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绝对是个学霸级别的人物。所以刚开始,他还是顺风顺水的,15岁时,他便应长沙府试,考中第二名;然后在20岁时又乡试中举;但此后却不再幸运,他6年中,三次赴京参加会试,屡试不第。

1833年(道光十三年),21岁的左宗棠首次进京应会试,落榜;1835年,左宗棠再赴会试,本来录为湖南省第十五名,但命运弄人,因超额而被撤下。

1836年左宗棠在湖南醴陵结识两江总督陶澍,才学被其赏识。1838年,左宗棠第三次赴京参加会试,但仍然落第。他归乡途中拜见陶澍,陶澍主动提议同左宗棠结为儿女亲家(当时左宗棠已婚,并生有一女)。陶澍去世之后,左宗棠在安化陶家任教八年,并协助料理陶家事务。

左宗棠本来读书就很杂,不仅攻读儒家经典,而且涉猎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都有涉猎。在陶家时,他又广读陶家藏书,钻研兵法、农学等,并对鸦片战争予以关注。

左宗棠虽然屡试不中,但对自己的才华还是很自信的,他曾公开自诩为诸葛亮,常以“今亮”、“老亮”等自称,时人也称之为“小诸葛”。据《清稗类钞》记载,左宗棠后来在陕甘总督任内,与时任藩司的林寿图经常谈论政事。一日,二人正笑谈间,前方捷报传来,林寿图盛赞左宗棠妙算如神,佩服不已,左宗棠拍案自夸道:“此诸葛之所以为亮也。”

1848年,湘阴发洪水,左宗棠曾慷慨解囊,赈济乡邻。之后,他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林则徐。1850年1月,经同乡名士胡林翼推荐,他见到了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当时,林则徐返乡,约左宗棠于长沙舟中相见。两人畅谈了一夜,无话不谈,林则徐大赞其为“绝世奇才”。此次谈话,林则徐也把他的治国方略向左宗棠全部掏出,并且对他寄予厚望,说,西域一旦有事,请你一定担当!从此左宗棠便有了名声。

左宗棠的主要功绩(左宗棠有哪些历史功劳)(2)

二、左宗棠初露峥嵘,平定陕甘动乱。

乱世造英雄。左宗棠的出道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高涨时期。咸丰二年(1852),在太平军的打击下,湖南形势危急,左宗棠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他先后辅佐了张亮基与骆秉章两任湖南巡抚,其军事才华锋芒初露,几乎成了巡抚衙门的总参谋长,所有的军事谋划基本都是左宗棠完成的。在他的辅佐下,终于使湖南局势转危为安。从此左宗棠名声大震,时人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

于是有不少人开始在皇帝面前举荐左宗棠,咸丰帝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他也因此而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恨和诽谤,特别是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的构陷,使他竟被咸丰帝下牢,险些使之性命不保,幸得胡林翼、肃顺、郭嵩焘等人的相助,才使他避免了一场劫难。

大难不死的左宗棠,随后大展拳脚,亲手打造用西式武器装备的常捷军,成了镇压太平军的骨干力量之一。

在镇压太平天国后,左宗棠倡议减兵并饷,加给练兵。1866年,他派人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一年后,左宗棠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造船厂福州船政局。

当时,陕西的回民趁太平天国和捻军进入陕西的机会发动叛乱,史称“陕甘回变”。朝廷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他率军平定了陕甘动乱,为清朝的稳定立下赫赫战功。但左宗棠一生最被人称道的是收复新疆,这块占中国四分之一的广袤领土。

三、左宗棠收复新疆,青史流芳,被誉500年内第一伟人

1864年,趁太平天国运动和陕甘回变之际,新疆各地豪强蠢蠢欲动,出现了割据纷争、各自为王的混乱局面。其中,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马木提艾,和柯尔克孜族部落头目司迪克来,相继勾结中亚的浩罕汗国,该国的军事统帅阿古柏于1867年进逼新疆,建立“洪福汗国”;之后沙皇俄国亦趁火打劫,于1871年7月,侵占伊犁。清朝面临疆土分裂的严峻形势,中华民族的大西北面临被外敌侵占的危险。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新疆大片领土即将丧失之时,在朝廷包括李鸿章等人都还在犹豫之时,左宗棠占了出来。他强硬提出: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终于,他在清廷的支持下派兵讨伐侵略者。1872年1月,左宗棠派徐占彪进兵肃州。

