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无则有之有则无之)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无则有之有则无之)(1)

无则有之,积极进取,身心意勇创精神、物质的生活;有则无之,身心意延长精神、物质拥有的时间,以及万物皆归于空。

先无才谈有,无才可能生有。

一空杯,才有可能装水,或者装水果,或者装香槟。

你我,也应该空杯心态,自我清除心脑执着的杂念,自我腾出装下别人的空间,自我隔离出融入万物的间隙。这样,无就生出有了,无就生出你我他了,无就生出宇宙万物了。

无中生有。心生无,则种种法生。心灭无,则种种法灭。

先有才谈无,有才可能生无。

手中一个苹果,是有,然后吃掉它,则归于无。此时,正是有归无。

人生,只有拥有了爱情,后来,各自分开,终归于无。也就是说,拿起,才谈放下。而不是无归于无,也就是说,不是没有拥有而放弃归无。

等、靠都不是人生,你我要尽全力准备后,再等;靠人,人跑。靠山,山倒。靠自己,还有机会赢。把希望寄托于别人,无疑于,请别人帮我吃饭,别人肚子饱,我肚子还饥肠辘辘,无事无补。

记住:我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别人。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社会。了解自己,也就了解了宇宙万物。

因为,你我是人,是万物之灵。沟通同伴,连接同事,都是我来赋能。

道德经中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

无中生有,有终还无。万物相生相克,宇宙同为一体。有生有来,无还无。有生无来,无生有。天地万物,彼此相依,彼此相斥。天地万物,本身就是有无的矛盾体。

也就是说,万物相吸,同时,万物相斥。也就是易经的道理:万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