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写给李小龙的文章 旅英作家自平专栏

有关写给李小龙的文章 旅英作家自平专栏(1)

从上看到下,没有他的名字;从下看到上,也没有他的名字。真的,没有李小龙的名字。我眼睛湿润了,一股愤怒,一种悲哀,袭上了心头。

需要这么多作家吗?

鲁迅、金庸、钱钟书、老舍、巴金、张国荣、钱学森、雷锋、梅兰芳、王菲。

这是新浪网及中国大陆近20 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20 世纪十大文化偶像」网上评选前十名的结果。

前五名竟然全部是作家,不是说文化偶像吗,怎么变成了文坛偶像?什么时候一下子冒出了这么多文学爱好者?

文化,你的概念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狭隘?难道现在的中华文化还不够阴柔,还不需要一点阳刚之气的滋润吗?

据说,鲁迅以5 万多票的绝对优势高踞榜首,排在第2 名的是金庸,得票高达3.7 万票。

既然武侠小说家金庸可以高居第二,那么一代武学宗师李小龙却为什么不可以在前十名当中占据一席之地呢?这不是买椟还珠么?

华人英雄李小龙

今天是李小龙去世三十周年纪念日

当然,这些话,都是本人作为一个专栏作者的个人意见,纯粹属于姑妄言之的范畴。

评选这种事情,一人一票,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谁也没有权利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别人头上。但是有些话,特别是关于李小龙的话,我还是想说,哪怕只是我一个人的观点。

从中国大陆来到英国十几年来,有时候遭到谩骂,有时候遇到赞扬。

这赞扬的时候,对方永远是竖起大拇指高喊:Bruce Lee! 十几年来,竖起大拇指的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但是他们赞颂的却没有第二个华人名字,唯有李小龙一人!

倘若谈中华文化,那么这十几年来在英国的现实生活中,让我心里感到温暖的,也唯有李小龙一人。

以前因为学术原因,参加过不少哲学界以及文学界的学术会议。

我曾经问过许多英美学者,知不知道林语堂?因为近代以来,在西方世界以英语写作影响最大的,似乎就是林先生。不料他们都没有听说过林语堂这个人。

但是问起李小龙,却没有一个不知道的。这就是文化!

有关写给李小龙的文章 旅英作家自平专栏(2)

不朽的李小龙

“没有李小龙,便没有功夫片”

说起他,现在一般都知道他是好莱坞功夫片的始祖,没有李小龙,便没有功夫片。

确实,从《青蜂侠》到《唐山大兄》,从《精武门》到《龙争虎斗》,李小龙以精湛的演技征服了全世界。当时他出演电影的票房收入,创下了整个亚洲的最高纪录。

但是,他的真实身份,不是演员,而是武术家。

李小龙本人就说过:"我首先是一位武术家,其次才是演员。"

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他的名声,不是靠好莱坞电影出名,而是首先靠一双铁拳打出来的!

多少西洋拳击好手,实实在在地败在了李小龙的拳头之下?他那拳破铁皮,脚起树断的真功夫,又让多少人见识了中华技击的真正奥妙?

我知道,当李小龙击败各路好手,声震全球的时候,正值中国大陆人人高唱东方红,太阳升的日子,在六,七十年代,人们不知道西方出了个李小龙。

但是时光到了21世纪,李小龙还竟然挤不进「中国20 世纪十大文化偶像」的前十名,这文化两个字,到底还意味着什么呢?

文化与偶像

文化,是忘记了四书五经,忘记了莎氏康德以后还剩下的东西,比如说纺织娘的鸣声,二锅头的香味,以及阿炳那揪肠子的胡琴声。

而偶像,则代表了一种完美,一种无上。对我来说,李小龙是这一切的浓缩。

论武功地位,他独创的截拳道突破了套路形式的桎梏,开实用搏击之先河;

论技击功力,他的短距离重拳,他的寸劲,天下无人能及;

论胸怀,他心中即无"黑影",也无"白影",为此甚至不惜接受同为华人的武术家挑战。

他的七大弟子,有木村武之,有伊诺山度,还有刘易斯和罗礼士。

论哲学理念,他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主张舍弃一切所谓的理想,型式,和门派概念,并舍弃一切人为的舍弃杂念,这是非非非法的佛家最高境界!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于香港逝世。今天正是他去世三十周年,我愿以此文祭奠他。

捷克人米兰.昆德拉说过:不朽有二种,小的不朽是死后在认识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大的不朽是死后在不认识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李小龙,你是属于那个大的不朽的,永远会有人记得你!

他们没有把你选进前十位文化偶像,你不必生气。若干年后,他们一定会把你选进前十位的!

有关写给李小龙的文章 旅英作家自平专栏(3)

榜单虚荣无所谓,李小龙在乎的是如何像水一样自我表达,如何成为一位生活的艺术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