但左宗棠是熟读兵书之人,并不是蛮干。因为新疆路途遥远,而且疆域辽阔,并非一下就能拿下的。他讲究策略,要一步一步来。1873年3月,左宗棠致信总理衙门,指出“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等乌鲁木齐城克复,再大兴屯田以保证长期后勤供应,收复安抚新疆各部族。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清廷由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以日本为主要假想敌,主张放弃塞防。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塞防。左宗棠则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指出,若不收复新疆,“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并且会招致英国、俄国等帝国的觊觎。

于是1875年5月,清廷下诏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出塞平叛新疆。

左宗棠为了收复新疆,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在军事战略上,左宗棠提出要“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北后南”,即先安定北疆再进军南疆。这是考虑到进军新疆重点在打垮阿古柏,而阿古柏在北疆势力比较薄弱,进军困难较小;同时,位于北疆的乌鲁木齐有重要政治意义,收复北疆,也可为进一步收复伊犁创造必要条件。

“缓进急战”中的“缓进”,就是积极治军。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时间积草屯粮,整顿军队。到出关时,左宗棠指挥的西征军有刘锦棠、张曜、徐占彪、金顺等部军队,共有马、步、炮军150余营,兵力总数约8万左右。“急战”,就是考虑国库空虚,以及西北交通不便、田地荒芜,为了紧缩军费开支,大军一旦出发,必须速战速决,力争在一年半左右获取全胜。

物资枪炮的准备。左宗棠在兰州建立“兰州制造局”为西征军修造枪炮。为了对付阿古柏军的洋枪洋炮,他调来专家和熟练工人,在兰州造出大量武器,还仿造了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改造了中国的劈山炮和广东无壳抬枪。

左宗棠事先命西征军前锋部队统帅张曜,驻军哈密兴修水利、屯田积粮以解军粮所需。为运输军粮,左宗棠又建了四条运粮路线。

筹措军费。远征新疆,需要庞大的军费开支,可是,开战在即,清政府却拿不出足够的军费。几经波折,清廷最终拨款500万两白银。但这根本就不够。无奈,左宗棠个人借洋款500万两。但经费仍然不足。此后左宗棠又曾三次为西征军借洋款 1375万两,另向华商借款846万两。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可谓煞费苦心,不仅要领兵作战,竟然还得自己去筹备军费,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万事俱备,先战北疆。1876年(光绪二年)4月,左宗棠在肃州祭旗,正式出兵。他坐镇肃州,命刘锦棠、金顺分兵两路率师出关。他把大军分作千人一队,隔日进发一队,刘锦棠走北路,金顺走南路,到哈密会合。

很快,刘锦棠的前锋部队,占据了距离乌鲁木齐只有不足三百里的济木萨。8月,刘、金两军联合,经过激战,攻下乌鲁木齐外围的古牧地;阿古柏的帮凶白彦虎等放弃乌鲁木齐逃跑,刘锦棠遂兵不血刃收复乌城。随后,金顺进占昌吉。至此,北路荡平。

左宗棠的主要功绩(左宗棠有哪些历史功劳)(3)

第二步,收复南疆。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三城,是南疆的门户,对战局影响甚大。左宗棠告诫刘锦棠不要急于进兵;他布置三路进军计划,让金顺留守乌城,而以刘锦棠为前线总指挥。

1877年4月,刘锦棠出兵,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收复达坂城和托克逊城;徐占彪与张曜在盐池会师,攻克吐鲁番门户七克腾木。阿古柏逃往焉耆,留其幼子驻守库尔勒。不久,刘锦堂、张曜、徐占彪三军合击,又收复吐鲁番;阿古柏一看通往南路的门户打开,自知大势已去,于是服毒自杀。阿古柏的长子胡里为争权夺位杀死其弟,率领残部逃往喀什。

此时,沙俄又和土耳其发生战争,金顺建议乘虚袭取被沙俄霸占的伊犁。左宗棠认为师出无名,于是先留下不打。同年8月,大军向西挺进,先收复南疆东四城(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10月间,西征军先后收复库尔勒、阿克苏等城,逼迫白彦虎一路西逃。东四城拿下之后,西四城(喀什噶尔、英吉沙、叶尔羌与和田)之敌自乱阵脚,相互残杀。12月间,刘锦棠进军,先后收复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城,阿古柏的长子胡里与白彦虎狼狈逃往俄国。

至此,这场由英、俄两国支持的阿古柏之乱终于被平定,于是住在山中的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十四个部落,争相归附朝廷。仅一年多时间,左宗棠就指挥西征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那么伊犁问题如何解决呢?

