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人文盛景(世界文化遗产之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人文盛景(世界文化遗产之布达拉宫)(1)

“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由白宫和红宫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布达拉宫自公元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的和谐融洽,使布达拉宫在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几分丰采。

布达拉宫人文盛景(世界文化遗产之布达拉宫)(2)

建筑于公元18世纪的罗布林卡,是达赖喇嘛的夏宫,也是西藏艺术的杰作。这三处地点风景优美,建筑创意新颖,加之它们在历史和宗教上的重要性,构成一幅和谐融入了装饰艺术之美的惊人胜景。”以上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的评价。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大昭寺、2001年罗布林卡相继作为补充加入世界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人文盛景(世界文化遗产之布达拉宫)(3)

布达拉宫自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开始,便矗立在拉萨中心的玛布日山(即红山)之上。在以后1300年的历史中,布达拉宫起起伏伏,经过数次重修与扩建,直至成为如今占地36余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余万平米的巨大宫堡。

布达拉宫人文盛景(世界文化遗产之布达拉宫)(4)

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开始放弃原先以穴为居的生活方式,于公元631年在玛布日山建造了九屋楼高的宫殿,规模达1000间房,并将它命名为布达拉宫。随着九世纪中叶吐蕃政权的瓦解,布达拉宫也迎来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并渐渐消亡于红山之巅,渐成废墟。明末清初,随着五世达赖政权的兴起,布达拉宫迎来了新生,得以大规模重建。布达拉宫至此作为了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亦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布达拉宫人文盛景(世界文化遗产之布达拉宫)(5)

布达拉宫是当今海拔最高的宫殿建筑群,它的主体建筑由红宫与白宫组成,还包括南侧山脚的雪城与北侧山下的后花园与龙王潭。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四面由白宫包围着,如佛教中曼荼罗世界的宇宙中心。红宫内供奉着历代达赖喇嘛肉身的灵塔,四周围绕着经堂与佛殿用以举行各种宗教活动。白宫横穿东西两侧,规模浩大。其中东侧是达赖喇嘛理政与进行宗教管理之所,西侧是为宫殿服务的众喇嘛们的居所。

布达拉宫人文盛景(世界文化遗产之布达拉宫)(6)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彼时正处于松赞干布统治下的吐蕃王朝鼎盛期。它是为供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而建的,塑像是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公主随嫁妆带来的。经过后世扩建,大昭寺成为藏传佛教中最高地位的寺院。

布达拉宫人文盛景(世界文化遗产之布达拉宫)(7)

大昭寺地处拉萨的正中心,坐东朝西,是拉萨城市形成的雏形与先驱。它融合了藏地、汉地、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是西藏的宗教建筑中最杰出的典范,也是西藏现存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

布达拉宫人文盛景(世界文化遗产之布达拉宫)(8)

罗布林卡位于布达拉宫西侧约2公里的拉萨河畔,它建于18世纪中叶的七世达赖期间,是历世达赖喇嘛处理政务及进行宗教活动的夏宫。经过八世达赖扩建后,罗布林卡具备了园林的特点,其藏语意为“宝贝园林”。

布达拉宫人文盛景(世界文化遗产之布达拉宫)(9)

罗布林卡由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等几组建筑组成,每组建筑均包括宫殿区、宫前区和园林区三个部分。罗布林卡的园林布置充分体现了藏式雪域高原的特点,同时又汲取了汉地园林的传统手法,以建筑、山石、水域、花木组景,营造出不同意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