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螳螂被雌性螳螂吞噬(交配完成后母螳螂会吃掉)
雌性螳螂被誉为昆虫界的“黑寡妇”,因为在交配完成之后,雌性螳螂会把雄性螳螂吃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然而在生物学中,人们把这种行为叫做“性食同类”,是指一些动物在交配后会吃掉配偶的现象,那么雌性螳螂为何会有“性食同类”的现象呢?雄性螳螂被雌性螳螂攻击过程中,为何既不反抗也不逃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这两个有趣的问题!
螳螂又称刀螂,是一种无脊椎肉食性动物,头部呈三角形,眼睛大而突出,颈部能够180度转动,其标志性特征就是有两只类似大刀的前肢,在昆虫中体型偏大,体长一般在55毫米到105毫米之间,除两极之外,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热带地区种类数量最为繁多,全世界已知种类多达2000种,仅在中国就有147种!
螳螂是一种益虫,是许多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然而就是这种益虫,却存在“性食同类”的现象,在交配完成之后,雌性螳螂会毫不犹豫地吃掉自己的“丈夫”,可谓是冷血至极。不过在自然界中,存在“性食同类”现象的动物有很多,例如蜘蛛、蝎子等动物都会“性食同类”,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黑寡妇蜘蛛。
交配后,母螳螂为何会吃掉自己的“丈夫”?
根据研究显示,也并非所有的螳螂都会“性食同类”,全球大约有2000多种螳螂,其中82%会存在“性食同类”的现象,18%则不会有这个行为,而在这82%的种类当中,雄性螳螂在交配时被吃掉的概率是95%,下场可以说是相当凄惨了,形象生动的验证了什么叫做“色字头上一把刀”。
至于为什么雌性螳螂会吃掉雄性螳螂,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观察之后,总结出了两个原因:
1、饥饿
人们对于螳螂的“性食同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1984年,两名科学家克里斯和戴维斯在实验室对30对螳螂夫妻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大部分母螳螂在完成交配之后,都不会吃掉雄性螳螂,因此科学家猜测,雌性螳螂之所以会在交配后吃掉雄性螳螂,主要取决于雌性螳螂饿不饿。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科学家把观察的螳螂分成了两组,一组是雌性螳螂处于高度饥饿的状态,大约被饿了5到11天,另一组雌性螳螂则处于非饥饿状态,研究发现处于饥饿状态下的雌性螳螂显得饥不择食,还没有交配就会吃掉雄性螳螂,而处于非饥饿状态的雌性螳螂,在完成交尾之后一般都不会攻击雄性螳螂,因此雌性螳螂之所以会出现性食同类的行为,主要是因为饥饿!
2、繁衍后代的本能
在自然界当中,雌性最大的责任就是繁衍后代,俗语有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在自然界恶劣的生存环境当中,母亲会竭尽全力让孩子存活下去,而雌性螳螂之所以会吃掉自己的“丈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繁衍后代!
198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吃掉配偶的雌性螳螂,繁育后代的数量会比没有吃掉配偶的雌性螳螂多出20%,因此科学家克里斯与戴维斯都认为,雌性螳螂出现性食同类的行为,或许是处于繁衍后代的本能,毕竟对于昆虫来说,它们没有感情的概念,也更不会有爱情,因此在雌性螳螂眼中,吃掉雄性螳螂,只是单纯能够为自身提供所需能量,这对它们繁衍后代很有帮助!
面对雌性螳螂的攻击,雄性螳螂为何不反抗也不逃跑?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存在误解,那就是并非雄性螳螂不反抗也不逃跑,也正恰恰是它们没有能力反抗与逃跑,只能任由雌性螳螂“蹂躏”。
几乎在所有的螳螂种类当中,雌性螳螂的体型都要远大于雄性螳螂,因此在面对雌性螳螂的攻击时,雄性螳螂几乎就没有还手的能力!经过研究发现,螳螂在繁殖的季节,都是雄性螳螂去找雌性螳螂,妥妥的一个“昆虫舔狗”,在交配之前,螳螂之间并不会谈情说爱,为了避免还没开始繁衍后代就被吃掉,雄性螳螂一般都会偷偷绕到雌性螳螂身后,然后迅速跳到雌性螳螂的背上,用前足牢牢钳制住雌性螳螂,这个过程可谓是九死一生了!
在交配的过程中,如果雄性螳螂突然体力不支,被雌性螳螂挣脱了钳制,那么基本就会吃掉,如果足够幸运,雄性螳螂能够坚持到完成交配过程,还需要看逃跑是否迅速,毕竟在两倍体型的雌性螳螂面前,一旦被攻击那么就基本无法生还,因此大约只有5%的雄性螳螂能够“虎口逃生”。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啊,在螳螂的族群当中 ,雌性螳螂承担了繁衍后代的责任,而雄性螳螂似乎只是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它们存在的意义似乎就是给雌性螳螂提供繁衍的火种以及所需营养物质,混到这个地位,也算是够惨的了!
总结:
螳螂只是一种低等昆虫,它们为了适应大自然的环境,会想尽一切办法生存下去,在它们的世界里,并没有配偶的观念,雌性螳螂吃掉“丈夫”只是出于生存本能,也正如人类需要不断进食维持生命一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