首先是伊犁谈判。沙俄是在1871年乘阿古柏侵占新疆之机,派兵侵占了伊犁,但当时沙俄因克里米亚战争,国力疲惫,所以其对清政府声称占领伊犁是为了帮助清朝“安定边疆秩序”,等清朝派兵收回乌鲁木齐等城之后,当即交还中国。这也是当时左宗棠没有听取金顺建议,趁俄国和土耳其交战之时袭取伊犁的原因。这是为了考验沙俄的诚信。但当左宗棠收复了乌鲁木齐等城之后,俄国还不愿归还伊犁,沙俄这就不对了。不过左宗棠按照俄方曾经的许诺,还是想先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伊犁问题。能不打就不打,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1878年,左宗棠多次上书朝廷,讨论在新疆设省以及收回伊犁。他也与俄国方面有所交涉,并曾致书沙皇朝廷,但毫无结果。清廷又派遣崇厚为全权大臣出使俄国进行谈判。然而谈判中,沙俄态度蛮横,且一边谈判,一边派白彦虎等不断武装侵扰中国边境。

1879年,在沙俄的威逼下,崇厚于沙俄签订《里瓦几亚条约》。这完全是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

条约规定只把伊犁城归还中国,而把伊犁管辖范围的大面积国土割让给俄国,使伊犁成为孤城。而且,这个条约还规定赔偿俄国“代收代守”伊犁的费用五百万卢布(合银二百八十万两)。简直岂有此理!你侵占我们的领土,还让我们赔偿你管理费?是可忍孰不可忍!左宗棠闻讯大怒,向清廷上书,表示绝不能接受,他提出:“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清廷被说服,于是治了崇厚的罪。

左宗棠再次西征,抬棺出战。不行就打! 1880年清廷派曾纪泽出使俄国,重议条约。与此同时,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进:命金顺部为东路;张曜部为中路:刘锦棠部为西路。左宗棠认为“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遂携棺材由肃州出发进入新疆,坐镇哈密亲领后路指挥,并表示坚决收复伊犁,血战到底!

沙俄闻讯大惊,火速增兵坚守伊犁,并派出舰队游弋在海上,威胁清廷。清政府惊惧之下,急召左宗棠回师。左宗棠无奈,把兵权委托给刘锦棠后,独自回京。当时正值俄土战争结束后不久,沙俄国力空虚,也就是吓唬吓唬清朝政府,也根本打不起仗,当闻知左宗棠回京之后,反而担心中俄关系全面决裂,于是终于在谈判桌上让步。

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与俄方代表重新订立了《中俄伊犁条约》,较之《里瓦几亚条约》,俄国有所让步,中国在领事等问题上也收回一些利权,但由于清政府的软弱妥协,这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因为赔款增加了。左宗棠得知后,也很无奈,对刘锦棠说:“不料和议如此结局,言之腐心!”

1882年,沙俄正式交还伊犁,左宗棠第五次向清朝政府奏请新疆建省,这样顺应民心,有利于对新疆实行有效的管理。左宗棠说服了清朝政府,同意着手在新疆建省。终于在1884年,新疆省正式建立。

左宗棠为人耿直,意志坚定,在中国主权问题上,向来态度强硬,决不向外国低头。后来爆发中法战争,左宗棠自请赴边督军,但鉴于他已经70多岁,清政府没有同意他到前线。后来清朝在战争获胜的情况下,仍然提出跟法国议和,再次激怒左宗棠,他向朝廷提出强烈不满,但年事已高的他再也不能改变朝廷的决策。

不久之后,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岁。他在临终前对清政府的软弱妥协很痛心,表示“怀恨平生,不能瞑目!”

左宗棠的主要功绩(左宗棠有哪些历史功劳)(4)

左宗棠一生,为清朝的稳定,为中国收复新疆,保住四分之一的领土,可谓居功至伟,仅此一项功绩便可彪炳史册。所以他被后来许多名人赞叹,其中梁启超赞他为:“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曾国藩赞其为“当今天下第一人”;鲁迅则赞之为“中国脊梁”式的人物;左宗棠还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国名人之一。(文/一米暖阳)

参考资料:《清史稿》《左宗棠传》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