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为何还须谋事在人)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的进程无能为力?

答案显然并不是非对即错的,更何况每一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都不会完全一样。

中国古代的成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体现的是中国智慧。但从读初中以来,我也有个疑问,既然事情的结局都是天注定,那么为何还需要人去谋事呢?古代圣贤貌似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又自相矛盾的答案。

很多重要转折点,人类确实无能为力,比如恐龙的灭绝。恐龙是中生代的优势脊椎动物,曾经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之久,但是它们在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生物大灭绝事件中,彻底消失了。

这些古老的转折点,人类都还没有出现,人力当然无能为了。

先不谈史前一万年,就看最近2000年历史以来的大事件。

  • 公元536年,整个北半球几乎暗无天日,九月飘雪,连夏天气温都降至冬天的水平,此后白色笼罩和黑色雾霾,花了十年时间才大致褪去;
  • 1347年开始的鼠疫,几乎让欧洲迎来了灭顶之灾,很快又传入欧亚大陆和北非,涉及全球,那次大致死亡了5000万人,法国的人口花了400年才恢复;
  • 1520年,欧洲人把天花带到了美洲;
  • 1783年,冰岛拉基火山爆发导致北美、亚洲和欧洲大饥荒;
  • 1816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造成北欧出现“火山冬天”;
  • 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达33个,投入军队超过7000万人,15亿人被卷入战争,有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 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导致多达1亿人死亡;
  • 1929-1933年,大萧条;
  • 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0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
  • 1947年3月12日至1991年12月25日,冷战;
  • 1989年3月9日至1992年4月27日,东欧剧变;
  • 2002年11月16日至2003年8月16日,非典;
  • 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
  • 1999年3月至今,北约东扩;
  • 2018年7月6日至今,美国对华贸易战;
  • 2019年12月20日至今,新冠病毒肺炎;
  • 2022年2月24日至今,俄乌战争;
  • 2022年3月至今,美欧对俄制裁;
  • ......

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为何还须谋事在人)(1)

以上这么多重大事件,大多是灾难,都属于世界的重要转折,有些大事件过程中的重要时间点,也是标志性的转折。

在留下历史标记的这些灾祸中,有战争、自然灾害、流行病等等,2000多年间数以亿万计的人死于鼠疫、天花、流感、战争和贫困…...这些极其惨烈的灾难曾将人类差点打垮。

这些重大转折中,有些属于天灾,人类无能为力,但就如何应对天灾,人类可以做得更好;有些属于人祸,人类并没有避免,即使可以避免;有些至今还在发生和持续,人对其发展进程绝对可以施加影响,只不过非常考验人的智慧。

人类确实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天灾都无能为力,但有些事情并不是人无能为力,而是因为人类总是犯同样的错误,这引用到个人身上,就类似“好了疮疤忘了痛”。

人如果想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出影响,最好的方法是加强预警机制。这就突出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性。《论语》也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但是自我检查的意识很容易被人性的贪婪和健忘所忽略,所以还是需要建立系统的提醒机制,用规则甚至制度、法律条文去约束,从而迫使人记住前车之鉴。

历史是不容改变的,历史教训也是如此。

大到国际秩序,比如一战确立的凡尔赛秩序,就是不合理的,突出了获胜一方的资本主义贪婪,导致另一方同是资本主义后来的穷凶极恶。这是冤冤相报,不但不能消除仇恨,反而催生了纳粹和法西斯主义,更导致了二战。

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相对维持了一定时长的人类和平环境,尽管陷入了冷战。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北约食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一直东扩,这就是有意在寻找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第三次世界大战不知道最终能否幸免,但如果发生,则罪魁祸首就是领导北约的美英,这两个国家目前都是人类中不理智的。

他们虚夸了安全威胁,并挑起战争,试图从别人的同族倾轧、兄弟战争中获益,他们以为人类的生存是零和游戏,其实最终会引火烧身。

它俩也有区别,如果说英国尚且历史悠久,有世界大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则美国建国时间过短,缺乏谦逊的文化积淀。但因为它的经济和影响力较大,所以导致其他国家暂时都无能为力。

