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乱象频出是怎么回事(网络直播引发的悲剧)
不久前,我给大家讲过两部形式特别的影片《网络迷踪》和《解除好友2:暗网》。它们都展示了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下,网络能够如何“杀人于无形”。
那么今天,我再给大家分享一部关于“网络杀人”的犯罪片,剧情全程紧张高能,看完令人细思恐极——《网络杀机》。
本片出自导演格里高利·霍布里特之手。
这名导演也许名字听上去并不耳熟,但他最有名的几部作品,相信大家不会陌生。比如,让无数人粉上了爱德华·诺顿的那部《一级恐惧》,
《一级恐惧》剧照
还有我之前在节目里给大家讲过的《黑洞频率》,等等。
《黑洞频率》剧照
而这部《网络杀机》,同样是霍布里特擅长的悬疑题材。
不过这次,他没有讲述精神分裂或是时间穿越这种神乎其神的故事,而是聚焦与现实更为贴近的网络犯罪主题。
片中的女主詹妮弗,是一名FBI特工,供职于网络犯罪科。
影片开场五分钟,她就疯狂秀操作——敲几下键盘,端掉了一个盗取银行卡数据的非法网站。
不过刚解决掉这边的问题,詹妮弗转头又看到一个名叫KILLWITHME(一同杀戮)的恐怖网站,正在直播杀猫。
詹妮弗追踪网站IP和服务器,想顺手关停这个网站,结果却一无所获。
几番技术较量后,老练的詹妮弗意识到,这个网站的幕后黑手不简单。
她立马向上级汇报情况,要求引起重视。然而上级却回复她——一只猫而已,我们难道没有更重要的事了吗?
再加上网站的域名注册商不在美国,就算查到,FBI可能也无法管制。
于是,对杀猫网站的调查就这样被搁置。等到小猫死去,网站也随之暂时关闭。
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等网站再次启动时,镜头里竟然出现了一名人质。
没错,这一次网站的直播节目,从杀猫升级到了杀人。
镜头下,那名人质的胸口被刀割伤,鲜血淋漓。他的身上还连接着输液管,输送的液体是抗凝血剂。
但幕后黑手并没有手动表演杀人,而是制作了一整套连接电脑的“杀人设备”。
简单来说,人质死亡与否和死亡速度,都由网页的浏览量决定——围观的人越多,他死得就越快。
结果,随着浏览量的攀升,人质最终在几小时后毙命。直播结束后,网站再次关闭。
但正如所有人预料的一样,这只是个开始。网站很快就再次启动,并陆续出现了第二名、第三名受害者。
不仅如此,人质的死亡方式也越来越残酷,比如第二名受害者,就是被环绕的灯光和沸腾的化学制剂活活烤死。
只有一件事情始终不变,那就是人质的死亡速度,每次都由直播的观看人数决定。
事情发展到这儿,FBI才开始全力介入。然而,要破获这起网络杀人案,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一方面,由于幕后杀手使用了僵尸网络,FBI迟迟无法攻破技术难题,关停网站。
另一方面,他们召开新闻发布会,警告人们不要登录杀人网站,没想到效果却适得其反,给网站增加了曝光。
在猎奇心的驱使下,围观直播的人数呈爆炸式增长,人质的死亡速度一次比一次快,网站上线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见此状况,詹妮弗的搭档格里芬甚至无奈地表示,真希望受害者能懂点摩斯密码,然后通过眨眼告诉他们凶手在哪。
不过,FBI也并非一无所获。格里芬通过研究几名受害者的身份,发现了端倪。
但他刚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詹妮弗时,就受到了袭击。
原来,在FBI追踪网址时,幕后杀手也在进行反侦查。
于是,格里芬刚刚接近真相,就成为了幕后杀手的目标。
当网站再次启动时,格里芬在无数网民的围观下,活活被硫酸液浸泡而死。
不过,故事也因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因为格里芬还记得他的吐槽——于是在临死前,他用眨眼的方式打出摩斯密码,向屏幕前的詹妮弗告知了凶手的线索。
原来,这名神秘凶手并不是什么反社会杀人魔,而是20岁的大学生欧文。
他之所以直播杀人,是为了“以牙还牙”。
欧文
几个月前,欧文的母亲去世,父亲因为难承悲痛,也去跳楼自杀。
这本来是桩人间悲剧,但没想到,电视台为了收视率而反复炒作,父亲自杀的新闻,一时成为了全国观众的饭后谈资。
更夸张的是,之后还有无聊的人录下这段视频,做成表情包,放到网上疯狂传播。
这一切让本来就沉浸在丧亲之痛中的欧文,产生了仇恨心理。他因此展开了“网友围观即可杀人”的复仇计划。
而他选择的几名受害人,其实都是父亲自杀事件的相关人员,比如报道新闻的记者、自杀视频的上传者等等。
事已至此,案件总算是告破。
但警方还没来得及逮捕欧文,他就先发制人地又一次作案了——而他这次的目标,就是揭露真相的詹妮弗。
他黑掉了詹妮弗的通讯设备,将她骗入陷阱并击晕。等詹妮弗再次睁开眼时,她也成了直播镜头下的受害者,等待她的“死亡设备”,是一架绞肉机。
不过,在故事的最后,詹妮弗凭借强悍的体能和搏斗技巧摆脱捆绑,并当场反杀了欧文。
这段反杀过程也被全网直播。影片就在死里逃生的詹妮弗对着镜头亮出警徽的一幕中结束。
总体来说,《网络杀机》称得上是一部剧情流畅、节奏抓人的悬疑犯罪片。影片全程无尿点,而且不乏引人思考之处。
片中最值得深思的,就是那个“观众人数决定杀人速度”的设定。
这实际上是在告诉观众,凶手并非欧文一人——每一个参与围观的人,都是杀人犯的帮凶。
欧文的报复性杀人,固然不可原谅,但社会公众对他造成的伤害,也同样应该受到谴责。
欧文在面对将死的受害者时,看着不断攀升的网站浏览量,曾问出一个问题——这些观众全都不认识你,他们知道只要关闭网站就能救活你,可是他们想让你死,你说这是为什么?
而影片其实是借欧文之口,向观众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我们都说技术只是一门工具,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但技术对于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片中的绝大多数观众,点进直播,其实并没有杀人之心。他们只是想满足自己的猎奇欲,当一回围观的看客。
影片正是通过这种现象,揭露和探讨了互联网技术对人心造成的异变——这种网络塑造出来的“围观心态”,正在让猎奇战胜怜悯。
当人们发现杀人直播时,第一反应竟然不是举报,也不是想办法救助受害者,而是选择围观,甚至传播。
这种冷漠麻木,一方面是因为网络的匿名性。这就和我们熟悉的网络暴力一样,正因为在网络上说话不用负责任,才会有那么多恶意泄愤、攻击他人时丝毫不考虑后果的键盘侠。
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基于从众的免罪心理——既然有成千上万的人都在看,那多我一个又有什么问题?
而问题就在于,在这种围观心理的作用下,我们渐渐对所见之事失去了是非判断,对受难之人丧失了同情之心。
更可怕的是,这种行为也并非只存在于网络世界。在现实中,不管发生了什么,哪怕是人命关天的事,人们的反应也是先拿出手机拍摄、上传、直播。前段时间,那名因遭受性侵而跳楼自杀的19岁少女,在死前遭受的,就正是围观看客的恶意。
当“围观杀人”都可以变成一项娱乐,或许我们真的已经活在了娱乐至死的时代。那么技术究竟会把人心引向何处?这终将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