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丽君戏曲故事简介(长篇弹词孟丽君第十六回)

孟丽君戏曲故事简介(长篇弹词孟丽君第十六回)(1)

你可以通过喜马拉雅,搜索“秦文莲 孟丽君”,就可听到本会书的录音。

【故事梗概】太后娘娘吃了孟丽君开的药,一觉好睡,直睡到三更天,醒来后顿觉舒服了许多。皇帝让孟再给太后复诊,太后见了丽君心中十分喜欢。第二天皇帝封郦名堂为兵部尚书,谁知孟丽君得意忘形,上殿时露出了破绽,皇帝起了疑心,于是一心要收丽君为正宫娘娘。

【细节梳理】本回书里有以下几个细节,让听客体会到评弹的魅力,全在于一个个细节的铺垫。听客听书,大部分不在于听故事情节(情节大部分是已经知道的),而许多细节吸引了听客。

细节之一。皇帝一听这张药方不是太医们会诊后开的,而是郦名堂一人独自所为,觉得不放心,不敢贸然接受。只得去问太后,太后听了回答说,“这张方子一定很好,我吃下去死而无憾。”皇帝带了疑惑不决的心情命人去煎药,但还是将郦名堂留在宫中,“以观吉凶,后明赏罚。”这个细节说明皇帝办事十分细心,还十分理性。

细节之二。太后服了药后,一直睡到三更天才醒来。孟丽君就进万寿宫给太后复诊。太后觉得这位新状元长得娇丽标致,声音也不像男子,所以起了疑心,开口似真非真地说道,爱卿长得倒像个大家闺秀,丽君听了立刻脸色泛红。这话被皇帝听了,就暗暗起了坏心,如果她果真是个女的,自己一定有收她为正宫。

细节之三。太后知道郦名堂乃是梁相国的乘龙快婿,十分宠爱这个救命恩人。就对皇帝说,明天早朝就要给郦名堂封官。皇帝就连忙查问拾缺一事。说来也是无巧不成书,当天晚上兵部尚书正好急病身亡,于是皇帝立刻破例给郦名堂封为新尚书。孟丽君从六品“实缺”,一下子升为兵部尚书,简直比连升三级还厉害。

细节之四。孟丽君按规矩换上了兵部尚书的官袍,走上品级台,因得意忘形,竟忘了自己男扮女装,露出了女子的步态,众官员见状觉得奇怪,皇帝看了更是暗暗称好,心中已有七八分把握,认准这位状元乃是女子所扮,但不便当场戳穿,准备等机会将她收为正宫娘娘。

评:本回书中有一个细节,我觉得有点说不通:皇帝封孟丽君为兵部尚书后,太监带她去换官袍,因为不方便,孟丽君就叫太监离去,关上门,自己独自换好官袍,才高兴地上朝面谢皇帝。太监的职责就是侍候皇帝或官员,帮他们更衣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所以孟丽君不可能破例拒绝,不然就会引起太监的疑心。再说换衣,只是换的外衣,并不会换到内衣。所以孟丽君必须忍受,而且可以忍受。如果秦老师觉得不妥,也可以避开这个细节,完全不用强调”把太监赶出门外”,听客听了也不会追究这个细节。说书讲求细节,但遇到某些讲不清楚的地方,还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好。

【唱篇记录】本回书,秦老师只唱了一档篇子,而且还是她第一次用”翔调“(老艺人徐天翔的演唱流派)演唱,唱得还十分到位,秦文莲老师的模仿天赋实在让人佩服。在八十年代之前,个人很少有录音资料,演员想学唱某一流派,全凭自己的乐感和天赋,不像现在,只要反复听某一录音就很容易模仿。所以我以为,秦老师非常聪明,比蒋云仙老师有过之而不不及,所以非常难得。

12′35″皇帝(翔调):听宫漏,已三更,母后贪睡寂无声。莫不是郦名堂错配君臣药,生离断送我老娘亲。我见他年轻毕竟无经验,为什么大胆开方要独自行。母后是若有三长并两短,要将你立时绑出午朝门,一刀两段不容情。自古伴君如伴虎,从来天子最无情。君王正欲传圣谕,听那龙床上面有声音。

【评弹史话】

孟丽君戏曲故事简介(长篇弹词孟丽君第十六回)(2)

庄凤珠(1945一),弹词女演员,江苏苏州人。1958年起随父学艺,1960年加入上海星火评弹团,与周振亚、潘闻荫、苏毓荫等先后拼档弹唱《玉蜻蜓》。1972年转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团(今上海评弹团),先与孙珏亭拼档说唱《三笑》,后与张振华拼档说唱《神弹子》。曾参加过《红梅赞》、《春草闯堂》、《女排英豪》、《踏雪无痕》、《闹严府》、《异国恋情》等中篇演出。口齿伶俐,书路较广,擅起多种脚色,能唱多种流派唱腔。 (摘自《评弹文化词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