我们要从先人的教训中吸收经验,而不是重蹈覆辙。美国并不孤单,这方面很多人类的弱点,会导致人类自己闭目塞听。比如俄乌冲突,双方都想结束战争,但都不愿意做出妥协。应该如何化解这个危机呢?普通人如何判断俄乌和谈的这个转折点何时到来呢?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有个术语,指对于过去档案的运用,靖安司中的“徐宾”就最擅长在过去的案例中去发掘出有用的信息,从而在当下的案例中找到蛛丝马迹来破案,这种方法被称为“大案牍术”,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大数据。已经在人类的各行各业中被加以利用,比如在人脸识别、指纹锁、寻人、自动驾驶、机器学习、AI看病甚至无人机飞行等等场合中。

我们在面对未来时常常会恐惧,恐惧来自对下一步的未知,其实就是不了解,你不可能穿越到更远的未来去看结果。解决恐惧,有一个方法就是找到过去的一个甚至多个类似事件去做研究,分析当时人们的不同应对方法及其结果。这是有科学道理的,李时珍尝遍百草,终能提炼成各种丹药,著成《本草纲目》。这就是中医的由来,来自大量的试错,从实践到理论,后人才能直接拿来运用。

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为何还须谋事在人)(2)

西方人后来居上,它们先研究理论,再做出推测,然后从实际中去寻找实物佐证来填补理论,这最大的应用就在西药以及现代科技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建立上,比如元素周期表的推演过程,这也是科学。“从理论到实践”跟“从实践到理论”的思维,相辅相成。但人类社会中非此即彼的顽固认知,导致这两者的矛盾,从而让人类自己不能和平相处。

在同一种思维的内部,还会有派别之分,比如华山剑术的剑宗和气宗之争,各大宗教内部也都有派别之争,比如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和什叶派,这些导致人类很难和平相处。当种族、宗教、派别、思维方式、政治、等级、利益甚至肤色、生活习惯不同之时,人类很难团结在一起去好好研究先人过往的经验,总是让历史上的悲惨一再发生。

比如俄乌冲突,看起来无解,其实每一步的进程,甚至结果,在历史案例中都有迹可循。参考二战后的大多数局部战争,尤其有美苏指手画脚甚至直接参与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伤亡几十万,规模不算小。

但是前者在北纬38度线,后者在北纬17度线附近,反复纠缠和争夺,损耗掉了交战双方主要的人力尤其耐心,这损耗是最终双方能够坐下来谈判的主要原因,各方都已经损失巨大。

目前俄乌冲突的双方有1000多公里的接触线,类似朝鲜战争中的三八线。

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为何还须谋事在人)(3)

在朝鲜战争大致3年半的战斗中,主要人员和武器消耗,是在后面的3年中,围绕着接触线的反复争夺。双方都各自有百万伤亡总数,但是各自80万是在后面多次争夺38度线的战斗中消耗的。大家去看“上甘岭”“金城战役”在哪里发生的,堪称绞肉机。绞尽了力气之后,最终双方才会都倍感疲惫,真的想谈了。

在2023年初,俄早就想结束,避免后面80%的牺牲;乌则完全不愿意这么早和谈,可能是装作不知道后面有更大的代价,且类似外国政客当家,有点不在乎人民的生命,“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不是空穴来风。

尽管目前俄乌冲突不会上升到核战争,但毫无疑问还有80%的人员伤亡和时间损耗在后面。虽然非常残酷,但几乎这已经是必然。目前人类智慧尤其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主要受到美国摆布,而美国感觉自己能从穷兵黩武中获益。所以这个不必要的伤亡以及可以立即结束的战争,暂时还没有转折点。

乌方目前损失兵力大致10万,后面到战争结束签订和平协议时,估计还有40万人员的伤亡。俄方目前大致5万伤亡,也需要继续乘以4-5倍即总计25万人伤亡,才会结束战斗。

这还是保守估计,因为双方接触线远比38度线长,达到了1000多公里。且以上乌方50万、俄方25万还仅仅是伤亡,投入的总兵力会乘以3-4倍,即共计乌方会全民皆兵,无论被迫还是自愿还是被美西方唆使,大致要有150-200万人上战场。俄方最多派兵力在70-100万之间,也是推演的结果,伤亡25万,大致如此。

以上这个过程大概还需要接近3年的时间,即俄乌本轮冲突总计大概持续4年时间,从2022年2月24号至今2023年初,才仅仅是过去了20%的时间,还早得很。大致在2026年春天,双方才会结束接触线附近的战斗,大致停火了。

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为何还须谋事在人)(4)

但是这个时刻,明明可以提前到2023年初甚至更早可以在2022年内结束,却为何还要拖到2026年呢?这就是政治的需要。人类是愚蠢的,虽然历史已经给出了类似的不妙结局,但是以美国和欧洲为首的西方阵营跟俄罗斯,都不愿意趁此罢手,他们宁可再为人类的人口减员60万并再拖累世界经济3年。

能对和平转折点施加影响的人,故意让战争进一步拖延和扩大,主要原因是政治、面子以及所谓的信仰。

物极必反,美国未来很有可能沦落成二流国家,甚至大概率分裂成三四个中等国家,小概率20来个小国家。欧洲则继续病怏怏,松散的欧盟都不一定存在了。

欧美列强过去几百年来一直侵虐各国,我国也被八国联军欺负过,他们还火烧了圆明园。然而他们并没有付出多少代价,反而一直赚钱,收割全世界,他们甚至至今未曾向被侵占国家道过歉,还在将掠夺来的古董和宝物拿出来公开展览,炫耀祖上的荣威。

该报还是会报的,历史并没有终结,而是历史必然有轮回。欧美在俄乌冲突以及科索沃危机中秉持双重标准,这种为所欲为而不承担责任的倒行逆施,他们一再进行。相信最终他们会寻来反噬,而届时欧美的没落、混乱、自残,反而是其他地球人乐见的。

在挽救他们时,其他国家的人并不是无能力为,而是袖手旁观,对这些欧美国家说一声活该。这将既是亚非拉的一种“复仇”,也是欧美为非作歹的理所应得。

当然,尽管前景是暗淡的,但其他人不能因此而放弃和平的尝试,只要欧美之外的其他国家团结一致,劝和促谈,还是会对俄乌的和平会谈有积极影响的。虽然看起来无能为力,但不能放弃信心和积极的行动,更不可拱火、递刀子、送武器。

对于疫情来说,我们也可以根据过去多次传染病的情况,比如天花、西班牙大流感、非典等,来看到其发展、传播和变异的大致过程,也可以参照“大疫不过三,过三必有殃”的说法,都预计在发生三年时疫情结束。

当下我们身边不少人已经感染过了新冠病毒肺炎,我们先看群友、星友和读者的情况,截至这个目前如下。

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为何还须谋事在人)(5)

但是不同的人群据说康复的时长不一样。

比如超市和小卖部的老板,其康复周期据说是0天,他们都不需要休息,一般都只说自己就是普通感冒。

外卖员号称的康复周期也仅仅是1天。他们害怕因为自己的长期休息,导致工作和业务尤其收入不保。

私企老板,一般说自己2-3天就康复,这是为了不影响企业的运营,也怕员工不愿意来上班或者上班后没人监督。

私企员工则一般都说自己5-7天康复,这个“一周之内”的标准,处于老板允许但也不至于影响留任和工资的范围之内。

国企员工说自己7-12天康复;公务员则一般说自己要10-14天康复,且还要再休息2周因为担心心肌炎;退休人员则说自己康复最起码需要15天,且还需要另外一个月的休息时间,因为康复后身体还需要保养,类似“坐月子”......

以上“康复周期”的不同,并不是病毒会识人,也不是不同行业的人中的毒株不一样,而是每个成年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形势尤其利益,去采取适合自己的措施,包括安排自己不上班在家休息的时长。所以,就同一个病毒所致的疾病,这个好转的拐点,虽然因人而异,但人类在其中加入了自身的利益、立场和情势的考量,让康复时间变得完全不一样。

维持生计的小老板、外卖员和小企业的员工,会淡化自己的病情,后面的人则因为在大单位或者本身就不上班还有收入,给了自己充足的休息理由。

可见,有些转折点并不是人无能为力,而是有意为之。但无论如何,俗话说“大疫三年”,这个病毒也该到了被人类克服的时候了,检测、疫苗、封控、隔离再到循序渐进放开,等等,都是人类对这个转折点的应对之道。

我们通过大案牍术的大数据原理,可以用过去的类似事件来大致推测俄乌冲突结束的时间和新冠疫情结束的时期,但是对于还未发生的事情,或者当下从来没遇到过的事物,仍然带有一定的恐惧。就算对俄乌冲突的最终死亡人数、结束月份以及新冠病毒消失的时间,根据历史经验有过推测,但并不是定数,因为还没有发生。过去的类似事件,并不是这次事件本身,时移事易。

经过这次疫情,很多人发现“专家说得不对”,确实如此,因为专家只对过去累发的案例有经验,但是对未来的预测,专家也是不懂的,除了专家不能预测未来,也跟专家的立场相关。所以,专家的话对于过去有用,对于未来还没发生或者尘埃落定的转折,专家也没有答案。

俄乌战争是发生在当下的地区冲突,有可能发展成世界大战,但没人心里有定数,包括当事三方。新冠都叫新冠了,说明本身就是一种新的病毒,没有人之前接触过,包括各种专家,他们也有可能一派胡言,也有可能说对了,这里都有薛定谔的猫,类似我们古人所说的“成事在天”,即都有可能。

事情往往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比如群雄逐鹿、三国演义、天下归晋之后,大家都以为终于统一全国了,接下来必然是美好的太平盛世。其实不然,恰恰相反,自从三国统一后,古代中国就陷入了最黑暗的时期,长达155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东晋十六国等等乱象,还有各种违背人伦的黑暗战争和统治,都在那个时期发生,搞得当下的历史学家甚至教科书都不愿意提及西晋东晋。

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为何还须谋事在人)(6)

作为影响不了时代的凡夫俗子,虽然改变不了世间的重大转折,但符合时代的求生之道还是要有的。所以无论哪个时代,从历史中寻找教训,从现实中寻找出路,从趋势中预测未来,对个人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能力,三者一个比一个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是有道理的。

进一步将时代的转折扩大到更多的定义域范围,包括每个人的人生发展和日常生活,大多数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比如学一门语言,有500个学时的循序渐进学习,大致就可以相对实现日常口语交流。熟练掌握一门技术,需要符合1万小时定律。家庭矛盾,则需要在平时加强沟通和疏解,懂得付出而不是索取。其他任何矛盾,试图掩藏矛盾的结果,都只是积重难返。

我们提升一门学科的成绩,需要从基础的开始,平时搞懂教科书,上课认真听讲,了解需要考核的知识点,再提高熟练度,学有余力时看看课外辅导书,偶尔参加下校外培训班,这才能提高成绩。但顺序不能反着来,本末倒置。更不可破罐子破摔,看到自己的“弱项”科目就更加不愿意、不想学。

学生时代的学习和考试,已经是最简单的学习和考试,因为所学知识都已经是无数前辈的经验总结,都成了可验证的理论了,且每一道题都有标准答案。

毕业之后的学习和考试,才是更难的,因为它们不但没有规则,而且针对个人来说所有题目都没有标准答案,问题还层出不穷并跟生存息息相关。

工作后发现工资过低,房价过高,但你要知道这只是一段时期内的价格跟价值的背离,最终都会回到努力才有收获的常态上来。不能看到房价高企或者了解到某人通过时代红利拥有了多套房产,我们就对工作丧失了信心甚至不去上班了。

再回到大的方面,当下正处于后冷战时代,经济已经全球化了三十年,但是逆风吹来,目前全球经济开始向内转,各国普遍在排外,流行本国优先,逆全球化的思潮开始盛行。

在这个百年大变局中,勇敢地乘风破浪,方能到达彼岸。越是在逆风中,正直和聪明的人们更要迎风而上,在逆全球化中更要强调全球化,这才是正确的道路。并不是无能为力,而是一直努力,因为人间正道是沧桑。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后来我才知道,古人诚不欺我。

“谋事在人”是指,在事情到来之前、之中、之后人都要去谋划,采取扬长避短的方法,从而达成趋利避害的目的。但事情的真实走向,并不会完全按照人的设想来重复,当然有走对、走偏甚至出乎意料的概率,最终是获得好的、中的还是差的结果,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安排,这就是“成事在天”。

二者并没有矛盾,只是说出了努力后会有成功、失败等多种可能。但是,如果人经过努力,将概率往“成事”这边而不是“败事”那边倾斜,那么努力就是有意义的。

所以,尽管成事在天,甚至天命难违,但人还是要努力的,至少谋事在人可以提高成功率。

本篇总结要点如下:

  • 人对过去的转折点和自然现象的发生,确实无能为力;
  • 但人可以通过前人的经验来扬长避短,甚至影响事物的结果往好的方向发展;
  • 在影响转折点的过程中,人会受到种族、宗教、派别、思维、政治、等级、利益、面子、肤色、习惯甚至职业特点的驱使;
  • 即使成事在天,但更谋事在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